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顱腦疾患的病人,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尤易發生中暑。
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溼度的增強易誘發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羣擁擠集中,產熱集中,散熱困難。
症狀
1、發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噁心、嘔吐、胸悶。
2、煩躁不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
3、重症病例可有頭痛劇烈、昏厥、昏迷、痙攣。
臨牀分類
1、先兆中暑:高溫環境下出現大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等,體溫不超過38℃。
2、輕度中暑:上述症狀加重,體溫在38℃以上,面色潮紅或蒼白,大汗,皮膚溼冷,脈搏細弱,心率快,血壓下降等呼吸及循環衰竭的症狀及體徵。
3、重度中暑:
(l)中暑高熱: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散熱困難,體內積熱過多所致。開始有先兆中暑症狀,以後出現頭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血壓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體溫在40℃以上。
(2)中暑衰竭:由於大量出汗發生水及鹽類丟失引起血容量不足。臨牀表現爲面色蒼白,皮膚溼冷,脈搏細弱,血壓降低,呼吸快而淺,神志不清,腋溫低,肛溫在38.5℃左右。
(3)中暑痙攣:大量出汗後只飲入大量的水,而未補充食鹽,血鈉及氯降低,血鉀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痙攣及疼痛,體溫正常。
(4)日射病:因過強陽光照射頭部,大量紫外線進入顱內,引起顱內溫度升高(可達41~42℃),出現腦及腦膜水腫、充血。故發生劇烈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意識障礙,嚴重者發生抽搐昏迷。體溫可輕度升高。上述情況有時可合併出現。
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
2、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及無機元素檢測。
3、心血管檢查。
4、CT檢查。
5、血液氣體及酸鹼平衡指標的檢測。
治療
1、立即移至陰涼處或空調室中,並給予物理降溫,重症者迅速降溫,頭部戴冰帽、頸兩側、腋下腹股溝大動脈附近放冰袋,靜脈注射複方氯丙嗪。
2、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3、防治合併症控制感染。
中暑的預防
對策:
中暑以後怎麼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防護: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爲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儘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儘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爲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爲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即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牀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健康報網)
中暑時的緊急救護:
脫離高溫環境:
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使其平臥,頭部擡高,鬆解衣釦。
補充液體: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並無噁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熱:
可採用電風扇吹風等散熱方法,但不能直接對着病人吹風,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可頭部冷敷,應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用冰塊、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內,封嚴密即可),並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膚髮紅。每10—15分鐘測量1次體溫。
如何防中暑,中暑後如何進行急救
【什麼是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顱腦疾患的病人,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尤易發生中暑。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core temperature)達41℃是預後嚴重的體徵;體溫若再略爲升高一點則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預後.
【中暑的種類】從病情的差異大致上可分爲以下四類:
熱失神(heat syncope)
原因:在直射日光下長時間照射的情況下睡醒。由於流汗引致的脫水和末端血管的擴張,全身的血液循環降低而導致。
症狀:意識在突然之間消失。體溫比平常的高,明顯地流汗,脈搏呈現徐脈。
治療方法:進行輸液及冷卻療法。
熱疲勞(heat exhaustion)
原因:水分和鹽分的補給趕不上到大量的流汗,形成了脫水症狀的時候發生。
症狀:有各樣的症狀,例如:直腸溫上升至39℃、皮膚寒冷、明顯地流汗,等等
治療方法:進行輸液及冷卻療法。
熱痙攣(heat cramps)
原因:大量流汗後只補充水分,鹽分和礦物質不足時發生。
症狀:突然的有痛性痙攣和硬直的產生。體溫比平常的高,明顯地流汗。
治療方法:經口注入食鹽水。
熱射病(heat stroke)
其中熱射病的成因若僅與陽光直接照射有關的話則又稱爲日射病(sunstroke)
原因:[[下視丘]的溫熱中樞受到障礙,體溫調節機能喪失時發生。
症狀:產生高度的意識障礙,體溫上升至40℃以上,不明顯地流汗,皮膚乾燥。
治療方法:緊急入院,並且儘快進行冷卻療法。
【中暑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溼度的增強易誘發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羣擁擠集中,產熱集中,散熱困難。
發生中暑的氣象條件
中暑的發生不僅和氣溫有關,還與溼度、風速、勞動強度、高溫環境、曝曬時間、體制強弱、營養狀況及水鹽供給等情況有關。
誘發中暑的因素很複雜,但其中主要因素還是氣溫。根據氣象特點,可將發生中暑現場小氣候分爲兩類:一類是乾熱環境,這是以高氣溫、強輻射熱及低溼度爲特點,環境氣溫一般可較室外高5-15℃,相對溼度常在40%以下;另一類爲溼熱環境,即氣溫高,溼度高,但輻射熱並不強。由於氣溫在35-39℃時,人體2/3餘熱通過出汗蒸發排泄,此時如果周圍環境潮溼,汗液則不易蒸發。
據實驗,導致中暑發生的條件:①相對溼度85%,氣溫30-31℃;②相對溼度50%,氣溫38℃;③相對溼度30%,氣溫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爲三級:①先兆中暑。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噁心、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不超過37.5℃;②輕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狀,同時體溫在38.5℃以上,並伴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現象;或者皮膚溼冷、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而快的情況;③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狀外,發生昏厥或痙攣;或不出汗,體溫在40℃以上。
【中暑症狀】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爲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爲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牀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爲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漸進的。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爲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爲頭暈、頭痛、心慌、口渴、噁心、嘔吐、皮膚溼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爲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兒童中暑急救方法(優因培注)
暑熱傷害的症狀包括:寶寶起先是膚色看似紅潤,但觸摸感覺乾燥溫熱,煩躁不安及哭鬧,呼吸及脈搏加速,接着會顯得倦怠、昏眩、抽搐、或進入昏迷狀態,測量體溫時可高達攝氏39度以上。緊急處理方法如下:
1.維持呼吸道的通暢。
2.每隔十到十五分鐘給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涼飲料,但有嘔吐者勿給。
3.將寶寶移到陰涼處,除去衣物,以電扇及冷氣降低環境溫度。全身可以溫涼的溼毛巾擦拭(以自來水潤溼即可;切勿以酒精或冰水取代),或放進涼水(非冷水)浴盆裏,使其體溫(肛溫)能降到攝氏39度即可,勿使體溫劇降成過低。切勿使用冰水或冰塊,因爲過冷的冰水會使皮膚血管極度收縮,皮膚血流阻斷使無法繼續排熱。暑熱害者勿給予一般之退燒藥劑,因其退燒作用的機轉(降低溫度中樞的設定)反而對身體不利。
4.立即送醫治療。
預防中暑之道
1.勿使寶寶在大太陽之下曝曬。沒冷氣的密閉車內也很危險。
2.維持四周環境通風,並保持溫度的適宜。
3.小寶寶勿包裹太緊。
4.注意水分的給予。有生病發燒或腹瀉的情況,要特別注意給水,勿使身體水分喪失過多而導致脫水。
如何預防小兒中暑?
注意天氣變化特別留心高溫預報,中午到下午4點之間不要讓孩子到戶外活動;安排在涼快室內午睡;熱天勤洗澡、擦身;飲食宜清談,多喝些淡鹽開水、綠豆湯。
注意室內通風即使是有空調的房間,也要在早晚定時開窗通風,最熱天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6℃,不要超過28℃,但不要低於24℃,避免室內外溫差太大。同時要控制一定溼度,長夏屬溼,溼度大、悶熱,影[1]響排汗,易中暑。
選擇適當戶外活動帶孩子到野外林蔭湖畔活動,避開高熱時段,帶上防暑工具,如遮陽傘、太陽鏡等。不要長時間曝曬;能游泳最好,划船、趟水也可以,同樣要注意防曬。
合理補足水分出汗會丟失鹽分,所以不能只飲白開水,應喝淡鹽水或鹽汽水。含糖多的飲料、牛奶飲多了易產氣、腹脹。可喝一些鮮果汁。
宜吃防暑飲食主張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綠豆百合米仁粥、冬瓜小排湯、鹽水蝦、清蒸魚、蒸蛋等,適當吃些粗糧,如玉米、麥片和小米粥。如何讓小兒健康平安地度過夏季?除了中暑以外,還要預防其他一些夏季疾病:
【中暑的對策】
中暑以後怎麼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溼牀單或溼衣服包裹病人並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於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發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爲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鐘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在醫院裏,應連續監測核心體溫以保證其穩定性.避免使用興奮劑和鎮靜劑,包括嗎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靜脈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鹽.應經常測定電解質以指導靜脈補液.嚴重中暑後,最好臥牀休息數日,數週內體溫仍可有波動.
【對中暑的防護】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爲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龍虎人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儘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儘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爲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爲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牀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怎樣預防中暑?中暑了怎麼辦?
中暑是高溫影響下的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常因烈日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所致。
重度中暑還可繼續分爲:
中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溼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中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係,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中暑小結】
日射病:即強烈的陽光照射頭部,造成顱內溫度增高。中暑者出現劇烈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神志障礙,重者發生昏迷,體溫可輕度增高。
中暑時的緊急救護:脫離高溫環境,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使其平臥,頭部擡高,鬆解衣釦。
補充液體: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並無噁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熱:可採用電風扇吹風等散熱方法,但不能直接對着病人吹風,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亦可頭部冷敷,應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用冰塊、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內,封嚴密即可),並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膚髮紅。
每10—15分鐘測量1次體溫。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後的緊急處理要點
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
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範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鬆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着,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次以冷溼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儘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鐘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鐘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高溫影響下,體內熱積蓄過多或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出現紊亂,致生命活動受到危害的一種急症。人體能維持體溫37℃左右,是由於體內各器官、組織的新陳代謝和運動時所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皮膚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徑所散失的熱量,在體溫中樞的調節下達到平衡。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且溼度過大時,蒸發散熱受阻,大量熱積蓄,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引起中暑。野外作業者、過度疲勞者、久病者、老年人以及產婦等均屬易中暑者。輕度中暑時表現爲精神恍惚、疲乏無力、頭昏、心慌、大汗、噁心、體溫超過37.5℃等症狀。有這些症狀的人,如及時離開高溫環境,一般休息3~4小時後可以恢復。重症中暑常有四種類型:①中暑衰竭:此類型最爲常見。由於大汗及周圍血管擴張致血容量不足而引起。起病較急,常在站立或勞動時突然昏倒,多見於老年人和未能及時適應高溫者。②中暑痙攣:大汗後暢飲又未及時補充鈉鹽,致骨胳肌收縮時發生陣發性疼痛、抽搐,多見於青壯年。③日射病:烈日暴曬頭部(大腦溫度可達40~42℃),引起腦組織充血、水腫。以劇烈頭痛、嘔吐爲特徵,重者昏迷,但體溫不一定升高。④中暑高熱:患者體內大量熱能滯留,體溫高達41℃以上,皮膚乾燥無汗,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躁動以至昏迷。對中暑者,應使之立即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補充含鹽清涼飲料或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對重症病人首要措施是降溫:用冰水、井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或將全身(頭部除外)浸光在4℃水浴中,努力使體溫回降,並送醫院急救。
【病因病機】
夏季暑氣當令,氣候炎熱,人若長時間在烈日下或高溫中勞作,勞則傷氣,暑熱之邪乘機侵入而發病。依臨牀表現可分爲輕證和重證兩類。
【辨證治療】
(一)輕症
主證:頭痛頭暈,汗多,皮膚灼熱,氣粗,舌燥,口乾煩渴,脈浮大而數。
治法:取督脈、手厥陰、陽明經穴爲主。針刺用瀉法,以泄熱祛暑。
處方:大椎、內關、曲池、委中。
方義:大椎瀉全身之熱;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熱;曲池清熱要穴;內關清熱泄三焦火。
(二)重症
主證:先頭痛,煩渴,呼吸喘息,繼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脈沉而無力。
治法:取督脈經穴爲主。針刺用瀉法,以開竅、泄熱、祛暑。
處方:水溝、百會、十宣、曲澤、委中。
方義:神志昏迷,取水溝、百會以開竅醒神;曲澤爲心包經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熱;十宣放血以開竅蘇厥。
【其他療法】刮痧療法:適用於中暑輕證,用光滑平整的湯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兩側,頸部,胸肋間隙,肩臂,胸窩及膕窩等處,刮至皮膚出現紫紅色爲度。
【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
中暑先兆(觀察對象)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職業性中暑是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爲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一)診斷原則
根據高溫作業人員的職業史(主要指工作時的氣象條件)及體溫升高、肌痙攣或暈厥等主要臨牀表現,排除其他類似的疾病,可診斷爲職業性中暑。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觀察對象)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診斷及分級標準
輕症中暑
輕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狀加重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爲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也可出現混合型。
熱射病
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乾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熱痙攣
熱痙攣主要表現爲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於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爲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意識清,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臨牀表現爲頭昏、頭痛、多汗、口渴、噁心、嘔吐,繼而皮膚溼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二)治療原則
中暑先兆:暫時脫離高溫現場,並予以密切觀察。
輕症中暑:迅速脫離高溫現場,到通風陰涼處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及對症處理。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溫和(或)藥物降溫;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對症治療。
【中醫對中暑的論述與救治】
中暑者,形同而病別,延醫亦各不同。暑之爲氣,時應乎夏。在天爲熱,在地爲火,在人爲心。暑之傷,先着於心。其症∶頭痛眩暈,心煩面垢,身熱口渴,其脈虛濡。昏僕不知人,亦與中風相似。名曰中暑。中暑者,中氣虛而受於暑也。中寒治以溫散;中暑治以清涼。先候天時,次隨症治。大小須則形殊,病症漫同一例,因時視症,舉一隅而類三隅
切忌飲冷水,不可令臥冷地。當急移陰處,用大蒜搗爛,加路上熱土和水去渣灌之。再掬路上熱土,擁擠臍間作窩,令衆人尿滿,暖氣透臍即蘇。
又法∶急以薑湯或童便乘熱灌下,外用布蘸熱湯熨臍下三寸穴立醒,醒後忌飲冷水,飲之立死。
又曰∶暑月曬衣,不可便入箱櫃之中,恐冬月服之,有中暑者。若吹透再收,便無此患。
加味人蔘白虎湯:人蔘石膏(生)知母(生)粳米甘草蒼朮水煎服。
【專家介紹夏日防中暑方法】
胸悶、頭暈、面色蒼白等小症狀,都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我省知名保健專家戴光強提醒人們,不要忽視這些小症狀。
戴光強建議,爲了避免中暑,要儘量減少高溫時的戶外活動,更要避免長時間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活動和行走,尤其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心腦血管、肝、腎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年老體弱者和兒童,應儘量減少在高溫環境中的停留時間。夏天要穿寬鬆、透氣性能良好的衣服,同時攜帶必要的遮陽工具,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一旦感到不適就要及時休息。同時,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適當午睡一個半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