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早期症狀和產生原因

時間: 2013-07-21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和產生原因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本病以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約1.65 ∶1,發病年齡約75%在31~60歲,發病高峯在45歲左右,但30歲以下的青年型大腸癌並不少見。本病在我國的發病特點爲:大腸癌的發病年齡比歐美約提前10年,且青年型大腸癌比歐美多見;大腸癌常見於結腸下段,國內所見約近半數位於直腸,比歐美直腸癌的發生率爲高。

  比較積極的做法是選擇服用人蔘皁苷Rh2進行大腸癌的預防。人蔘皁苷Rh2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改善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而發揮預防腫瘤作用,對免疫系統具有保護作用是其一大特點。人蔘皁苷Rh2可顯著提高IL-2活性,提高T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功能,NK細胞的殺傷活性也明顯增強。因而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同時還能抑制正常淋巴細胞染色體突變,穩定免疫系統,達到預防腫瘤效果。

  同時還要注意與大腸癌有關的因素:

  (1)飲食因素:大腸癌的發病情況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差異很大,一般認爲高脂食譜與食物纖維不足是主要發病原因。高脂肪飲食,特別是含有飽和脂肪酸的飲食,食後使腸內的膽酸、膽固醇量增加,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此兩者的代謝產物可能爲大腸癌的致病物質。食物纖維(如纖維素、果膠、半纖維、木質素等)能稀釋腸內殘留物,增加糞便量,使糞從腸道排空加快,減少致癌物質和大腸粘膜接觸的機會,故進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病機會。

  (2)結腸息肉:據統計,大腸癌的發病率在有結腸息肉者高出無結腸息肉者約5倍。結腸息肉主要爲管狀腺瘤與乳頭狀腺瘤( 亦稱絨毛狀腺瘤)。組織病理學證實,結腸腺瘤可癌變,尤其是後者的癌變率可達40%~50% ,家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癌變發生率更高。

  (3)慢性大腸炎症:潰瘍性結腸炎的大腸癌發生率高於正常人羣5~10倍,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腸病以及克隆病發生大腸癌者比同年齡對照人羣高。據認爲,在炎症增生的過程中,常可形成炎性息肉,進而發生癌變,但所需時間較長,比結腸息肉的大腸癌發生率爲低。女性生殖系癌經放射治療後,常引起放射性直腸結腸炎,少數可發生癌變。慢性血吸蟲病,因腸壁蟲卵沉積與毒素刺激,可能導致腸粘膜慢性潰瘍、上皮增生、炎性息肉形成,進而引起癌變。

  (4)其他因素:亞硝胺類化合物,可能是大腸癌的致病因素之一。鉬是硝酸還原酶作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當土壤中鉬含量減少或缺乏時,可使植物中的硝酸鹽積聚,硝酸鹽是形成亞硝胺的前身。原發性與獲得性免疫缺陷症也能成爲本病的致病因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