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走產後抑鬱的陰霾

時間: 2017-01-07
驅走產後抑鬱的陰霾 國家高級心理諮詢師吳劍爲您支招:

上月中旬,東南快報刊登了一則新聞,爲福州普安區一名新生男嬰徵集母乳。原來,男嬰的母親劉某患上了產後抑鬱症,生下孩子五天後從高樓跳下身亡。這位26歲的媽媽原本性情開朗,可產後身體不適,有時焦慮失眠沒有得到家人的重視,就以這種慘痛的方式與家人道別。
雖然,這只是一個極端個案,但產後抑鬱症卻在產婦中普遍存在。研究顯示,50%-75%的女性會隨着孩子的出生,出現一段不穩定情緒,如莫名的哭泣或心緒欠佳。10%-15%的新媽媽表現很強烈,這與產後荷爾蒙急速下降,身體、情緒、行爲發生變化有關。市民陳女士原本在南平一家國營企業工作,年紀輕輕就已經是部門經理,收入穩定。懷孕後,陳女士打算迴歸家庭,做一位全職太太。可經歷了初爲人母的喜悅後,她卻不能適應角色的轉換,時常鬱鬱寡歡,感到悲觀孤獨,莫名發怒或沉默不語。在家人的勸說下,陳女士走進了找到心理醫生求助。通過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後,她的心理狀態有了很大的改善。
副院長、國家高級心理諮詢師吳劍介紹說,年輕媽媽們對照顧新生兒手忙腳亂,身心疲倦,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照顧,卻時常力不從心,容易產生自卑無助的負面情緒。加上激素水平變化,處在情緒的低谷,一旦家人重視嬰兒忽視產婦,產婦就很可能因爲一件小事情緒失控。然而,許多人會陷入誤區,認爲新媽媽感到疲憊,發點脾氣是正常的,過上一段時間會不藥而癒。殊不知嚴重的情形會導致產婦患上產後精神病,有增加自殺和傷害嬰兒的危險。產後抑鬱的症狀可能在產後幾天出現,持續幾周到一年。患者最突出的就是情緒上的改變,心情鬱悶低落,流淚易怒。還有些患者會出現頭昏頭痛、失眠焦慮、眼花耳鳴等症狀。
在臨牀治療中吳劍發現,如今城市裏的職業女性患產後抑鬱的發病率在逐年增加。年輕媽媽們既要忙於工作,又常常被家庭瑣事纏身,失去了許多晉升機會和社交活動時間,從而產生心理壓力和抑鬱情緒。對輕、中度產後憂鬱症患者,心理專家一般採用“認知行爲療法”聯合“系統性家庭療法”進行心理干預。對病人的心理狀態合理的採用安慰、勸導、鼓勵、理解等方法,使患者在行動中體會和修正認知,建立信心,從而消除不良情緒。家庭療法則是把患者的家人納入到治療之中,解決家庭的矛盾衝突,給予患者理解和幫助。另外,聽舒緩積極的音樂,找朋友傾訴宣泄,加強運動對緩解產後抑鬱有一定的效果。在飲食方面,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穀類、魚類、綠色蔬菜、蛋類等,對於擺脫抑鬱症也有裨益。對於重度抑鬱症患者應當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藥物治療。

(黃靚)

【本文摘自:閩北日報2014.10.21 第六版——健康週刊】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