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的生存期

時間: 2013-09-24

腹瀉是消化道的一種常見症狀,俗稱“拉肚子”。腹瀉以排便次數增加、質量增多、糞質稀薄爲主要表現。症狀出現時患者常有排便急迫、大便不盡等感覺,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腹瀉也是大腸癌可能出現的非典型症狀之一。造成腹瀉的原因有很多,可以簡單地概括爲兩個方面:腸道運動速度增快和腸道內的液體成分增加。

在腹瀉的過程中大腸的椎進運動速度是很關鍵的因素,當推進運動速度過快時,大腸貯存糞便的功能減弱,糞便在大腸內的停留時間縮短,吸收水分功能下降,可以直接導致排便次數增加。這種情況常見於服用某些藥物,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以及部分胃腸手術後的患者,在不完全性腸梗阻的時候也可出現。其糞便性狀常表現爲水樣,但滲出物比較少,腹痛伴腸嗚音亢進較爲明顯。引起腸道內液體成分增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腸道內的高滲物質較多、腸道自身液體分泌增加、腸道吸收水分能力下降以及炎症性滲出物質增多等。

上述這些情況可以單獨出現,例如腸道準備時所進行的人工腹瀉,即要求患者服用大量高滲性物質,如硫酸鎂、甘露醇等。這些物質不被腸道內消化酶分解,並可將大量水分吸收入腸腔,引起腹瀉。然而,這些因素單獨出現的情況僅佔少數,大多數時候腹瀉仍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也就造成了腹瀉病因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以細菌感染爲例,當細菌感染時,炎症可引起腸黏膜充血水腫,導致腸道的吸收功能下降,小腸不能正常吸收營養,而大腸則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同時大量的炎性滲出物進入腸腔,細菌的腸毒素也可造成腸道的吸收量小於分泌量,導致腸腔內的水分大量增加,大腸黏膜遭受刺激後,運動加快,貯存糞便和控制排便的功能明顯減弱。上述這些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腹瀉。腹瀉可歸爲兩類: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的原因是短期內出現的,所以腹瀉症狀的發生也比較突然,例如腸道感染、食物中毒等,患者常會主動就醫.當病因解除後很快好轉。與急性腹瀉比較,慢性腹瀉更需要引起人們的警惕,這可能是慢性疾病的一個早期報警信號,包括大腸癌、炎症性腸病在內的很多慢性疾病都可能出現腹瀉,尤其是在年齡大於50歲,伴有便血、體重下降、貧血或夜間痛醒者應及時就醫。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4-04
建議不要再用西醫的藥來摧毀身體了,建議中醫調養(不是治療,越治越糟),不到一年和幾十年都有可能。美國威世頓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4-04-04
那就看你用什麼治療方式,治好可以活得很好,治不好也就不到一年。建議中醫治療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4-04-04
——合理治療,有很多超過5年都正常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