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逐漸攀升的原因

時間: 2012-05-19

  近幾年我國已經入大腸癌高發地區的行列,並以年均3.9%增幅攀升,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已從原來的第7位上升到第3位。
  專家指出大腸癌以40歲~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早期大腸癌的高發地是在北美、西歐、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居內臟種瘤前二位,而近幾年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增趨勢。
  一般認爲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不足是主要發病原因。研究顯示,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可增加大腸中膽汁酸與中性固醇的濃度,並改變大腸菌羣的組成。膽汁酸經細菌作用可生成3-甲基膽蒽等致癌物質,固醇環也可經細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癌物質。食物纖維包括纖維素、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量,稀釋腸內殘留物濃度,能夠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而減少致癌物質與腸粘膜接觸的時間,若膳食纖維不足時,已是大腸癌的發病因素之一。
  2009年歐亞結直腸外科會議上中山六院副院長蘭平曾說,雖然大腸癌病因尚未明確,但對華南地區一家醫院2002年到2008年收治的1429例病人進行研究後發現,有家族史、肥胖、飲酒及2型糖尿病等發生散發性大腸癌的風險增加。“飲食結構的西式化、社會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下,大腸癌發病率在一段時間內仍將持續上升”。據調查,大腸癌男性發病率高過女性,但女性發病比例也呈上升趨勢。
  因此大腸癌比例升高與國人飲食結構改變,日常生活缺乏運動等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