中醫是怎樣治癒“糖尿病”

時間: 2013-05-08

摘要: 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過食肥甘,或兼情志失調,積熱化燥傷津,導致五臟皆弱,整體氣化功能失常,以致體內細胞缺血,缺氧,缺水,從而使血液中的糖分不能被人體細胞正常吸收,而致高血糖過剩或堆積.以恢復整體氣化去修復局部細胞功能,可從根本上治癒糖尿病併發症患者.

一,糖尿病的來歷

我國唐代有關糖尿病尿甜的記載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了。《外臺祕要•消渴消中》篇引《古今錄驗》說:“渴而飲水多,小便數,有脂,似麥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巢元方就已經將消渴證分作渴病侯,消渴侯,渴利侯,渴利後損侯…等八種不同類型證侯進行系統論治了。可見當時對於糖尿病所誘發的多種慢性疾病就已經有了較爲系統的論治方法了。

而辯證論治從《傷寒雜病論》就開始了。《金匱要略》以消渴爲篇,論及了胃熱,腎虛,及與消渴密切相關的肺,脾,腎等髒,治療代表方劑如:人蔘白虎湯,金匱腎氣丸等。《傷寒論》原文中,厥陰病的提綱:“厥陰之爲病,消渴…。”明確爲我們指出消渴證在正邪交爭的最後階段,有寒熱錯雜之證。清代醫家陳修園“醫學三字經”說:“厥陰病,烏梅丸”。

指出了消渴證在厥陰時,應採用烏梅丸進行治療。故現代的中國中醫藥核心期刊《新中醫》,2001年12期第34頁,纔會有以烏梅丸治療糖尿性胃輕癱42例的臨牀報告。

觀《金匱要略》將消渴,小便不利與淋病合爲一篇論治,則早已揭示了此病在人體水液代謝太過或不及的氣化上所產生的同病異證,或異病同證的病機關係。早已爲我們貫通了治病求本,審證求因的正確方法。

所以《金匱要略》中,雖然消渴證有“飲一艘一”爲代表的渴飲,小便數利之證,也有應渴飲多而小便不利的,還有渴飲多欲吐或口乾燥的,實則是爲我們歸納了以渴飲爲主症一類的疾病。

二,爲何降糖只能治標

以糖尿病所能發生的各種不同疾病而言,糖尿病這一病名,則只是一個類似於西醫炎症一樣的大匡匡,並不能分別明確代表或內涵中醫的證型。以現代檢查化驗爲據,以人體血糖偏高爲唯一標準,其實概括了中醫學包括臟腑辯證在內的很大系列病證。而血糖的查出,除了能讓西醫對患者使用降糖藥提供依據而外,它對中醫辯證用藥的好處,我的確未能體會出來。所以,對於西醫學好像找見了物質,卻又放走了病機的刻舟求劍大法,只能從它降糖治標上看出來。

現代西醫學研究證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與根據。而導致血糖升高的原因則是由於體內胰島素抵抗或分泌減少引起的胰島素相對缺乏。而對於引起細胞血癢供應缺乏或吸收不足的致病因素,固執於微觀守舊不變的西醫學則遠未納入其研究的範疇。故欲治糖尿病者,必須恢復與重視中醫的證型!

降糖藥的使用,雖然使大部分患者的血糖得以快速控制,但患者長期服用單一降糖藥物失效後,血糖的反彈,或更換新葯時因交叉反應所導致的血糖異常。以及使用其它非降糖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均可導致患者血糖再度升高,或起伏不定。隨着這種現象的不斷增多,異常的血液黏稠,血流瘀阻,加之細胞缺氧缺水而使細胞活力下降之病態,不僅復增血糖繼續升高,同時可誘發各種慢性併發症。

西醫這種只能採取長期維持控制以求緩解血糖的片面手段,使得患者陷入了終身服藥而得不到真正治療的無奈境地,不僅在使用外源性胰島素大量增加後,必然會引起體內胰島素總量過大,而產生高胰島素血癥,繼而引起高血壓,同時還得關注過量或久病飲食減少等因素而造成低血糖。

由於糖尿病人是在機體組織細胞長期缺血、缺氧、缺水的狀態下,使得細胞活力下降,使細胞正常功能降低或喪失,表現在外圍組織細胞上則可發生表層胰島素受體敏感性下降數量減少,

細胞膜芥功能障礙,細胞內葡萄糖轉運因子活力隨之下降,從而使血液中的糖分不能被人體細胞正常吸收,才導致了高血糖的產生,所以,任何降糖藥物的使用,都不能足以從本質上改變細胞的整體功能活動,也並非是在針對導致這一現象的本質——血癢缺失的對應治療。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臨時消炎治標藥相比,降糖藥又爲患者增添了楊水止沸的臨時手段。權衡利弊,得不償失.

以糖尿病併發症對患者損害的歸納:傷殘於神經病變,如腦血管障礙(腦梗死,腦出血)聽神經障礙,眼部視神經病變,心臟病變,肝膽病變,肺臟病變,消化道病變,胰臟病變。腎臟,骨關節等病變,及足腿皮膚,血液等多系統全身性病變。

那麼,要怎樣才能針對細胞缺血,缺氧,缺水進行對應治療呢?本文則試圖從中醫治本的角度,針對糖尿病衆多的證侯羣,及種類繁多的併發症,與大家共同討論,以中醫辨識病機證型的方法,對糖尿病及其併發證在臨牀上的有效治療。

三,中醫對糖尿病的辯證論治

針對西醫以血糖升高爲準,並不以渴飲證候爲然,,固執以血糖爲據的大量糖尿病.

知其並非現代中醫教材消渴篇三消證所能概括,不過以燥熱傷陰顯著之三消證爲提綱罷了。所以我們中醫則通於陰陽,曉於氣化,和於術數,知常達變,拓寬了思路,將糖尿病分作早,中,晚三期。以未見明顯證型或初見證型爲早期。以三多一少尿甜消瘦等證顯著者爲中期。(西醫稱發病期。)以燥熱之邪深入血分,口反不渴或渴不多飲,或尿甜而導致各種全身性,急慢性臟腑或肢體疾病損害者爲晚期。

(一)早期糖尿病;

在臨牀上,我們所見許多血糖偏高的患者,並無“三多一少”之症,而症見口苦,苔黃膩,身軟,厭油,頭昏,渴欲飲水等脾胃溼熱,或肝鬱脾虛挾溼挾熱之象者,中醫能根據患者病情差異,視其病理機轉,針對不同證型,分別用甘露消毒方,三仁湯,宣脾湯,四妙散,逍遙散,六君子等加減變化進行有效治療,並使血糖復歸於常。這種不降糖而能治癒糖尿病的方法,稱作治病求本。

所以,

我們有根據將此類之證歸納爲早期糖尿病。但切不可偏執血糖偏高一詞,一味納入消渴陰虛,不以辯證爲準,套用養陰之方而罔效。此時誤治失治則易轉化爲中期。

(二)中期糖尿病:

1.上消證

2.中消證

再由陽明氣分熱邪兼入血分而渴飲舌燥者,爲氣血兩燔。其證或汗出壯熱,煩渴飲冷,或兼多飠消中,食後仍飢,亦有兼見入夜難寐者,舌紅譫語者,則以白虎合增液湯方以氣血兩清。

3.下消證

凡熱邪在氣分者顯,入血分者隱。故熱邪深入血分肝腎後,或入夜乾渴,或口反不渴者,視其陽損陰傷之度,或見夜尿頻數,淋濁脂膏,尿甜口苦,腰膝痠軟,夜夢煩渴,舌紅苔燥,脈沉細或細數。

審其證情,治以滋養肝腎爲主。以左歸,或六味,或加龍牡潛鎮,或加知柏滋降,兼鬱者入歸芍,眼蒙不識者入杞菊,決明,或以肉桂引火歸源治之。不可輕信氣虛而入大量黃芪,以腎虛則根不固不可昇陽爲忌。

審其陰陽兩虧,舌淡溺清,脈遲無力,或飲一溲一,或下肢水腫,膝下寒冷,或小便淋濁,則與腎氣丸。亦有合用蓽解分清飲兼能治濁者。若兼寒熱錯雜,或佐知柏不效,應考慮用烏梅丸。(或見小便頻數失禁,視其寒熱偏勝,選入縮泉丸,或水陸二仙丹同煎)而消渴中期患者,必多飲,多食,多尿,疲軟乏力,熱鬱肌膚,舌質偏紅,苔黃燥涎膩而幹,脈壯實且數,呈現氣分中各種熱證如:胃道熱結,肝膽熱鬱,肺胃燥熱,氣血兩燔,脾寒胃熱,或熱熾陰虛等證,雖然以燥熱傷津爲病因病機,以三多一少尿甜等爲其主症的一類證候,不必--歸納,用中醫辨證治療都能對各種證型立杆見影,並在較短時期內治癒消渴證,使尿甜消失,血糖亦復歸正常。但若貪用降糖之便利,圖眼前之短效,失治而遺爲晚期。其實消渴中期已經開始對患者造成各種不明顯的損害了。

(三)晚期糖尿病併發症;

這些由消渴中期(西醫稱糖尿病併發症)失治而導致的系列急慢性併發症,更須依賴中醫審證求因,分別根據不同病證,與患者個體差異進行有效治療。才能彌補現代醫藥治療的缺陷。故《靈樞•五變篇》曰:“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轉而爲熱,熱則消肌膚,故爲消癉。”指出了糖尿病可併發的多種疾病。

或兼頭痛,發熱,心煩,口乾渴,舌質紅,苔黃燥脈數等證。治宜五味消毒飲合白虎湯,加生地,土茯苓。 初起未潰者,外敷如意金黃散,或千捶膏。

糖尿病併發症種類繁多,諸如心悸胸痛之心臟病,中風偏癱之腦血管病,肝血虛之青光眼病,夜盲病,水腫喘息病,肢端壞疽病,肢體風麻蹕行病,淋濁癃閉證等,都必須依靠祖國醫學辯證治本之法,才能真正救治患者,而並非只是讓患者永無休止的降糖。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