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養,重在調養,治好胃下垂

時間: 2011-08-13

   胃壁肌肉張力低下,蠕動減弱,胃體擴大,空腹立位時胃小彎最低弧線點降至髖嵴連線以下者,醫稱胃下垂。常見於瘦長體型的婦女、經產婦、多次腹部手術腹肌張力消失者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進行性消瘦者。胃下垂越低,症狀越明顯。餐後上腹不適、飽脹、噁心、噯氣、厭食、便祕、乏力等。胃排空滯緩,繼發胃瀦留或慢性胃炎。
  一、把好飲食關是調養胃下垂的關鍵。少吃多餐,以易消化的食物爲主,適量高蛋白、高脂肪。蛋白與脂肪類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長,多食會加重腹脹或腹瀉。進食細嚼慢嚥,

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有助於消化。不要吃過熱或冷涼食物或隔夜剩飯菜。食後最好臥牀休息半小時左右,保證充足睡眠,切忌菸、酒、濃茶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俗話說:每天3片姜,不用大夫開藥方。生薑加適量紅糖泡飲,有暖胃、健胃、祛寒溼、助消化之功效。

  二、加強腹肌鍛鍊。可增強腹肌收縮能力,增加體重,將胃托起。仰臥起坐運動最適於胃下垂。每天1~2次,起臥次數因人而異,循序漸進,貴在堅持。另外氣功、太極拳、胃

按摩都有益於胃下垂調治。胃按摩在飯後1小時進行,從劍突下開始,向左順時針環行按揉腹部胃區。按摩不能少於半小時。也可用市售便攜式按摩器按摩;有條件者可請專業按摩

師按摩。

  三、輔助性藥物治療,首選中藥。中藥有養脾胃、助消化、理氣血等作用,對胃很少有副作用。可服用胃下垂康復湯。助消化的西藥可用或不用。禁用對胃腸有刺激的藥品,如紅黴素、喹諾酮類抗菌素、解熱止疼及抗風溼類藥。胃腸動力藥(如嗎丁琳)不適用治胃下垂,亂用反爲其害。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