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刮痧治療
時間: 2012-05-31
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退行性變、腰部外傷或長期的腰部勞損等原因所引起。其臨牀主要表現爲腰及坐骨神經分佈區域的放射痛,或伴有下肢麻木和感覺減退等。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發病年齡的不同,以及發病早期、中期、後期的病理機制不同,所表現的症狀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冶療時所採取的手法側重面也不盡相同。 一、 急性期1 、症狀 腰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噴嚏時疼痛加重,不能平臥,不能行走活動,腰部活動受限。多有明顯的外傷、扭傷史。舌質黯紫或有瘀斑,苔厚膩,脈弦緊。多爲中青年患者。2 、刮痧部位及手法 因爲急性期,病變部位周圍的組織處於炎性水腫期,所以在刮拭時,腰部手法不宜過重。否則易加重水腫。此期因患者飲食欠佳,常造成腸蠕動功能減弱,大便易幹,使腹內壓增加,可加重神經根壓迫刺激症狀,故取穴時可配以點揉手陽明大腸經的曲池穴,足陽明胃經的足三穴,以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等穴,以加強胃腸的蠕動功能,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從而減輕因腹內壓增大造成的神經根刺激症狀。 二、 緩解期1 、症狀 腰及下肢疼痛症狀減輕,行走尚因難,腰部活動稍受限,仍不能自然平臥,患肢可出現麻木、皮溫降低、感覺減退等,舌淡紫,苔薄白或黃,脈弦。2 、刮痧部位及手法 此期突出病變部位的組織無菌性炎症已減輕,水腫刺激症狀已緩解,神經根壓迫刺激症狀尚未完全解除,因此可出現患肢的麻木、感覺功能減退等症狀,故手法操作時應以中等刺激腰及下肢並重的刮拭手法。取穴側重於下肢的麻木及感覺退部位。腰部取穴腎俞、大腸俞、關元俞、命門、八髎穴,以及下肢的環跳、秩邊、殷門、承扶、委中、承山等。 三、 恢復期1 、症狀 下肢放射痛消失,腰及患肢仍可存在點狀疼痛或小腿外側及腳麻木、感覺功能減退或下肢肌肉萎縮等症狀。行走自動尚可,可平臥休息,腰部功能活動基本正常,舌紅,苔薄白,脈沉弦。2 、刮痧部位及手法 本期因腰部神經根壓迫刺激症狀已基本消失,腰腿痛症狀明顯減輕,主要是患肢感覺功能減退、肌肉萎縮等症狀。故治療時以下肢取穴生爲主。可用較強刺激手法,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因而有利於下肢感覺功能的恢復,肌肉萎縮的改善。腰部亦可以手法刮拭,以促進腰背肌肉組織的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取穴同緩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