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急性期有哪些常見併發症?

時間: 2011-07-12

 腦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兇險,常發生一些嚴重併發症,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腦疝 腦血管病患者多數死於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於大量出血,腦中線結構移位或被破壞,全腦水腫,形成腦疝,使腦幹被擠壓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樞所致。
  國內報道,腦出血合併腦疝死亡者佔44.8%~50.1%,故及時有效地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預防腦疝形成,是治療成敗的關鍵措施。而當患者出現下列情況:①頭痛劇烈或極度煩躁不安;②頻繁嘔吐或抽搐;③呼吸及心率變慢,血壓升高;④意識障礙逐漸加重;⑤雙側瞳孔不等大,則提示顱內壓明顯增高,可能有腦疝形成,應積極脫水或手術治療。
  (2)腦心綜合徵 當腦出血病變波及植物神經的高級中樞丘腦下部,導致神經體液障礙時,也常引起心腦功能或器質性改變,稱爲腦心綜合徵。
  腦心綜合徵常以兩種形式出現:其一是腦――心卒中,即首先以腦出血起病,而後發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腦――心同時卒中,即腦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時或接近同時發生。但由於症狀相互掩蓋,常易造成誤診而影響治療。故在搶救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並應認真詢問病史及仔細觀察病人有無心功能不全的表現。若出現胸悶、氣短、紫紺等,肺底部有溼羅音,心音低鈍及心動過速等異常現象時,應及時作心電圖檢查。一旦出現心律紊亂和心電圖改變,在治療腦出血的同時,應按器質性心臟病處理。
  (3)膀胱及直腸功能障礙 輕型腦出血病人常因不習慣臥位排便,而出現一時性“體位性尿瀦留”及大便乾結。嚴重病人,當病變波及半球運動中樞時,常出現尿頻及膀胱內壓增高。如第三腦室受到刺激,往往會出現直腸活動性增強,導致高度排便亢進,患者便意頻繁,但每次排便量較少。如灰結節受損,可出現不自主排便。若全腦受損,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現二便失禁或尿瀦留。
  (4)腎功能衰竭及電解質紊亂 腦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語,不能反應主觀感覺,加之症狀複雜,治療矛盾較多;也常因頻繁嘔吐、發燒、出汗、脫水劑的應用和補液不足而造成失水、電解質紊亂及腎功能衰竭。有時因缺氧、飢餓、呼吸異常等導致酸中毒,或偶然發生鹼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併感染的情況下,常易被掩蓋而被忽視,使病情日趨加重,故應注意觀察。當發現呼吸加深加快,心動過速,意識障礙加重,血壓下降,尿量減少或無尿,肢體及面部水腫或脫水等現象時,要仔細尋找病因,及時作二氧化碳結合力、非蛋白氮、血氣分析及電解質定量測定等檢查,發現異常時,及時處理。
  (5)中樞性體溫調節障礙 當腦出血波及到丘腦下部及前部時,散熱機制被破壞,可引起持續性高熱,體溫常達40℃以上,並可伴有無汗、肢冷、心動過速、呼吸增快等症狀。但白細胞一般多不增高,複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時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溫有效,如不及時處理,數小時可死亡。
  (6)褥瘡 腦血管病人常因偏癱,長期臥牀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較胖,不易翻身護理,骶尾部、內外踝、足跟、髖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而導致局部營養不良,發生褥瘡。
  此外,最常見的併發症還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腦血管病的常見病因是什麼?
  (1)高血壓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是腦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見的病因。有資料表明,腦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壓病史,腦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壓病史,70%的腦血管病患者有動脈粥樣硬化病史。
  (2)心臟病,是腦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風溼性、高血壓性、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均有可能產生附壁血栓,當出現心力衰竭或房顫時,促使血栓脫落,流至腦動脈而發生栓塞。由於栓子可以反覆脫落,所以容易復發。
  (3)顱內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腦膜、腦血管,或單獨侵犯腦血管引起腦動脈炎,如化膿性、結核性、黴菌性炎症和風溼病等,均可引起腦血管病。
  (5)血液病 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腦血管病。少數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
  (6)代謝病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與腦血管病關係密切。據報道,腦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並且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硬化發生率較正常人高5倍,發生動脈硬化的時間比正常人要早,動脈硬化的程度亦較重。
  (7)各種外傷、中毒、腦瘤、腦腫瘤放射治療以後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
  
  爲什麼說高血壓是腦血管病的最危險因素?
  據報道,美國高血壓患者腦梗塞的發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日本是世界上腦血管病發病最高的國家,高血壓病人患腦血管病者是正常人的13.1倍。在我國,有人報道80%的腦血管病人與高血壓有關,其中86%腦出血和7 1%的腦血栓形成都有高血壓病史,而沒有症狀的高血壓,發生腦血管病的機會是正常血壓者的4倍,同時,研究中還發現,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升高,對腦血管病的危險性都很大。收縮壓>150mmHg(19.4kPa)者,發生腦血管病的相對危險性,是收縮壓≤150mmHg者的28.8倍。而舒張壓>90mmHg(12.0kPa)者,是舒張壓≤90mmHg者的19倍,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高血壓是腦血管病的首要危險因素。
  高血壓引起腦血管病的機制,主要是由於加速腦動脈硬化所引起的。由於長期的高血壓,可導致小動脈管壁發生病變,管腔變硬,內膜增厚,當腦血管管腔狹窄或閉塞時,可使腦組織缺血、缺氧而發生腦血栓形成。高血壓還可引起細小動脈壁透明樣變性,纖維素樣壞死,進而形成微小動脈瘤,當血壓驟升時,可使這種已經變硬脆弱的血管破裂出血,而發生腦出血。
  有效地控制血壓,可明顯的降低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而降壓藥物,鈣離子拮抗劑,有擴張腦血管,保護腦細胞,維持紅細胞變形能力等作用,具有良好降壓效果,可根據病情選用。常用藥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
  
  血壓低爲什麼也會引起腦血管病?
  高血壓能導致腦血管病,已爲人們所普遍掌握的常識,但對低血壓也能引起腦血管病,卻往往被忽視。實際上,低血壓引起的腦血管病並不少見。
  臨牀研究證明,過高的血壓和過低的血壓都會給血管帶來損害。血壓過高,腦血管充血,血管內壓力顯著升高,當超過血管所能耐受的程度時,就會破裂出血而發生腦出血。而血壓過低,不能使血管正常擴張,血液循環量減少,腦血管痙攣,使腦組織缺血、缺氧、梗塞。另外,血管壓力過低,管腔相對狹窄,血流緩慢,易於血小板聚集,血粘度增高,而發生腦血栓形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一些人血壓並不高,也沒有高血壓病史,睡前還是好好的,但當次日清晨醒來時,卻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偏癱和失語。這是怎麼回事呢?主要是因爲夜間血壓較白天更低,血液中的血小板、膽固醇、甘油三脂及纖維蛋白,容易沉積,血流緩慢,易出現腦供血不足,以致造成血管阻塞,而發生腦血管病。
  由此可見,低血壓的人,特別是老年人,仍有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可能。故應調節血壓,使血壓保持在正常範圍內,以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
  
  高脂血症與腦血管病的關係如何?
  所謂高脂血症係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於正常而言。正常人空腹時血液中含膽固醇3.1~5.7mmoL/L,甘油三脂0.56~1.7mmoL/L。如果血液檢驗數值超過了這一標準限值,即稱爲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與腦血管病的關係尚有爭議。一般認爲血脂增高,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塞的危險因素。但近年來,也有人對喜歡食用大量海洋生物的人進行研究發現,儘管攝入了大量的脂肪飲食,但動脈硬化的發生率卻較低,提出膽固醇並不像人們認爲的那麼可怕,適當攝入有益無害。
  那麼,應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呢?只要真正認識了脂肪的生物特性,就不難找出答案。
  血脂在血液中既可單獨存在,也可與血中蛋白質結合在一起成爲脂蛋白。與α蛋白結合稱爲 α脂蛋白;與β蛋白結合在一起,稱爲β脂蛋白,因此,高脂血症又稱高脂蛋白血癥。
  脂蛋白按粒子大小,分爲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三種。前兩種脂蛋白粒子小,含膽固醇和甘油三脂較高,容易在動脈內膜中浸潤沉積,促使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造成動脈硬化。它的含量越高,動脈硬化的程度越重。相反,高密度脂蛋白粒子大,含膽固醇和甘油三脂較少,能將肝臟外組織中的膽固醇運到肝內,起到清除動脈血管內膽固醇的作用,這樣就能降低血液中脂肪的濃度,不但不引起動脈硬化,反而有保護血管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腦梗塞的易發因素。糖尿病和長期吸菸的人,就常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現象。
  以上現象提示人們,在飲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攝入,也不能過食肥甘厚味,要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
  
  膽固醇太低與腦血管病有關係嗎?
  高膽固醇是動脈硬化、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禍首,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公認,但膽固醇太低是否與腦血管病有關係,不少人並不十分清楚,實際上,低膽固醇也會引起腦出血。
  有關專家研究指出,膽固醇在體內參與細胞及其膜的組成,並對維持和營養細胞膜起重要作用。若血清膽固醇水平過低,會使細胞膜的彈性降低,脆性增加,致使血管壁脆弱。加之腦內小血管缺乏外周組織支持,抵抗血壓變化的能力較低,當血壓驟然升高時,血管極易破裂出血。
  另外,膽固醇是體內許多重要激素的原料,它在體內代謝後可轉化爲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質激素、孕酮、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等。這些激素對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物質以及水和電解質的代謝,對應激性反應、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響。如果膽固醇水平過低,也不利於人體健康。
  造成低膽固醇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營養不良,包括長期素食、偏食,使脂肪、蛋白質及其他營養成分攝入不足。其次,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腫瘤所致的惡病質以及肺結核等,使體內蛋白質合成障礙及消耗增多。第三種情況,見於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病人,由於肝細胞損害,脂蛋白合成顯著減少,使總膽固醇降低。此外,還與甲狀腺機能亢進、風溼病及各種感染疾病有關。
  由此可見,保持血中膽固醇水平的平衡狀態非常重要,任何片面的觀點和措施,如貪吃或過分忌口都是不可取的。對低膽固醇血癥應積極進行治療。
  
  心臟病患者爲什麼易發生腦血管病?
  有人指出,冠心病患者發生腦梗塞者比無冠心病者高5倍。經心電圖證實,右心室肥厚的病人,發生腦梗塞者比無此病者高9倍。此外,風溼性心臟病、亞急性心內膜炎、細菌性心內膜炎、病毒性心肌病、心房纖顫、心力衰竭等心臟病,都能增加腦血管病的發生率。
  由心臟病引起腦血管病,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一是心臟自身的病變,或心臟瓣膜、心室壁及心室腔內的栓子,進入血液循環,阻塞了腦部血管造成腦栓塞;二是由於嚴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導致心臟輸出量減少,腦灌注不足,腦部缺血,發生腦血栓形成。
  據報道,風溼性心臟病是造成腦栓塞的主要原因,約佔40%~90%,而且容易復發,兩年內復發者佔30%,6年內復發者佔5%。這是因爲心臟贅生物反覆脫落,進入血液循環阻塞了腦部血管引起的。此外,亞急性心內膜炎、病毒性心肌病等,心臟壁上的栓子脫落,隨血液流動,進入大腦,阻塞了較細的腦血管,也容易發生腦栓塞。
  心房纖顫病人,腦血管病的危險性也很大。這種病人血液瘀積於心房內,易形成栓子,一旦脫落即造成腦栓塞。而這種病人,由於腦血流量減少,又易發生腦血栓形成。
  冠心病引起腦血管病的病因,主要由於冠狀動脈硬化、血管狹窄、心臟缺血、心臟輸出量減少,腦部血液相對不足,造成腦缺氧和血液動力學改變,形成腦血栓。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發生腦血管病,則是由於心排出量減少,腦灌注量降低,血液瘀滯,容易血栓形成,而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
  總之,心臟病易引起腦血管病不容忽視,應加強原發病的治療,以預防腦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爲何易發生腦血管病?
  糖尿病易引起腦血管病,現已爲人們所重視。據統計,約有10%~30%腦血管病人患有糖尿病。有糖尿病者,患缺血性腦血管病者是一般人的2.8倍。腦血管病已成爲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達12%~28%。
  爲什麼糖尿病和腦血管病關係那麼密切呢?因爲糖尿病是一種以糖代謝紊亂爲主要表現的內分泌性疾病。主要是患者的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不但可使血糖增高,而且還會使葡萄糖轉化爲脂肪。其脂肪過度氧化、分解爲甘油三脂和遊離脂肪酸,特別是膽固醇增多更爲顯著,形成高脂血症,加速了糖尿病人的動脈硬化。有人報道,糖尿病人動脈硬化的發生率是正常人的10倍,並且發生年齡早,病程進展快。病變主要位於腦動脈、冠狀動脈和下肢動脈。由於動脈硬化,使動脈彈性減弱,動脈內膜粗糙,易造成血小板在動脈壁上附着,所以,容易發生腦血栓形成。
  除了上述病理基礎外,糖尿病人的血液流變學異常,血液粘度增高,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糖尿病人血漿脂蛋白濃度增加,血脂增高,紅細胞異常,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增強,加上多尿引起人體內脫水等,均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使微血管內血流不暢或栓塞。此外,糖尿病人激素調節功能異常,生長激素增多,使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增強,胰高血糖素增多,纖維蛋白原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緩慢,這些均易導致腦血栓形成。
  總之,糖尿病是發生腦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治療,以預防腦血管病發生。
  
  癌症與腦血管病有關係嗎?
  癌症能引起腦血管病嗎?答覆是肯定的。據1970~1981年3426例癌症屍檢報告,有500例腦血管病,佔14%,其中255例有臨牀症狀,佔總屍檢例數的7.4%,可見,癌症也是腦血管病的常見病因之一。
  癌症所致的腦血管病以腦梗塞居多,佔54.1%,腦出血次之,佔45.8%。
  癌症引起的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是腦栓塞和腦血栓形成兩種。腦栓塞多由非細菌性血栓性心內膜炎引起。腺癌,特別是肺及胃腸道的腺癌易合併心內膜炎,使心臟形成血栓性贅生物,脫落後如阻塞了腦血管就形成腦栓塞。而較大的腫瘤碎片直接進入腦動脈者比較少見。但也確實有癌栓子進入腦血管,引起的癌性腦栓塞。臨牀上較小的瘤栓子所致的腦栓塞,主要表現爲癲癇及可逆性腦缺血性發作。
  癌症引起的腦血栓形成主要有三個原因:(1)癌腫易引起凝血功能紊亂及血液粘度增高。(2)因化療、消耗等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易合併感染,產生感染性血管炎。在此基礎上易繼續血栓形成。(3)晚期癌症患者,因極度衰竭和脫水,血液粘度增高,也易引起血栓形成。
  腦瘤出血性腦血管病,以轉移樣腦腫瘤多見,原發性腦腫瘤次之。轉移性腦腫瘤主要經血源、種植及直接蔓延等途徑轉移而來。多由肺癌、胃癌及絨毛膜上皮癌等所致;而原發性腦腫瘤所引起的出血性腦血管病,則以腦膠質瘤和腦膜瘤多見。
  腦瘤造成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由於腫瘤向周圍生長,浸蝕和(或)鄰近腦組織,使之發生壞死。(2)腫瘤中心部位壞死,或發生新生血管破裂以及瘤細胞浸潤血管,使其破裂出血。(3)因腫瘤的骨髓浸潤和化療的副作用等,使骨髓造血功能遭到破壞,血小板生成減少,正常的凝血、止血功能無法進行。如白血病引起的腦血管病。據報道,在白血病中,腦血管病(腦出血)的發生率佔15 2%。白血病引起的腦血管病,常表現爲顱內血腫。其形成與中樞神經系統白細胞積聚和腦實質白細胞結節有關。白細胞結節浸潤血管,可使血管破裂出血。另外,血粘度增高及缺氧,也是使小血管擴張破裂,發生出血的原因之一。
  總之,腫瘤也可引起腦血管病。有些在沒有發現原發病竈前,就有腦血管病表現,所以對那些原因不明的腦血管病人,應想到有癌腫性卒中的可能。
  
  肥胖是否會引起腦血管病?
  肥胖是否會引起腦血管病,這是許多肥胖者比較關心的問題。
  那麼,什麼叫做肥胖呢?一個人的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稱爲肥胖。
  計算標準體重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就是標準體重(公斤)等於身高(公分)減去105,如一個人的身高爲165公分,他的標準體重爲165-105=60公斤。
  肥胖按其程度不同,分爲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種。肥胖程度超過標準體重的25%~34%爲輕度,超過標準體重的35%~49%爲中度,超過標準體重59%以上者爲重度。
  許多資料表明,肥胖者發生腦血管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40%,突然死亡率是一般人的1.86 倍。爲什麼肥胖容易發生腦血管病呢?主要是因爲肥胖者多伴有內分泌紊亂,血中膽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發生動脈硬化。此外,肥胖者又易引起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壓等疾病,這些都是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有人研究報道,肥胖病人容易引起糖代謝失常,發生糖尿病。其機制是肥胖病人的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相對不足,會造成飢餓感,使人的進食量增加,肥胖程度加重,進而使胰島素的分泌相對不足更加嚴重,這一惡性循環的結果,最終發生糖尿病。糖尿病可使小動脈玻璃樣變,引起高血壓而導致腦血管病。
  肥胖引起的另一個常見病是冠心病。由於身體肥胖,體表面積增大,使心臟負擔加重。而堆積在心臟表面的脂肪,又影響心臟搏動,使心臟輸出量減少,加之血脂增高等諸因素形成冠心病。
  肥胖還容易引起高血壓。有資料證明,身體愈胖,愈易患高血壓。不論是兒童或是成人,體重指數均與血壓升高成正比,而高血壓是腦血管病的常見病因。
  由此可見,肥胖不可輕視,預防腦血管病應注意控制飲食,減少進食量及高脂肪飲食,增加活動量,減少肥胖的發生。
  
  年齡與腦血管病有何關係?
  腦血管病的年齡特徵很突出,隨着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顯增加。據我國的資料表明:75歲以上年齡組的發病率,爲65~74歲組的1.4~1.6倍,爲55~64歲組的3~4倍,爲45~54歲組的5~8倍,爲35~44歲組的30倍,死亡率50歲以上佔腦血管病死亡總數的93.64%,而年齡每增加5歲,死亡率增加1倍。由此可以看出,年齡與腦血管病關係十分密切。
  從流行病學調查情況看,腦出血多見於60歲左右的人,腦梗塞的發病年齡較腦出血晚一些,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多見於青壯年,這是因爲此類病人與先天性腦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有關。
  年齡的增長引起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增高,主要與人的逐漸衰老有關。衆所周知,人隨着年齡的增長,會漸漸的衰老,各組織器官的機能逐漸減退。而對於腦血管病的發生,起重要影響的是血管的衰老。其衰老的主要表現是,動脈壁厚度增加,彈性降低;血管內膜增厚,彈性蛋白斷裂,鈣化和膠原增加等。同時,動脈平滑肌細胞的衰老性改變,包括平均壽命期縮短,細胞數量成倍減少,使動脈彈性降低,脆性增加。而隨着年齡的增長,腦血流量減少,速度減慢,也是引起腦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適當調整飲食,合理使用大腦,預防和治療腦動脈硬化,防止或減慢衰老,就可有效地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
  腦血管病主要見於中老年人,在我國腦血管病要比冠心病多,佔中老年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在歐美髮達國家中,腦血管病已成爲第三位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僅次於心肌梗塞和癌症。腦血管病在日本佔總死因的首位,80年代報道與癌症並列。1983年世界衛生組織協作中心、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與國內6所醫學院校合作對長沙、成都、廣州、哈爾濱、上海、銀川等6城市80餘萬居民進行神經系統疾病患病的流行學調查,在抽樣普查的63058人中,腦出血、腦血栓形成,一過性腦缺血發作,腦動脈硬化等腦血管病共632人,?

 0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