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急救小常識

時間: 2011-07-29

溺水:先學會心肺復甦

  很多外出的人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問題。沒錯,每年的長假出遊兒童安全事件總是層出不窮,因此大家務必看好孩子,當然掌握急救方法在緊急時刻能比等醫生來更管用。

  錢欣說,兒童意外傷害中有一半都是溺水,其中,溺水兒童中有近30%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廣大市民對急救知識的缺乏,使很多溺水兒童連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難以抓住。

  “溺水後,首先應讓溺水者脫離危險水環境,把口、鼻的污物清除掉,使氣道通暢。接着是控水處理,即家長單腿屈膝,將小孩頭朝下俯臥放在單腿上,通過抖動大腿或輕拍背部,將吸入肺或胃中的水倒出來。通過控水處理沒有效果,就需要及時進行心肺復甦。有人溺水時,第一目擊者往往只會撥打120,等待救援。”錢醫生說道。

  能掌握心肺復甦的只有少數人,因此大多數溺水者錯過了前3到5分鐘的黃金搶救期。心臟驟停後4分鐘內開始心臟復甦,其成活率就高,否則,會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等嚴重後遺症或死亡。

  中毒:強酸強鹼不能催吐

  據錢欣醫師介紹,每逢節假日,醫院收治的中毒患兒主要有3大類:誤食含毒動、植物如河豚魚、發芽土豆、生扁豆、毒菌等;吃變質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藥物或毒物保管不嚴或使用不當,使小兒誤服。

  “食物中毒的共同點是發熱、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誤服藥品中毒,會出現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會出現驚厥或昏迷。”

  錢醫生告訴記者,當發生急性中毒,應分秒必爭地立刻進行搶救,以免失去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搶救急性中毒的原則和步驟是首先撥打120急救電話,接着儘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如清洗被污染的皮膚、除去污染的衣服、脫離有毒的場所。最後是用一根筷子、匙柄或手指頭進行催吐,讓孩子張大嘴,輕輕刺激其咽喉,引起病兒反射性嘔吐動作,將胃中的東西吐出來。如果刺激咽部仍不吐出,可先讓孩子喝溫開水或溫鹽水然後再刺激咽部。

  同時,錢欣醫師強調,在給強酸強鹼中毒者催吐時,通過食道嘔吐出來的時候還會二次灼傷食道和喉嚨,體質虛弱者不能催吐。可以給患者服用牛奶和雞蛋清,同時立即求醫。

  車禍:口鼻眼耳出血不可堵

  “節假日是車禍高發期,不要隨意搬動傷者身體,特別是昏迷的人,以免造成病情的加重。”錢欣醫師提醒說,車禍中最嚴重的就是顱腦損傷,如果碰撞部位大出血,家人可以用乾淨毛巾進行壓迫止血,但在處理後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錢欣醫師強調,顱腦受傷的車禍傷員,顱內出血將引起血水從口、鼻、眼、耳流出,家屬往往會拿東西堵,堵住了很容易引起顱內感染。這些特殊部位流血就是要讓血水自然流出。如果車禍傷員已經昏迷或出現噁心、嘔吐、嗜睡、抽搐,應立即送醫院搶救。送醫院時,應注意保護頸部。

  骨折:不要隨便翻動病人

  外出郊遊時,由於不小心跌倒、摔傷而造成骨折十分常見。人們習慣用手去揉捏傷處,以爲可以減輕疼痛。其實,這樣很危險。骨折時其折端可能較鋒利,按、揉、擠、捏都會刺破局部血管導致出血,或是刺傷周圍神經、肌肉、韌帶等,從而進一步加重傷情。

  救護骨折病人的關鍵是,不要隨便翻動病人,更不能讓可能是頸椎骨折的患者做擡頭或扭頭等動作。搬運護送傷員要採用木板或門板等硬擔架,並用繩子或繃帶把傷肢固定住。如果只是足部扭傷,應採用冰塊等冷敷,使水腫、疼痛減輕,24小時後再熱敷,以促進水腫的吸收。

  其他:幾種常見疾病的急救

  心絞痛:有心絞痛病史的患者出外遊玩應隨身攜帶急救藥物。如發生心絞痛切不可隨意搬動,應迅速給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以緩解病情。

  膽絞痛:旅途中若攝入過多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容易誘發急性膽絞痛。發病時應首先讓患者靜臥於牀上,迅速用熱水袋在患者的右上腹熱敷,也可用拇指壓迫刺激足三裏穴以緩解疼痛。

  急性腸胃炎:由於旅遊途中食物或飲水不潔,極易引起各種急性腸道疾病。如出現嘔吐、腹瀉和劇烈腹痛等症狀可選擇痢特靈、黃連素等藥物口服,或將大蒜拍碎服。同時將患者送往就近醫院診治,並將其排泄物按防疫要求進行消毒處理,以防傳播擴散。

下一篇:健康自測(二)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