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或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的全身治療原則(2010)

時間: 2011-12-02

對轉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結合部腺癌,下面列出的一些方案代表了部分中心的觀點,可能並不優於1類方案。
特殊的毒性、具體劑量、方案和劑量調整方法請參考原始文獻。
放療實施細節請參考放射治療原則(GAST-D)。
建議化療之前,先確定患者器官功能和體力狀況能耐受化療。
應向患者及其護理人員充分交代化療方案、毒性和效果。對患者的教育也應包括注意事項以及如何減輕併發症的嚴重程度和縮短持續時間。
化療期間應該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治療發生的任何併發症,進行必要的血液學檢查。
完成化療後,應該評估療效和遠期併發症。
術前及術後化療(包括胃食管結合部腺癌):
ECF(表柔比星、順鉑和5-FU)(1類)[1]
ECF改良方案(1類)[1, 2]
術前化放療:
紫杉醇加氟尿嘧啶類(5-FU或卡培他濱)(3類)
順鉑加氟尿嘧啶類(2B類)
術後輔助化療 ※
S-1§
術後化放療(包括胃食管結合部腺癌):
氟尿嘧啶類(5-FU或卡培他濱)(1類)[5]
轉移性或局部晚期腫瘤(不推薦進行化放療時):
DCF(多西他賽、順鉑和5-FU)(1類)[6]
ECF(1類)[7]
ECF改良方案(1類)[2, 8, 9]
伊立替康加順鉑(2B類)[10, 11]
奧沙利鉑加氟尿嘧啶類(5-FU?、卡培他濱)(2B類)[8, 12]
順鉑加氟尿嘧啶類(卡培他濱[12]:2A類;替吉奧膠囊[a]:2A類;5-FU:2B類) ※
DCF改良方案(2B類)[2, 13, 14, 15]
伊立替康加氟尿嘧啶類(5-FU或卡培他濱)(2B類)[16, 17]
氟尿嘧啶類口服單藥( 2B類) [ b ]( 對於老年或體力狀況較差者)※
紫杉醇爲基礎的方案(2B類)
曲妥珠單抗??[18]

胃食管癌多學科治療原則

1類證據證實綜合治療對侷限性胃食管癌有效[1, 2, 3]。NCCN專家組堅信:應鼓勵參與診治患者的各學科制定多學科治療決策。
通過下列措施,可使侷限性胃食管癌患者獲得最佳的綜合治療:
相關機構和科室人員應該共同對患者的詳細病史資料進行分析,這應成爲常規。鼓勵經常性的會議(每週1次或2周1次)。每次會議都應鼓勵所有相關學科積極參與,包括: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消化內科、腫瘤放射科、放射科和病理科。此外還歡迎營養科室人員、社會工作者、護士和其他支持學科參加。
在進行充分的分期後才能確定最佳的長期治療策略,最理想的狀況是在還未進行任何治療之前就確定。
在做出合理的治療決策時,對準確的臨牀數據進行聯合分析比閱讀會診報告更有用。
將多學科專家小組對單個患者提出的統一建議整理成簡要文件,對治療是有幫助的。
多學科專家小組提出的建議對負責特定患者診治的全體醫師都有參考價值。
對接受完治療後的部分患者的情況進行再次介紹,對整個治療隊伍來說,是另外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
積極鼓勵在多學科會議期間,定期對相關文獻進行正式複習。

胃癌外科治療原則

分期
CT掃描±EUS確定病竈範圍
腹腔鏡[1]可能適用於影像學檢查未能發現轉移竈的選擇性病例
無法手術切除的標準
局部晚期
影像學檢查高度懷疑或經活檢證實的3或4級淋巴結轉移
腫瘤侵犯或包繞主要大血管
遠處轉移或腹膜種植(包括腹水細胞學檢查陽性)
可切除的腫瘤
Tis或侷限於粘膜層(T1a)的T1期腫瘤[2]可以考慮內鏡下粘膜切除術(在有經驗的治療中心進行)[3]
T1b~T3[4]:應切除足夠的胃,以保證顯微鏡下切緣陰性(一般距腫瘤邊緣≥5 cm) ※
遠端胃切除術
胃次全切除術
全胃切除術
T4期腫瘤需要將累及組織整塊切除
胃切除術需包括區域淋巴結清掃(D1,清掃胃周淋巴結),推薦D2式手術(清掃伴隨腹腔幹具名血管
的淋巴結),至少切除/檢查15個或更多淋巴結[5, 6, 7] ※
常規或預防性脾切除並無必要[8]。當脾臟或脾門處受累時可以考慮脾切除術
部分患者可以考慮放置空腸營養管(尤其是進行術後化放療時)
無法切除的腫瘤(姑息治療)
除非存在症狀,否則不應當進行姑息性胃切除術
不需進行淋巴結清掃
對於有症狀的患者,連接近端胃的胃空腸吻合旁路手術可能有助於緩解梗阻症狀

可考慮胃造口術和/或放置空腸營養管

胃癌放射治療原則

一般放射治療原則
模擬定位之前,包括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消化內科、腫瘤放射科、放射科和病理科醫生在內的多學科團隊應對相關的放射影像學資料、檢查報告和病理報告進行會診。這樣可以在定位前使全部醫生了解治療靶區體積和放射野邊界。
模擬定位和治療計劃
強烈建議使用CT模擬定位和三維適形放療。
告知患者在模擬定位和治療前3小時不要飽食。可使用靜脈或/和口服造影劑進行CT模擬定位。
強烈建議使用固定裝置來保證每天擺位的可重複性。
採取仰臥位進行模擬定位和治療。
儘管前後野照射技術可以通過調整前野的權重而使脊髓的受量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但4野照射技術(前後和側野)可以在保護脊髓的同時,提高劑量分佈的均勻性。當患者的胃的位置主要偏前時,靶區邊緣給予1.5~2 cm的外放邊界,可以通過多野照射技術在保護脊髓的同時,更好地治療靶區和淋巴引流區。在治療計劃時同時應該考慮到由於胃的充盈狀況和呼吸運動的影響,而產生的照射靶區的治療不確定性。
隨着三維治療計劃系統的廣泛使用,可較常規治療技術使治療靶區得到更好的劑量分佈,爲了達到治療靶區更好的覆蓋,可採用斜野和非共面照射,較常規射野可避免部分前後野對照時受照的正常組織,但需注意入射變化後,射野內靶區體積變化,而可能產生的靶區邊界的遺漏。
靶區(總原則)
術前 [1]
治療前的診斷方法(EUS、UGI、EGD和CT)可以用來確定原發腫瘤和相應的淋巴結引流區[2, 3]。特定淋巴引流區內淋巴轉移發生的機率與原發腫瘤的部位和其他因素相關,包括腫瘤浸潤胃壁的深度和範圍。
術後[4]
治療前的診斷方法(EUS、UGI、EGD和CT)和術中放置銀夾可以確定瘤/胃牀,吻合口或殘端,以及相關淋巴結組[2, 3]。殘胃的治療應該在正常組織併發症和殘胃局部復發的風險之間相平衡。對應的淋巴結轉移相對風險與原發腫瘤的部位和其他因素有關,包括腫瘤侵犯胃壁的深度和範圍[5]。

近端三分之一/賁門/胃食管結合部原發癌
術前和術後治療
近端胃或胃食管結合部原發癌, 照射野應該包括遠端食管3~5 cm、左半橫膈膜和鄰近的胰體部。高危淋巴結區包括:鄰近的食管周圍、胃周、胰腺上、腹腔幹淋巴結和脾門淋巴結區。※
中三分之一/胃體癌
術前和術後治療
應包括胰體部。高危淋巴結區包括:鄰近的胃周、胰腺上、腹腔幹、脾門、肝門和胰十二指腸淋巴結。
遠端三分之一/胃竇/幽門原發癌
術前
如果腫瘤擴展到胃十二指腸結合部,放射野應包括胰頭、十二指腸第一和第二段。高危淋巴結區包括:胃周、胰腺上、腹腔幹、肝門和胰十二指腸淋巴結。
術後
如果腫瘤擴展到胃十二指腸結合部,放射野應包括胰頭和十二指腸殘端3~5 cm。高危淋巴結區包括:胃周、胰腺上、腹腔幹、肝門和胰十二指腸淋巴結。
正常組織限量/保護
以三維適形放療爲推薦技術,正常組織的限量爲:肝臟:60%肝臟<30 Gy;
腎臟:至少一側腎臟的2/3<20 Gy;脊髓:<45 Gy;心臟:1/3心臟<50 Gy,儘量降低肺和左心室的劑量,並使左心室的劑量降到最低a。※
劑量
45~50.4 Gy(1.8 Gy/d)
支持治療
應該避免可處理的急性毒性反應導致的治療中斷或降低劑量。密切監測和積極支持治療而儘量不要中斷治療。
放療期間,應該至少每週1次檢查患者狀況,注意生命體徵、體重和血象。
應該預防性應用止吐藥,需要時可以給予抗酸藥和止瀉藥。
如果估計攝入熱量<1,500 kcal/d,應該考慮口服和/或腸內高營養。如果有指徵,也可以放置空腸營養管或鼻飼管來保證充足的熱量。術中可以放置空腸營養管作爲術後支持治療。
應該密切監測血清維生素B12、鐵和鈣水平,尤其是術後患者。因爲內因子缺乏,有必要每月注射1次維生素B12。缺乏胃酸時鐵吸收率降低。口服補充鐵製劑,同時應用酸性飲料如橙汁,可以維持血清鐵水平。還應該鼓勵補充鈣製劑。
在化放療過程中以及早期恢復時有必要進行充分的腸內和/或靜脈補液。
a 在胃/胃食管結合部癌化放療的患者中,雖然理想的評估計劃標準未有共識,但肺的劑量體積直方圖(DVH)需作爲預測放射性肺損傷的重要參數,需儘量使肺的受照體積和劑量降到最低。負責治療的醫師需瞭解,DVH的降低並不是評判放射性肺損傷的唯一危險因素,其預測性是目前NCCN所屬和其他研究所正在研究的一個領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