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減低患大腸癌

時間: 2011-01-08

多菜少肉

 二零零九年七月三十日 上午十時五十五分

報導:李慧

攝影:林則賢

蕭永樂醫生簡介

大馬國民大學內外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美國胃腸科學院會員

大馬醫學學院學士

檳榔醫院胃腸肝內科專科醫生蕭永樂接受《光華日報》專訪,

談及如何減低患上大腸癌的機率時指出。

他透露,最近醫學界發現,糖尿病者患上大腸癌的機率比普通

人高3倍,所以患有糖尿病者須更加註意。

其實大腸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普遍上結腸和直腸叫做大腸。

結腸(Colon)有5尺長及直腸(rectum)達六寸形成一條長形

肌肉圓管叫大腸(large bowel)。大腸的功能是從食物中吸取

營養素和水分,暫時囤積排泄物直到它從身體中排出。

在我國大腸癌是第3普遍的致命癌症,在2003年結腸死亡率爲7.6%、

而直腸爲6.6%,根據報告顯示,大腸癌的病發率爲男性10萬人中

有11個,女性則10萬人中有10個。最常發生在華裔,隨後是巫裔

及印裔,大多數病人到了後期纔來求醫,只有29%至49%的病人

可活至5年。

息肉形成,是大腸癌的預兆

什麼情況下會增加一個人患上大腸癌的機率?其實息肉是大腸癌

的先兆,息肉不可忽視,其是高風險因素。息肉是生長在大腸表皮,

並沒任何預兆,經過時間的累積,約5至7年時間,息肉將會逐漸

演變成大腸癌。

息肉(Polyps)的形成與個人及家庭背景、年齡、飲食、潰瘍性結腸炎

(ulcerative colitis)、抽菸、糖尿病息息相關。大多大腸癌的病

發率男女是介於40至49歲。

如何有效減低大腸癌風險

大腸癌高居大馬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還出現年輕化的趨勢。

這都是因爲現代大多外食,攝取過多肉類和油脂,蔬菜水果

少之又少,成了外食族成爲罹患大腸癌高危險羣。

吃的健不健康,自己可以測試,如果喜歡吃速食、油炸食物,

還有紅肉,甚至有排便不順,運動量不足的問題,就得小心

大腸癌找上你。

要避免大腸癌找上你,就必須多吃蔬菜、少吃肉,增加腸道

的益菌,那麼也能和大腸癌說再見。

防範勝於治療

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他建議民衆在35歲開始定時作健康檢查,

包括大腸鏡檢查或是大腸鋇劑攝影,以便及早發現大腸病毒。

大腸鏡檢查時常會發現大腸息肉,所謂大腸息肉就是由大腸內

長出來的小贅肉,一般上都是良性的但是久不處理,就會越長越大,

甚至會有惡化的變化。一半在1公分以上的息肉約有10%會變成癌,

而2公分以上的息肉,其癌變的機率則高達50%,最好的處理就是

用大腸鏡儘早切除,有關的大腸鏡切除手術約20至30分鐘,

無需開刀住院、年齡大於50歲的人士,有家族病史(如患有息肉、

大腸癌的背景、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背景(超過7年)、其家庭成員

患有癌症(如乳癌、子宮和卵巢)、及High CEA & Ca19-9等)

的人及有特定大腸疾病的人士,患上大腸直腸癌的機率都比較高,

但並不是說年紀輕,沒有家族病史,大腸沒有宿疾的病人就不會

患上大腸直腸癌。這視個人的生活飲食習慣而定。

他建議民衆,明智的選擇食物,多進食蔬菜水果,減少紅肉的攝取

(一星期少過2份)、控制酒精的攝取,別抽菸、時常做運動、

多吃補助品:鈣質(每天200mg)及葉酸(每天1mg)維他命A、C、E。

大腸癌症狀

1. 如廁習慣有所改變(如:便祕,腹瀉)3個月內持續便祕或腹瀉。

2. 糞便有血,比較嚴重。

3. 糞便無法順利排出或感覺沒有完全排出。

4. 綜合性腹部不舒服。

5. 體重下跌。

6. 長期疲累(因爲貧血)。

7. 嘔吐(大腸癌症阻賽着結腸管腔)。

若發現有上述的狀況,請儘快求醫,避免癌細胞擴散,到時求醫

也無法挽回寶貴的是生命。普遍上癌症分爲4期,第一期爲腫瘤,

第二期爲癌症細胞開始在大腸內蔓延到外層,第三期腫瘤從大腸

擴散到其他器官內層至外層(如淋巴腺),第四期擴散至其他器官

(如肝、肺等)。

以上是專家的意見敬請研究飲食習慣,健康纔是福啊!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