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症狀診斷

時間: 2012-09-07
肺癌已成爲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國,肺癌發病率是所有惡性腫瘤中第一位,且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長。肺癌的預後與診斷與臨牀分期密切相關,0期肺癌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爲90%,Ia期肺癌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位60%,而II-IV期的病人總的5年生存率則從40%下降到5%以下。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肺癌患者取得良好預後的關鍵。 在臨牀工作中,約有60-70%的肺癌患者在就診時已經是晚期,失去手術時機。因此應在肺癌高危人羣中實施篩查,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近年來,由於生物學和影像學等領域的理論與技術進展,肺癌早期診斷的陽性率有了一定的提高,現簡述如下。
1、影像學檢查
  肺癌篩查試驗顯示:應用X射線胸片和痰細胞學定期篩查未能降低肺癌死亡率。而Webb注意到通過X線篩查來發現異常的缺陷:胸部X線檢查發現結節的敏感性限度是直徑1cm,而此時腫瘤已超過109個細胞,可能已經侵犯支氣管上皮和血管上皮。同普通X線或傳統斷層相比,CT在發現外周肺病變方面更加有效。文獻報道,低劑量CT檢出肺內小結節的能力是X胸片的10倍。目前,日本和美國已應用此項技術進行肺癌篩查研究。研究證明,同以往的應用胸部X線加痰細胞學檢查相比,低劑量CT可以發現更多的肺癌,經CT篩查的可切除的早期肺癌更多(58% VS 93%-85%)。
  低劑量CT對周圍型肺癌檢出率高,而在小的中心結節方面則敏感性差,甚至漏診。HCT在發現外周肺小結節方面具有優越性,而外周惡性結節大多是腺癌。因此,通過CT-外科-病理對照研究,可以瞭解到外周小腫瘤得生物學和病理學以及臨牀病症。但是CT在肺部疾病定性方面缺乏特異性的徵象,特別對於不含鈣化和脂肪成分的軟組織腫塊,定性困難。
  肺癌發病率高,任何一項新的檢查手段的引入均需要經過嚴格的質量效果評定。目前肺癌篩查方法經濟,但是效果差;CT篩查的成本高於目前的篩查手段,但是更有效。因此,CT篩查肺癌可望成爲最適宜的手段。然而,低劑量CT篩查是否有助於降低肺癌死亡率仍然學要做大量觀察。
  PET成像提供CT不能確定的生理和代謝性信息,其敏感性爲95%,特異性爲85%。然而PET只能在結節≥6mm的情況下有效,在診斷小結節時則無幫助。此外,與低劑量CT相比,PET更加昂貴和費時;因而它在無症狀高危人羣中早期診斷肺癌的應用價值還有待進一步評估。
   經皮細針針吸活檢在診斷肺部惡性結節方面極準確,敏感性70%-100%。但是爲有創行檢查,有一定的併發症,如氣胸和咯血等。此外,腫瘤可能經針道種植轉移可能。
2、痰細胞病理學檢查
  自1930年起,痰細胞學檢查被應用於肺癌的診斷。痰細胞學檢查,特別是多次痰檢,對診斷起源於大氣管的中心性腫瘤,如鱗癌和小細胞癌是有幫助的。起源於小氣管的外周性腫瘤,如腺癌,特別是直徑<2cm者,僅偶爾可被痰檢發現卻有重要意義,因爲目前腺癌發病率以逐年上升。 3、支氣管鏡檢查
  支氣管鏡是肺癌最常用的診斷工具。然而在診斷癌前病變方面卻受到限制,因爲這些病變僅爲數層細胞(0.2-1mm),肉眼難以判斷異常。此外,其檢查範圍也只侷限與肺段口以近的支氣管黏膜而無法檢出周圍型肺癌。
4、小結
  根據前述對目前用於肺癌早診的幾種主要方法優勢和侷限性的分析,僅僅採用某一兩種方法進行診斷,都存在對早期肺癌漏診的可能。採用三位一體療法,可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早期肺癌診斷體系。目前仍存在的問題有:1、侵襲前和早期惡性病變的形態學標準,高危人羣中侵襲前病變的自然病程,2、早期肺癌如原位癌和壁內型癌的CT診斷,3、痰細胞學的陽性率仍需提高,4、肺癌特異性分子標記物的發現等等。因此,需要有計劃的進行肺癌早診研究,篩選出方法簡便、靈敏性和特異性比較可靠的腫瘤標記物,在分子水平輔助肺癌早期診斷,進而促使臨牀醫生研究和探索對早期肺癌及其癌前病變的治療和處理,達到早診促進早治,早治促進肺癌治癒率提高的根本目的。  三位一體療治,詳見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9-14
1、咳嗽是早期肺癌的症狀表現之一。肺癌因長在支氣管肺組織上,通常會產生呼吸道刺激症狀而發生刺激性咳嗽。   2、低熱。腫瘤堵住支氣管後往往有阻塞性肺葉存在,程度不一,輕者僅有低熱,重者則有高熱,用藥後可暫時好轉,但很快又會復發。   3、胸部脹痛也是比較明顯的早期肺癌的症狀表現。肺癌早期胸痛較輕,主要表現爲悶痛、隱痛、部位不一定,與呼吸的關係也不確定。如脹痛持續發生則說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4、痰血。腫瘤炎症致壞死、毛細血管破損時會有少量出血,往往與痰混合在一起,呈間歇或斷續出現。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診的。這也是早期肺癌的症狀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