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不得不防的潛伏性殺手

時間: 2013-05-22

作爲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大腸癌的發病率已佔到常見腫瘤的第四位,2008年位列上海市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

隨着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年均大腸癌病例達13萬,並以年均4%的增幅不斷攀升。最新統計顯示,40歲的年輕人患大腸癌的比例約佔大腸癌總人數的20%。中國已進入大腸癌高發地區的行列。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蔡三軍教授指出,癌症的早期篩查及檢測尤爲重要,由於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往往在出現症狀後數週甚至數月纔到醫院就診,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專家特別指出: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所以不易引起人們的警惕。一旦出現便血等現象,疾病多已達到中晚期。病人的手術效果與患病階段有着密切的關係:早期癌手術後5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而晚期癌即使手術,存活率也不足10%。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則成爲根治大腸癌的關鍵。

養食譜中,分析了現代人的飲食結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三高一低”,即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過剩”的營養不僅可使血管粥樣硬化,也可使腸道“油膩”,易附着渣物,刺激腸壁,引起排便紊亂,或出現便祕,由於食物較難消化,加上城市一些患者缺乏體育鍛煉,腸蠕動減緩,使糞便堆積。糞便中有許多有害物質,如“二級膽酸”(致癌物)、細菌、殘渣等,若長期瀦留,對大腸癌的發生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麼,預防大腸癌,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專家說,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健康的“十六字方針”,也稱爲“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特別是在飲食方面提倡“金字塔”式的食物結構:塔底由各種穀物、麪食、米飯組成,塔中部是蔬菜和水果,塔上部是肉類、家禽、水產品、蛋類、豆類的奶製品,塔尖是油脂和食糖。其實這正是中國的傳統飲食結構。這樣的食物結構有利於大腸癌的預防,可以避免“三高一低”的飲食現象。     大腸癌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早期發現是關鍵。目前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惟一方法是對沒有任何症狀的人定期進行健康普查。大部分早期大腸癌和全部中、晚期大腸癌患者,都有小量出血現象。這種出血有的是顯性的,能用肉眼看到,有的是隱性的,用肉眼看不到。

第二,是否有家族史。科學研究證明,人類大多數疾病均有遺傳因素的影響,大腸癌的發病也不例外。一個人的直系親屬中如有一個或多個人患有大腸癌,就可能有大腸癌相關基因的遺傳因素。在一定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更容易患大腸癌。因此,這些人定期進行普查顯得尤爲重要。

第三,放射治療後要警惕。許多研究資料顯示,女性生殖器官(卵巢、子宮)腫瘤接受放射線治療以後,患大腸癌的機會明顯增加。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療(烤電)歷史的女性應提高警惕,一旦出現便血、下墜、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要及時進行檢查。

第四,尋找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生命在於運動,切不可因工作忙碌而排擠運動時間。有些人的化驗可能都正常,但常會出現渾身無力、頭暈眼澀、記憶減退現象。這意味着你的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界於健康與疾病的邊緣。這種狀態使免疫力低下,易患各種流行病,也是腫瘤孳生的溫牀。因此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如打球、慢跑、做操、散步等,循序漸進,增強體力,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助於腫瘤的預防。

第五,腸道水療。長期慢性便祕,乾燥的糞便經常停留於大腸,必然對腸黏膜產生不良的刺激作用,使腸黏膜產生炎症。同時,腸道內一部分尚未消化的脂肪、蛋白質等,在腸道厭氧菌作用下,可產生胺類,如亞硝胺、酚類、氨類等致癌物質,大腸黏膜與致癌物質長期接觸,就可能發生癌變。腸道水療是利用過濾加溫過的清水,注入大腸維持一定的水壓,撐開大腸壁,徹底軟化清除不滿整個大腸內的硬結大便,還可以軟化清除腸粘膜表面的硬結層,恢復腸粘膜的分泌,促進結腸的蠕動,從而恢復正常排便功能,達到治療便祕目的,預防腸癌。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