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13.小兒厭食症

時間: 2015-02-14
小兒厭食症
小兒厭食症是臨牀常見病,由於此類患兒多屬脾虛胃弱,故治療時不宜用消導克伐之劑,否則必犯虛虛之戒,宜在健脾和胃的同時調養氣血。黃精味甘性平,入脾、腎、肺經,具有氣血雙補之效,特別是對脾胃氣陰不足所致的納少、疲倦療效更佳。現舉1例介紹如下。李某,女,12歲。1995年3月21日初診。主訴:1年來食慾不振,消瘦明顯。現周身乏力,面色萎黃,近10余天靠輸液維持,肝功能、血沉等化驗檢查均正常,B超、胃腸造影無器質性病變,僅見腸蠕動緩慢。西醫診斷爲神經性厭食症,曾服多種助消化藥無效,體重24kg,舌質淡,苔薄白,脈微細,中醫辨證爲胃陰不足,脾失健運。治宜:健脾養胃。 1.黨蔘、白朮、茯苓、山藥、白扁豆、陳皮、炙甘草各4.8克,蓮子肉、苡仁、砂仁、桔梗各2.4克。共研細粉,每1歲服1-2克,每日3次,開水沖服。 2.蒼朮、陳皮、雞內金保各等份。共研細粉,2歲以下每次1克,3-5歲每次1.5克,日服3次。服時加適量蜂蜜調和,溫開水沖服,半個月爲一療程,一般可服2-4個療程。 3.神曲、炒麥芽、焦山楂各15克,檳榔9克,陳皮、木香各6克,炙甘草4.5克。此方爲3-6歲劑量,可根據年齡增減。每日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2次分服。3-5劑後食慾增進。 4.炒神曲、炒麥芽、焦山楂各10克,炒萊菔子6克,炒雞內金5克。共研細末,加澱粉2-3克,用白開水調爲糊狀,睡前敷於患兒臍上,用繃帶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爲一個療程。若不愈,間隔2周,再行下個療程。 5.黨蔘、白朮、茯苓、陳皮、藿香、生三仙各5克,生薑3克,炙草1克,大棗5枚。每日1劑,煎2次和勻,日服3次,飯前1小時左右服。 6.山藥、雞內金、谷芽、麥芽、山楂、芝麻、白糖各5克。上藥各炒,然後研末和勻,加適量麪粉做成餅,烙熟後分次食下,每日1-2劑。 7.白朮、山楂、麥芽、谷芽、神曲、枳實、陳皮、蒼朮、石斛、黃芪各6克。加水浸泡20分鐘,煎15分鐘後取藥液,餘渣再煎20分鐘。去渣,2次藥液混合。每日1劑,2次分服。 8.淮山藥、薏苡仁各250克,芡實200克,大米600克。前3味先後下鍋,微火炒成淡黃色;大米淘洗後曬乾,微火炒黃,與前3味混合研細過篩即成。早晚各1次,每次1湯匙,用開水衝成糊狀服食,同時可加入加入少許糖、鹽或芝麻油。 9.焦山楂、谷芽、麥芽各45克,雞內金、枳殼各30克,生甘草15克。濃煎成200毫升,加糖80克,製成糖漿。1-12個月每次5-10毫升,1-2歲每次10-15毫升,2-3歲每次15-20毫升,3歲以上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10.龜板(醋炙)、鱉甲(醋炙)、穿山甲(炒)、雞內金、檳榔、使君子各10克,共研爲粉末。取一雞蛋,打一小孔,將蛋清、蛋黃倒入碗中,加入藥末6克,攪勻,再裝入蛋殼內,用麪粉封口,煨熟。每天吃一個,一般服5-7個藥蛋即愈。 11.山楂片20克,雞內金2個,大棗10枚,白糖少許。先將山楂片、大棗烤焦呈黑黃色,再與雞內金、白糖入水同煎。溫服,每日2-3次,連服3天。
12.山楂(去核)、山藥、白糖各適量。將山楂、山藥洗淨蒸熟,待涼後加入白糖,攪爛,壓成薄餅,代飯吃。每日數次。此方對小兒脾虛久瀉、食而腹脹、不思飲食有效。
12.處方:黃精10g,焦白朮6g,砂仁6g,草豆蔻6g,建曲6g,千年健10g。連服12劑,病情明顯好轉,食慾大增,食後稍感腹脹,前方加枳殼6g繼續服用1個月後體重增加7kg,精神食慾均好。以後臨牀治療此類患兒採用前方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13.組成 太子參6克,使君子6克,懷山藥6克,麥芽6克,谷芽6克,雞內金6克,山楂6克,五穀蟲10克,大黃3克,甘草3克,陳皮3克,生薑3片,燈心草2根。 功效 補脾健胃,消食化積。
  主治 小兒厭食症因餵養不當,胃陰不足,脾胃氣虛所致者,症見不思飲食,噯腐酸臭,脘腹脹痛,消化不良,大便少或溏稀等。 用法 每日1劑,連服10天爲1療程,最好服3療程。 14、健脾消食湯:黨蔘、白朮、茯苓、陳皮、藿香、麥芽、谷芽、山楂各5克,生薑3克,炙甘草1克,大棗5枚,每日一劑,水煎,分3次溫服,主治脾胃虛弱,食慾缺乏。 15、烏梅砂仁飲:烏梅6克,砂仁5克,藿香9克,焦麥芽9克,焦山楂9克,焦谷芽9克,檳榔3克,甘草3克,每日一劑,水煎,分3次溫服,連服7~15日爲1個療程。此方有滋脾開胃,消食導滯的功效。 16、曲麥消積飲:神曲、焦雞內金、麥芽、谷芽、萊菔子、厚朴各6克,焦山楂9克,陳皮、香附、炒枳殼、甘草各3克,每日一劑,水煎,分3次溫服,有消積和胃,理氣止痛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飲食積滯,納食不佳,胃脘脹痛,按之作痛,大便有不消化之食物。 17、中藥敷臍方:神曲、炒麥芽、焦山楂各10克,炒萊菔子、炒雞內金各6克,研成細末,用開水調成軟膏狀,外敷肚臍孔處,膠布固定,夜敷晨取,12小時每次,7天爲1個療程。 18.【蘿蔔餅】
配方: 白蘿蔔、麪粉各250克,精豬肉100克。
製法: 蘿蔔洗淨切成細絲,放入油鍋內炒至五成熟時盛起;豬肉剁茸,與蘿蔔絲加蔥花、薑末、精鹽調成餡心。麪粉加水和勻,分成50克1個的麪糰,擀成薄片,放上餡心製成夾心小餅,用植物油烙熟。
功效: 理氣消食。
用法: 隨意食用。
19.【雞內金粥】
配方: 雞內金6個,幹橘皮3克,砂仁2克,粳米50克。
製法: 雞內金、橘皮、砂仁研末備用;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將成時入藥粉,加白糖適量調味。
功效: 消食化滯,理氣和胃。
用法: 分次溫食。
20. 【二醜消積餅】
配方: 黑醜、白醜各60克,白麪粉500克。
製法: 二醜炒香脆,過籮,與麪粉調和,入白糖適量,焙製成3克重的餅乾。
功效: 消食導滯。
用法: 每次2塊,每日3次。
21. 【鱉肉豬肚湯】
配方: 鱉肉250克,豬肚1個。
製法: 以上二味分別洗淨,將鱉肉置於豬肚內加水燉爛。
功效: 養陰生津補中。
用法: 食肉喝湯。每日1次,連用7日爲1個療程。
22. 【蜜炙藕梨】
配方: 鮮藕350克,雪梨300克,白糖200克,蜜櫻桃、白礬各10克。
製法: 將白礬用2000毫升清水溶化。鮮藕切片,泡入白礬水中;雪梨去皮、核,切成條狀,亦泡人白礬水中。鍋中倒入白礬水,燒沸後入藕片、梨條煮10分鐘,撈出後用清水漂洗2次。把藕片置入碗中,兩邊放雪梨,加白糖,用溼棉紙將碗口封嚴,上籠蒸3小時取出。蒸碗內原汁潷入鍋內收汁。藕、梨翻入盤中,擺上蜜櫻桃,淋入收汁。
功效: 健脾胃,益陰血。
用法: 隨意服食。
23 【沙蔘燉肉】
配方: 北沙蔘、玉竹、百合、山藥各15克,豬瘦肉750克。
製法: 豬肉切塊,與上藥加水燉熟,加入佐料調味。
功效: 養陰生津,益胃補虛。
用法: 飲湯食百合、山藥。
24. 【山藥雞肫】
配方: 雞肫250克,鮮山藥100克,青豆30克,生薑、蔥各10克。
製法: 將雞肫洗淨切成薄片,鮮山藥煮熟切片,肫片放鍋中,加精鹽、料酒、胡椒粉拌勻醃漬;另用一碗放入醬油、白糖、味精、雞湯、溼澱粉兌成滋汁。鍋內放入菜油,燒至六成熱時,下肫片劃散,倒入漏勺瀝去油。鍋內留底油,下薑末炒香後,入肫片、青豆、山藥片翻炒幾下,倒入兌好的滋汁勾芡翻勻,撤上蔥花,淋上麻油,起鍋裝盤。
功效: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用法: 佐餐食用。
25.【八仙藕粉】
配方: 藕粉200克,白茯苓、炒扁豆、蓮肉、川貝母、山藥各5克,白蜜20克,人乳250毫升。
製法: 將上述藥物和食物研爲細末,與藕粉拌勻,服時調入白蜜、人乳。
功效: 益氣健脾,消食止瀉。
用法: 早晚餐用。
26. 【九仙糕】
配方: 蓮子、山藥、白茯苓、薏米各5克,炒麥芽、炒白扁豆、芡實各3克,白糖500克,糯米粉1000克。
製法: 蓮子用溫水泡後去皮、心,與其他藥食同放鍋內,加水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30分鐘,取汁,把糯米粉、白糖、藥汁合勻,揉成麪糰,做成糕,上籠武火蒸30分鐘。
功效: 補益脾胃。
用法: 當早餐食。
27. 【益脾餅】
配方: 白朮30克,乾薑6克,熟棗肉250克,雞內金15克,麪粉適量。
製法: 白朮、乾薑、雞內金研粉,加棗肉製成棗泥,再加麪粉、清水,合面作薄餅,烙熟。
功效: 健脾益氣,消食止瀉。
用法: 可作主食。 28. 砂仁粥)  來源《養生隨筆》原料;砂仁2~3克 大米50~75克 製法;先把砂仁搗碎爲細末;再將大米淘洗後,放入小鍋內,加水適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將熟時,調入砂仁末,稍煮即可。 用法; 每日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 健脾胃,助消化。適用於小兒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宜忌 砂仁放入粥內後,不可久煮,以免有效成分揮發掉。 29.鍋焦餅)  來源《周益生家寶方》原料;鍋焦150克 神曲12克 砂仁6克 山楂肉12克蓮子肉12克雞內金3克 大米粉250克 白砂糖100克 製法;將鍋焦放入鍋內炒黃,然後把鍋焦、神曲、山楂肉、砂仁、蓮子肉、雞內金一同放入碾槽內,共研爲細粉,與大米粉及白砂糖拌和均勻,加水適量,揉成麪糰,如常法做成小餅,放入鍋內,烙熟即可。 用法;每日1~2次,當作糕餅嚼食2~3塊,連用3~5天。 功效;補脾,健胃,助消化。適用於小兒脾胃氣虛、消化力弱、飲食不香、大便稀薄等。 宜忌 宜隨用隨作,時間過久或變質後勿食 30.- 香砂糖)  來源《本經逢原》原料;香櫞10~15克 砂仁5~10克 白砂糖200~300克 製法;把香櫞同砂仁一起放入碾槽內,研成細粉末;把白糖放入鋁鍋中,加水適量,以小火慢慢煎熬至稠厚時,加入香櫞、砂仁粉,一邊攪拌調和均勻,一邊繼續以小火煎熬,熬到挑起糖成絲狀時,離火趁熱倒入已塗過菜油的搪瓷盤中,稍冷後按壓平整,再切成小糖塊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每次1~2塊,當糖果食用。 功效開胃,健脾,行氣。適用於小兒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等。 宜忌 31.麥芽糕)  來源《本草綱目》原料;麥芽120克 橘皮30克 炒白朮30克神曲60克米粉150克 白糖適量 製法;先把麥芽淘洗後曬乾;再取新鮮橘皮,曬乾後取30克;然後將麥芽、橘皮、炒白朮、神曲一起放入碾槽內研爲粉末,與白糖、米粉和勻,加入清水調和,如常法做成10~15塊小糕餅,放入碗內,用蒸鍋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隨意食麥芽糕2~3塊,連服5~7天。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開胃。適用於小兒不思飲食或消化不良、脘腹脹滿。 32.香砂藕粉糊)  來源經驗方原料;砂仁2~3克 木香1~2克 藕粉30~5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砂仁同木香一同放入碾槽內,研爲細末,每次取1/5~1/3的藥末,同藕粉及白糖一起放入碗內和勻,用剛煎沸的開水沖泡,攪拌成糊狀即可。 用法;每日1~2次,可當點心溫熱食用,連用2~3天。 功效;健脾開胃。適用於小兒厭食,也可用於小兒傷食症。 宜忌 宜趁熱食用,不宜冷服,以免傷脾胃。 偏方; 1.山楂5~10個,懷山粉或糯米粉適量,雞內金粉10克,加糖適量煮粥。可作上、下午之間的點心食用。有健脾消食的作用。 2.焦三仙(山楂、神曲、麥芽)、雞內金、山藥,用量爲1︰2︰3。上藥共研細末,每次服2.5~5克,紅糖水送服,日2次。功效同上。 3.懷山藥250克,薏米250克,芡實200克,大米600克。前三味分次下鍋,用微火炒成淡黃色,大米先淘洗後曬乾,再用微火炒至淡黃色後,與前三味研細即成。每早晚各服1次,每次1湯匙,用開水攪成糊狀服食。服時可根據小兒的口味,加糖或鹽及芝麻油調味,或煮粥食用。 4.大棗肉250克,生薑60克,生雞內金60克,白朮120克,桂皮9克,白糖適量。將各藥焙乾研末,和勻,加糖,麪粉做成小餅,放鍋中烘熟。每次2~3個,每日2~3次,空腹時做點心食用,連服7~8日。 5.鯽魚100克,薏米15克,羊肉50~100克。將鯽魚如食法治淨,羊肉切片,與薏米同煮湯後加作料調服。每日或隔日1次,連服7次。 6.懷山藥250克,神曲250克,茯苓100克,白朮100克,鮮山楂500克或幹山楂250克(去核),雞內金100克,苡米250克。各藥焙乾,研細末,加白糖500克,共和成麪糰,外粘芝麻,放鍋中烘烤熱。可做點心,零食隨意食用。 7.炒芝麻、炒二醜各30克,共研細末,摻飯中吃下。1歲每次1.5克,每增加1歲加1克。 二、外 治
1.炒神曲、炒麥芽、炒山楂各10克,炒萊菔子6克,炒雞內金5克。上藥共烘乾,研細末,加澱粉1~3克,用開水調成糊膏。紗布包裹,於晚上敷神闕穴,紗布敷蓋,膠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爲1個療程,如不愈,間隔一週,再行第二療程。 2.九香蟲30克,洋金花30克,陳皮30克,甘草30克,桂枝6克,皁角刺6克,蟾酥2克,雄黃6克,麝香1克,鮮胡桃外皮30克。將蟾酥、雄黃、麝香共研爲細末。其餘諸藥杵後加水煎煮,去渣,再用慢火熬爲膏,摻入前三味藥末,拌勻,貯存在瓷器或玻璃瓶中密封備用。用時取綠豆大藥膏貼於穴位。取穴:胃俞、脾俞、長強、足三裏、三陰交、四縫爲基本穴。外敷固定,每3天換藥1次,5次爲1個療程。消化不良,腹脹者加肝俞、膽俞;大便溏瀉,舌苔白膩而厚者,加三焦俞、大腸俞;身體虛弱,消化功能差,影響發育,生長較慢者加腎俞、命門、關元。同時配合內治法效果更佳。 三、其 他 (一)鍼灸及點穴   取穴中脘、足三裏、內關穴用毫針速刺不留針,每日1次,10日爲1個療程。採用艾條灸,每穴5~10分鐘。亦可點穴按摩。 (二)捏脊   取穴:背部的自下而上的俞穴,一般捏3~5遍,每捏3下將脊背皮膚提一下,即捏三提一法。 (三)耳穴壓豆   取穴脾、胃、小腸、內分泌、胰、交感等,用貼豆法或穴位按摩均可。   【防護】①首先要針對病因治療,家長要力求改變不良的餵養方式,按時、定量、多樣化餵養。②控制零食量,飯前1小時以內不給零食,尤其是甜食。③增加小兒活動量,促進胃腸的消化功能,同時也可轉移分散小兒的注意力,逐漸改變喜吃零食的習慣。④家長要正確引導,糾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引起逆反心理,加重厭食。 
飲食療法
1.山藥米粥:大米、小米,與適量山藥共煮粥食之。 也可加入紅棗、蘿蔔、山楂。
2.肉湯類:用雞、牛肉或排骨煮湯,煮時加入肉豆蔻、丁香、茴香、桂皮等,食用時加入 適量鹽。
3.大麥粥:大麥磨如粟米大,加適量雞內金末,煮粥食用。 既病防變
厭食症如長期未得改善,可致嚴重的營養不良與極度衰弱,影響小兒的營養和生長髮育。
(一)飲食療法
1.消食餅:取雞內金2個,放於瓦上,用微火焙乾研末,配乾麪粉100克做成薄餅食用。若
摻點芝麻、細鹽或白糖,味道更美。
2.黃鱔魚1尾,去內臟,加雞內金6克,加水煮熟,用適量醬油、鹽、姜等,調味食之,連
吃7天。
3.雞肝1具或豬肝50克,蒼朮6克,加水煮熟,吃肝喝湯,連服7天。
(二)藥物治療
小兒厭食症的藥物治療,根據發病的不同情況,可採用不同的方法。
1.消導法:適用於飲食不節,消化不良而形成的食慾不振。①多食積滯,口服一捻金或七
珍丹一次,繼服小兒健脾丸或保和丸。②冷食積滯,服保赤萬應散,下後服香砂養胃丸。
2.調理脾胃;用於長期食慾不振,脾胃虛弱,可服用小兒健脾丸、肥兒丸或參苓白朮散
等。
3.補鋅:通過血鋅或發鋅的濃度測定,缺鋅的小兒可口服硫酸鋅或醋酸鋅糖漿。
(三)單驗方 1.小兒疳積方:蟑螂5個,油炸後每天連續食用,病癒後停服。
2.幹蟾酥,去四足,塗香油焙乾研末,每次1.5~3克,日3次,以紅棗煮湯送服。
3.雞肉金30克,放瓦上焙乾,神曲、麥芽、山楂各100克,共研細未沖服,每次1.5~3克,
每日3次。
4.五穀蟲100克、雞內金50克,共炙黃研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每次以麥芽10克煎水衝
服。 小兒厭食症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證】飲食失調,餵養不當,影響受納運化。
【治法】消食導滯。
【方名】消積散。
【組成】焦神曲4.5克,焦山楂4.5克,焦麥芽4.5克,雞內金1.5克,枳殼3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日1劑,包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病情嚴重
者,用量可加倍。
【出處】舒鴻年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脾胃不和。
【治法】清熱化滯,理脾助運。
【方名】理脾化滯湯。
【組成】茯苓10克,藿香10克,木香3克,川樸3克,川連3克,砂仁3克,焦曲10克,雞內金3
克,梔子6克,焦谷10克,稻芽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樑宗翰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脾胃陰虛。
【治法】滋補胃陰,增進食慾。
【方名】涼潤增食湯。
【組成】沙蔘10克,麥冬10克,扁豆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山楂7.5克,麥芽7.5克,
雞內金7.5克,百合15克,每日1劑,日服2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有恆方。
中藥處方(四)
【辨證】脾失不運,飲食積滯。
【治法】導滯運脾。
【方名】導滯運脾方。
【組成】北條參10克,炒白朮6克,炒扁豆8克,炒苡仁8克,炒枳殼6克,砂仁3克,檳榔8
克,胡黃連3克,蓮米8克,烏梅6克,焦三仙18克。
【用法】上方藥量系3-5歲1日煎劑量,可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出處】孟繼民方<厭食> 推拿治療小兒厭食
1.用拇指推脾經、心經、肝經、腎經各100次。
2.用單手四指羅紋面繞臍作順時摩腹5分鐘,然後擴大範圍摩動全腹2分鐘。
3.用手指搓揉胃脾大腸區5分鐘。
4.用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地捏拿患兒肌膚,兩手交替邊捏拿邊向上推進,自尾骶部開
始,捏拿到枕頸部,反覆操作3~5遍。
上述方法每次反覆操作兩遍,每日兩次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