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之勞”可解決一半大腸癌

時間: 2012-10-16
 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尤其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城市大腸癌的發病率明顯增加,而這與目前城市居民攝入過量的高脂肪、高動物蛋白和低纖維素食物有直接關係。專家建議,預防大腸癌要從飲食入手,控制熱量攝入,減少脂肪食品。同時專家還強調,40歲以上人羣,體檢可選直腸指檢,這“舉手之勞”可解決一半的大腸癌。 

  飲食不當,牛肉是禍首?

  據調查,全球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我國情況亦類似,以上海爲例,其發病率每年遞增4.2%,比全世界每天遞增2%還要高一倍。在1980年我國直腸癌新病例爲7.98萬,到了2002年新病例數幾乎翻了一番(15.1萬例),2005年則高達17.2萬例,大大超過美國當年的新病例數。

  “大腸癌如此高發,但其發生發展的過程並不像細菌、病毒那樣從外界入侵人體,”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教授萬德森說,“高能量飲食、低能量支出的生活方式,使得人身體發生了基因突變,癌其實就是好孩子變成壞孩子的過程。”

  從好孩子轉變爲壞孩子不是一兩天裏發生的。專家介紹,世界上,匈牙利的男性直腸癌發病率最高,女性則以新西蘭爲高。新西蘭的一項調查發現,大腸癌竟然與牛肉消費量成正比,即消費牛肉多的地方,大腸癌發生率增高。後來更多的研究表明:大腸癌重要的致病因素是攝入過量的高脂肪、高動物蛋白和低纖維素食物。在北美、西歐、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居民高脂肪高能量攝入,大腸癌發生明顯高於低脂肪攝入的亞洲、非洲等。

  隨着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上海近20年來大腸癌發生率升高較明顯,專家表示,這與上海居民飲食結構改變有密切關係。

  大腸癌症狀細數,自查危險信號

  大腸癌發生發展的過程比較長,許多都是從腺瘤衍變而成,所以早期大腸癌無明顯症狀,不易被人發現。隨着腫瘤增大,刺激腸粘膜或者腫瘤破潰出血,甚至腫瘤堵塞腸道,纔會引起一系列的症狀。萬德森說,由於早期症狀不突出,一般報告直腸癌誤診率達到50%-80%,很多時候被誤診爲便祕、痔瘡、腹瀉等。結直腸科潘志忠教授提醒廣大市民,如果發現自己有以下症狀,可能預示這大腸癌的危險信號。

  信號一:大便習慣改變、便頻或便祕

  一般人每天要大便1-2次,並且較有規律,要麼早上起牀,要麼晚上睡前。如果原來規律發生變化,特別是大便困難,由有規律的一天1-2次變成每天4-5次或者2-3天才能大便一次,就要引起注意了。

  信號二:便血

  大便帶血是大腸癌特別是直腸部位長癌最常出現的症狀,主要原因就是腫瘤增大破潰出血,但一般便血的量不多,有的較爲鮮紅,有的暗紅如果醬色。

  信號三:腹痛

  特別是排便不暢的時候會出現腹痛,腹痛可以一陣一陣出現,也可能持續加劇,如果腹痛加劇伴有腹脹,肛門又少排氣,此時應警惕腸梗阻。所謂腸梗阻就是腫瘤生長很大,堵塞腸管。

  信號四:貧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狀

  由於腫瘤慢性出血和消耗體內營養,時間一長人就會出現貧血、消瘦、乏力等症狀,甚至發熱,此類症狀最常出現在升結腸癌。

  “舉手之勞”解決一半的大腸癌

  “在所有癌症中,大腸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萬德森表示,“從腸息肉到腺瘤,最後發展到腺癌,這段癌前病變大約要10-15年,在這段時間及時發現,儘早治療就能阻斷癌的發生。所以,大腸癌從預防上講是很有效果的。”

  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國大腸癌發病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60%的大腸癌長在直腸,其中有80%以上距離肛門8釐米以下,用手就可以摸到腫塊,容易經過直腸指檢可以早期發現。所以專家強調,“舉手之勞”就可以及早發現一半的大腸癌。

  可惜的是,肛門指檢在體檢和問診中使用的效率並不高。萬教授說,曾經給中小學教師體檢,做肛門指檢時,大部分男教師忙叫自己“失身”。萬教授說,連中學教師都還不能完全接受這項檢查,可以想像其他人羣更是少選擇這樣檢查項目。專家認爲,由於這項檢查簡單又快捷,所以,只要出現了便頻、便血等症狀,可以去消化內科或肛腸科做一做肛門指檢鑑別診斷。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