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白種人及黑人嬰兒黃疸不常見,黃種人新生兒黃疸尤其嚴重些。所以這一問題相對國內化一些。國內幾乎個個正常新生兒都有幾天黃疸,是不是因爲此而認定新生兒存在生理性黃疸,我不知道。
主張早扎臍帶,避免過多胎盤輸血的第二個理由,認爲晚扎臍帶加重新生兒黃疸。依據就是,黃疸由過多血紅素轉化引起,胎盤輸血輸入大量胎兒紅細胞,紅細胞死亡後,自然要轉化的血紅素也就增多,自然新生兒黃疸也就加重。從醫多年,我一直也是這麼認爲的。相信所有醫護人員都這麼認爲。直到2004年,我發現事實可能並非如此。還是看下面的實驗結果:
生理變量出生後時間臍帶結紮較早足月兒臍帶結紮較晚足月兒
循環系統
右心房平均壓(mmHg)0~1h0±0.54.8±1.3
1~3h0.2±1.21.0±0.7
左心房平均壓(mmHg)0~1h4.2±0.99.7±0.7
1~3h4.3±0.45.7±0.6
肺動脈與主動脈平均壓比值(%)0~3h80%98%
3~9h56%91%
收縮壓(mmHg)<1h61±1.880±1.9
射血前期與左室射血時間比4~6h0.34±0.010.43±0.02
有效腎血流量(ml/kg· 1.73m2)0~12h142±11259±15
呼吸系統
呼吸頻率(次/min)0~6h51±363±2
呼氣性喘鳴(%例)0~6h066
功能殘氣量(ml/kg)0~6h29.3±221.6±1.4
肺順應性(ml/cmH2O/kg)0~6h1.1±0.030.87±0.06
動脈血氧飽和度0~3h98±1.984±1.9
資料來自Yao Ac,出生後心血管的適應性變化,見《中華新生兒學》,362
最下面一項:動脈血氧飽和度。早扎臍帶兒是98%,晚扎臍帶兒是84%。什麼意思?就是早扎臍帶新生兒的動脈血氧飽和度高,而晚扎臍帶新生兒低。這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知道,動脈血氧飽和度高是新生兒體內胎兒紅細胞死亡的刺激因素,因此早扎臍帶新生兒的紅細胞死亡率要高於晚扎臍帶兒。而只有死亡紅細胞釋出的血紅素才轉化成膽紅素。所以,出生後的幾天早扎臍帶兒的膽紅素含量反而高於晚扎臍帶兒。並非通常認爲的晚扎臍帶膽紅素含量更高。
之前的邏輯錯在將紅細胞數量與黃疸指數相關聯,實際與黃疸指數相關的是死亡紅細胞數。紅細胞數量多,不等於死亡紅細胞數必多。在相同動脈血氧飽和度的情況下,上句話成立。但在動脈血氧飽和度不同的情況下,這句話就不成立。重複一遍,黃疸指數與死亡紅細胞數量相關,不是與紅細胞總數相關。
2005年我女兒出生時,晚了5分鐘結紮臍帶。結果女兒沒有發生所有中國新生兒普遍的黃疸。作爲醫生,我能看出她鞏膜有淺淺的黃色,我老婆一點也看不出。記得當時跟她爭辯過這點,我說有點,她反問“哪有?”。
(上面一張拍於生後第9天,下面一張11天)
現在回想起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它的生理性在哪裏?生理性指的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意思。新生兒黃疸,它的價值、意義在哪裏?從來沒有人回答這一問題。並且至今也沒發現哪種黃疸具有某種生理意義。
普遍都有,就冠以生理性,這是極不科學的。
相同問題還有新生兒貧血。至今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貧血具有生理意義、生理價值。僅僅因爲新生兒普遍被發現貧血,就認定爲新生兒貧血爲生理性。實在荒謬。
有學者可能認爲沒什麼危害,就可稱之爲生理性。現在認爲沒什麼危害,並不等於將來不會發現有什麼危害。最近,國外已有學者報告新生兒缺鐵、貧血影響嬰兒未來認知能力【註釋】。所以“沒什麼危害”只是“暫時不知道有危害”罷了,並不能肯定沒有危害。
【註釋】。它是網上發表(online),所以沒有傳統引用。國內也有跟蹤研究的。搜“新生兒 缺鐵 貧血 認知能力”即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