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長圓針”治療896例‘頸椎病綜合徵’臨牀觀察小結

時間: 2012-04-05

2009/7/27

作者:薛立功、張海榮、劉春山、周峯、史雲飛、張志才  來源:  2009-05-24  

[摘要]目的:觀察用長圓針以解結法治療“頸椎病綜合徵”的療效。方法:將896例頸椎病綜合徵患者用經筋辨證檢出手足三陽經筋的結筋病竈點,用長圓針以解結法治療。結果:治癒646例,佔72.01%;有效235例,佔26.26%:無效14例,佔1.73%。

[主題詞]頸椎病綜合徵/長圓針/結筋病竈點/解結法/經筋辨證論治
    頸椎病綜合徵由頸椎的筋性病變壓迫刺激了頸部神經根、交感神經鏈、椎動脈、脊髓等,引發相應的臨牀症狀羣(傳統西醫強調本病的“骨性壓迫”原因,俗稱爲“骨刺、骨質疏鬆等卡壓神經”,而且,特別強調頸椎骨性原因是導致本病的唯一原因),其“頸側彎、伸屈試驗陰性、頸肩部可檢出“結筋病竈點”,對結筋病竈點進行按壓彈撥等試驗性治療後,病人自覺症狀可有不同程度緩解的一組症候羣。本病在中老年人中爲常見多發病,遵“頸椎病”治療(包括手術)常不能完全消除症狀,是臨牀難題之一。筆者運用根據《靈樞》經對長針的描述,參考河北滿城出土的西漢時代金針而改制的“長圓針”治療“頸椎病綜合徵”取得滿意療效,現將本病896例,治療結果介紹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896例,其中有女289例,男607例;最小15歲,最大75歲,平均44.55歲,本組病例頸肩痛史最短0、5年,最長30年,平均4.45年。

2方法

    21針具--長圓針[1]:據以上經文的描述,參考員針和出土金針,研製現在的“長圓針”。其用材爲1鉻18鎳9鈦不鏽鋼,其針長2.5-4.5公分,直徑1.2-1.8毫米,針末爲斜行、劍形或平刃三種類型,刃長1.4-2.0毫米,對刃的要求:鋒而不利,圓而不鈍(以適應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結筋病竈點的應用),針柄長4.0公分,直徑5.0毫米,以利持握。
    22筋結點[2]根據經筋自四肢末端向心性循行分佈的規律,手足三陽經筋均在頸肩等處結聚的特點。分別沿各經筋尋找受損的筋結點即結筋病竈點[3],每次取1―9點。
    手足太陽經筋:C1-T7棘突、C1-3橫突、厥陰俞次、心一俞次、肺俞次、天柱次、肩痛點次、下肩痛點、膈俞次、神堂次、膏肓次、厥陰俞次、心俞次、肺俞次、天s次、肩井次。
    手足少陽經筋:C1-3橫突、完骨次、肩井次、天宗次、肩痛點次、下肩痛點、中府次。
    手足陽明經筋:天突次、天突旁、缺盆次、夾廉泉次、廉泉次、曲恆次、秉風次。
    2.3針法―解結法:以解結法,即改進的《靈樞・官針》中的關刺、恢刺、短刺法[4]進行操作。
    常規消毒皮膚,用長圓針刺入皮膚(爲減輕進針和操作時可能的疼痛,可先在進針點注入0.5%利多卡因0.1毫升,結筋病竈點處1―2毫升)。
    關刺法:直刺至結筋病竈點表層,左右刮撥,以解除表層粘連。
    恢刺法:直刺肌腱旁側結筋病竈點粘連組織中,直至深面,再用針尖向上舉針,挑撥結筋病竈點周邊粘連,以鬆解減壓。
    短刺法:對有骨膜下出血和滲出的患者,直刺結筋病竈點深層,做摩骨樣切割,使近骨膜橫絡鬆解減壓),鬆解橫絡,解除經脈卡壓。
    術後用無菌幹棉球在手術部位按壓2分鐘,並用無菌紗布敷蓋保護兩天。一次爲一個療程,間隔6天,不愈者可重複治療。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

痊癒: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

好轉:頸肩痛,頸肩部活動功能改善。

未愈:症狀、體徵無改善。
    3.2治療結果
    每週治療1次,經1―9次治療(平均3.83次),治療5―20結筋點。治癒646例,佔72.02%;有效235例,佔26.26%:無效14例,佔1.72%。
4.典型病例
    例1:李某 女 58歲 初診時間 2000.12.20

    主訴:頸肩部疼痛十年餘,曾拍片診斷爲“頸椎病、椎管狹窄”,經多方治療均無顯效,故來我室。檢查:頸項強直,活動不利,前屈20度,後伸10度,側旋15度,側屈20度,頸神經根牽拉試驗(十),沿手太陽、少陽經筋觸診,可觸及多個結筋病竈點。診斷:手太陽、少陽經筋型“頸椎病綜合徵”。取結筋病竈點肩痛點次、天宗次、天s次、C6橫突,以長圓針恢刺解結。二個月後複診,稱:針後頸項疼痛基本消失至今,近幾天因勞累又覺不適,故來複診。檢查:沿足太陽經筋觸診可觸及多個結筋病竈點。診斷:足太陽經筋型胸背痹證。取足太陽經筋結筋病竈點T3、4、12棘突,以長圓針恢刺解結,一次而解。

    例2:王某 女 40歲 初診時間 2001.3.10

    主訴:頭痛八年,時輕時重,但持續不斷,有時跳痛並向顳部放散,因頭痛工作生活均無興趣。曾被診斷爲“頸椎病、神經性頭痛、偏頭痛、血管性頭痛”等,經用擴血管築、鎮靜藥、止痛藥物及鍼灸、按摩等治療,均不見效,故來我室。病人因頭痛頸項強直,不敢晃動。沿雙側手足太陽、少陽經筋觸診,可觸及多個結筋病竈點。診斷:手足太陽、少陽經筋型“頸椎病綜合徵”。先治療左側,取太陽、少陽經筋結筋病竈點風池次、完骨次,以長圓針恢刺解結。一週後複診,稱:左頭痛己基本消失,今再治療右側。取右太陽、少陽經筋結筋病竈點風池次、完骨次、角孫次、率谷次,以長圓針恢刺解結。二個月後隨訪,稱:兩次治療後,頭痛再未發作。

    例3:羅某 女 51歲 初診日期 2000,5,30

    主訴:頭痛頭暈五年,陣發性加重,每年有多次因頭痛頭暈不能起牀。曾到多所醫院就診,經拍頸椎片診爲“椎動脈型頸椎病”。但經牽引、推拿、鍼灸、中西藥等方法治療無效。閱片可見:頸生理前屈消失,C5、6 脣樣增生,間盤膨出,間隙變窄,項韌帶鈣化。檢查:沿手足太陽經筋觸診,在雙側風池次、天s次可觸及痛性條索。診斷:太陽經筋型“頸椎病綜合徵”。治療:取雙側風池次、天s次,以長圓針,恢刺解結。針治後一天,頭痛頭暈消失,而且口齒不利、舌體麻僵感亦消失。一個月後隨訪,諸症消失。

     例4:王某 女 65歲 初診日期 2000,5,30

    主訴:頸肩、頭面、手臂麻木疼痛,伴頭暈、舌體麻木5年餘。曾患腦血栓中風、冠心病,經某醫院點滴(藥名不詳)治療,頭暈稍減,餘症均不見好轉,經多方治療,均不滿意。閱片可見:C4、5、6後緣增生、間隙狹窄。檢查:沿手少陽經筋觸診,在C1、2橫突、天s次、天宗次、肩胛崗可觸及痛性結節或條索。診斷:手少陽、太陽經筋型“頸椎病綜合徵”。治療:取右C1、2橫突、天s次、天宗次,以長圓針,恢刺解結。一週後複診,自述頸肩、手臂麻痛完全消失,僅陰天時微感不適,但不疼痛,舌麻木感也消失。

 5.體會
    經筋“主束骨而利機關”是古醫家對人體肌學,韌帶學及其附屬組織循行分佈和生理病理規律的總結。肌肉韌帶的起止點及其附屬組織是活動時的受力點,也是非生理性活動的損傷點,反覆的損傷和修復過程可出現卡壓經脈的“橫絡”,造成氣血不通。此時津液受迫切而“聚沫”,使致痛性生化物質浸潤,壓迫痛敏組織則產生“痹痛”。更因爲有“橫絡”的機械性卡壓,常成爲頑固性深邪遠痹症。解除這種頑痹的關鍵是分離“橫絡”,即用長圓針在結筋點處,行“關刺”,“恢刺”或“短刺”的“解結”針法。
    手足三陽經筋從上肢末端,分成前後幾組肌肉,韌帶系列上行,聯屬頸項椎體。因此,也表現出不類型沿經筋損傷“線”和頸項上肢麻木疼痛等四組症候羣。通過沿經筋的整體辨證,徹底清除顯性或潛在的結筋點,能取得理想的療效。頑固性頸椎病綜合徵的頸椎x表現以椎體肥大性(骨刺)改變、椎間隙變窄(間盤萎縮而伴脫出或膨出)爲多見,而骨刺的形成,多與上述經筋反覆損傷與鈣化有關,間盤萎縮而伴脫出或膨出多與老年性退變有關。故當出現骨刺、間盤萎縮而伴脫出或膨出時,應進行頸功能側彎、屈伸試驗等,陽性者或考慮爲真性“頸椎間盤脫出、頸椎間盤膨出”,並積極採用手術方法治療,避免神經根等長期壓迫帶來的後遺症。而陰性者應慎重考慮手術治療,應重點尋找此處及與此處相關的經筋上的筋結點有否損傷,有結筋病竈點者,應採用長圓針療法解結治療。
   當然,對脊髓型頸椎病,不管是骨性原因或是筋性原因都要慎重對待,不可輕易牽動頸椎,防止可能發生的脊髓壓迫、刺激,而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6.參考文獻

[1]薛立功 《經筋理論與臨牀疼痛診療學》P100-101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2.1

[2]同[1]P109

[3]同[1]第五章P143-277

[4]同[1]P102-103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P186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

下一篇:頸椎病治療方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