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來自美國權威機構醫學消息:糖尿病治療技術已在美國獲得突破,糖尿病也由伴隨終身可怕的不治之症,變爲可預防、可治療,大部分可痊癒的常見疾病。
那麼,請讓我們聽聽專家是如何指導糖尿病患者擺脫這個病魔的
一、嚴格控制血糖及併發症
在糖尿病這一慢性病的發展過程中,至少經歷了10-20年的潛伏期,一旦發病被確診爲糖尿病,如不嚴格控制血糖,那麼長期持續的高血糖就一定會產生多種毒性,這些毒素會伴隨着人體血液的流動,慢慢的、在不知不覺中對血管進行“浸泡、滲透”,猶如“蟻螻潰長堤”一般,將動脈血管等組織細胞侵蝕得“千瘡百孔”,血管內皮被損害得傷痕累累。這樣,膽固醇等脂質極易沉積在受損傷的血管內皮上,逐漸形成粥樣斑塊向管腔內凸起,冠狀動脈血管變硬、變狹窄,血流不暢,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冠心病、心絞痛,如血管閉塞不通,則發生急性心肌梗死。高血糖還能引起腦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一系列併發症。研究表明,糖尿病發病10年,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慢性併發症。而在我國的DM患者中,合併高血壓者1200萬,腦卒中者500萬,冠心病者600萬,雙目失明者45萬,尿毒症者50萬。併發症給患者帶來生活上的不便、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甚至嚴重威脅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請看下圖:
二、嚴防被錯誤觀念所誤導
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確預防和阻止併發症的發生,往往都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感覺來判斷血糖的高低。而事實上,患者只有通過對糖尿病相關指標的監測,才能及時瞭解自己病情的變化,瞭解綜合治療的效果和影響這些指標變化的因素,也才能配合醫生做好飲食、運動和藥物等治療方案的調整,從而達到更好的控制病情發展的目的。導致糖尿病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幾種錯誤觀點:
一是:“沒有症狀就不用總去監測血糖了。” 有的患者認爲:“我沒有三多一少的症狀,也沒有心慌,出汗,飢餓感,我的血糖就一定不高也不低,不用總去測血糖。”這樣的想法是極其不對的。因爲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隻有在血糖很高的時候纔會表現症狀。而平時血糖超過正常範圍不多的時候並沒有典型症狀,患者完全可以沒有任何感覺。例如DM1患者,他們大部分的首發症狀可能並不是三多一少,而是以酮症酸中毒的症狀入院;DM2患者,往往是因爲出現併發症去就醫。大部分是在住院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患有糖尿病了。還有一部分患者即便血糖已經很高,但症狀卻不明顯。相反,另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合併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儘管低血糖已經發生,但患者無症狀出現,也感覺不到。可見,僅憑症狀或感覺來判定血糖控制的好壞絕對不可靠。
更可怕的是,人體反而會這樣慢慢的,一步步的適應這種高/低血糖狀態,也就是對高/低血糖越來越不敏感,沒感覺又不測血糖,還以爲控制得好,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二是:“血糖偶爾高一點沒關係。” 有些患者平時不怎麼監測血糖,或者測出來血糖偏高一點也不採取措施將血糖降至正常,認爲高一點沒關係,只要每隔3個月去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在正常範圍內,就可以說明這3個月內血糖是控制好的,併發症也就不會發生了。但有這種想法的人是主觀的,錯誤的。因爲,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只是近3個月血糖的平均值,而在這3個月中,血糖是動態變化的,可能會忽高忽低,並不穩定,但在這種情況下檢測出來的糖化血紅蛋白值卻有可能在正常範圍,所以它並不能反映患者近3個月每一天的真實血糖。目前,糖尿病血管併發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已公認爲是高血糖的糖毒性作用和高血糖的記憶作用。所以無論是 DM1還是DM2,只有嚴格地將血糖24小時控制在正常範圍,纔有可能延緩甚至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三是:只監測血糖,不用監測其他指標 。 有的患者認爲:“只要經常測血糖就可以了,把我的血糖控制好我就不會有併發症了,用不着再監測其他指標了。”這種看法也是不正確的。DM2常常聚集了多重大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即代謝綜合徵的多種成分,除高血糖外,尚有高血壓、血脂紊亂、高凝狀態、肥胖、高胰島素血癥等,可能還存在吸菸等其他冠心病的傳統危險因素,其危險性又較非糖尿病者大得多。上述危險因素並非相互獨立,而是彼此密切相關,有些危險因素還相互作用,進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的危險性。所以早期綜合干預DM2的多重危險因素可有效地預防和延緩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現在,DM2不僅是高血糖疾病,而且是一個代謝綜合徵,僅將控制血糖作爲DM2治療的主要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超越“以血糖爲中心”的傳統觀念,全面防治心血管的危險因素,以減少DM2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及病死率。
四是:使用檢測儀的方法不正確。 有的患者雖然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進行病情監測,但是在使用各種家庭化監測儀時方法不正確,例如血糖試紙保存不當導致失效、採血的部位不對、採血量不足、血糖儀沒有定期進行校正等,這些情況下測出來的血糖值都是不夠不準確的,這同樣達不到監測的目的。所以,在使用這些儀器時,應該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或接受專業人員的指導。
三、正確區分高血糖毒性作用
當血糖超過16.6mmol/l(300mg/dl)時,胰島素分泌量不但不隨血糖升高而增加,反而會使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顯著降低而發生持續高血糖現象,這就是所謂的“高血糖毒性作用”。這種高血糖毒性作用會嚴重損傷胰島B細胞功能,胰島功能受損表現在有更多的未成熟的胰島素原進入血液循環中,使成熟的胰島素數量減少,高血糖使胰島素的質量下降,於是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減弱。
什麼是高血糖毒性作用機制 : 高血糖產生毒性→使胰島素分泌減少和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素分泌減少和胰島素抵抗增強又導致血糖增高→高血糖毒性再增強……,這種毒性“反饋”作用機制,導致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高血糖毒性作用是使DM2患者胰島B細胞衰竭的一個重要環節,長時期的高血糖毒性,不僅使胰島B細胞功能衰退,還進一步損害自主神經調節功能,很可能出現所謂的“脆性血糖”,使以後的胰島素強化治療難以實現理想的血糖控制狀態。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 高血糖毒性作用惡性循環”。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是打破這一惡性循環的唯一方法。
那麼,爲什麼要24小時嚴格控制血糖? 在臨牀上,有一種“高血糖記憶”學說,它是指在後續正常血糖內環境過程中,高血糖引發的微血管病變呈持續、進行性改變,即血糖恢復正常多年後,仍可出現高血糖誘導的微血管病變。即使現在血糖控制明顯改善,但以前曾存在過的高血糖可持續影響並惡化糖尿病微血管病變長達數年之久。也就是說,DM患者現在意識到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並且在將來的日子裏將血糖控制在非常理想的範圍內,但是併發症的威脅絲毫不會減輕,因爲它是不可逆的,它的腳步還是停留在之前高血糖狀態的時候,如果某段時間,又放鬆了對血糖的控制,它將大踏步的向你逼近。
因此建議您預防糖尿病併發症最好的辦法,是從一診斷爲糖尿病就開始採用最佳治療方法,儘快地使血糖下降,並控制在最佳水平,以獲得最佳的代謝控制,從而預防、阻止或延緩糖尿病的併發症發生。祛邪(毒素)扶正(身體免疫力.細胞功能)纔可走出困局.解決問題關鍵所在。
到這裏,我們要提及美國的一項新的細胞修復療法,對有效緩解和杜絕糖尿病極其併發症,的確是一個新的重大醫學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