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臨牀路徑

時間: 2012-10-28
 

1型糖尿病臨牀路徑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併發症)(ICD-10:E10.2- E10.9)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牀治療指南-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臨牀技術操作規範-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年),《WHO診斷標準及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

2.具備1型糖尿病特點:

(1)通常年輕起病,起病迅速,症狀明顯,中度至重度的臨牀症狀,包括體重下降、多尿、煩渴、多飲、體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後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現免疫標記:胰島素自身抗體(IAA)、胰島細胞抗體(ICA)、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AD)、胰島抗原抗體(IA-2);需要胰島素治療;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導(1A型);(2)特發性(1B型)。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臨牀治療指南-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臨牀技術操作規範-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年),《WHO診斷標準及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傳教育和管理。

2.飲食療法。

3.運動療法。

4.自我血糖監測、低血糖事件評估。

5.體重、尿酮體監測及併發症檢測。

6.胰島素強化治療及聯合口服藥物治療。

(四)標準住院日一般爲≤20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併發症)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住院期間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酮體、大便常規;

(2)全天毛細血管血糖譜(三餐前、三餐後2小時、睡前、必要時0點、3AM等);

(3)肝腎功能、電解質、血脂;

(4)胸片、心電圖、腹部及婦科B超;

(5)糖化血紅蛋白(HbA1c),胰島β細胞自身抗體(ICA、GAD),口服糖耐量試驗和同步C肽釋放試驗(病情允許時);

(6)併發症相關檢查(新診斷糖尿病和病程超過5年定期複診者):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檢查、神經傳導速度、超聲心動圖、頸動脈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的檢查項目:

(1)血氣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島β細胞自身抗體(IAA、IA-2等),行動態血糖監測(血糖未達標和/或血糖波動較大者);

(2)相關免疫指標(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補體全套、ANA和ENA),自身抗體(抗甲狀腺、抗腎上腺、抗卵巢、抗甲狀旁腺抗體等),內分泌腺體功能評估(甲狀腺、腎上腺、性腺、甲狀旁腺、垂體)。

(七)選擇用藥。

1.胰島素治療方案選擇及劑量調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長效或長效類似物)胰島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島素方案;

(3)預混胰島素注射方案;

(4)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胰島素注射。

2.口服降糖藥:二甲雙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劑(18歲以下不宜使用)。

3.對症治療。

(八)出院標準。

1.治療方案確定,血糖控制達標或血糖趨於穩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訓並學會自我血糖監測。

3.完成相關併發病的檢查。

4.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併發症和/或合併症。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1.出現急性併發症(低血糖昏迷、高滲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則按相應路徑或指南進行救治,退出本路徑。

2.合併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難度的合併症,延長住院時間,則按相應路徑或指南進行治療。

3.若必須同時服用對血糖或降糖藥物有影響的藥物,或患者對胰島素製劑、降糖藥物有過敏情況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

4.出現嚴重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糖尿病腎病、眼部、心血管、神經系統併發症、皮膚病變、糖尿病足),或合併感染,導致住院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