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常規7

時間: 2013-09-10

五、新生兒溶血病

按本系統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1.皮膚黃染的部位和範圍、黃疸的程度及進展速度。

2.神經系統症狀。

【症狀護理】

1.詳細記錄黃疸進展情況、監測膽紅素。

2.觀察神經系統症狀,有反應差、嗜睡、厭食、尖叫、雙眼凝視、肌張力改變甚至角弓反張、抽搐臨牀症狀,應立即報告醫師,協助處理。

3.合理安排補液計劃,及時糾正酸中毒,根據不同補液內容調節相應的速度,切忌快速輸入高滲性藥物:

4.觀察皮膚有無破損及感染竈,臍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5.遵醫囑輸血。

6.遵醫囑準備進行換血療法。

(1)做好術前準備,禁食、禁水,遵醫囑術前給藥和抽吸胃液,備好經高壓消毒的,衣物和尿布,備好藍光箱、心電監護儀及輸液泵等。

(2)密切觀察小兒呼吸、心率、皮膚黃疸情況及有無神經系統症狀,最少每小時觀察一次並做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師。

(3)術後禁食24小時。觀察有無嘔吐、腹脹、食物瀦留等異常。

(4)觀察臍部傷口有無出血、滲血,保持局部清潔,預防感染,每日用75%酒精消毒臍部後,再用慶大黴素無菌紗布敷於臍部。

(5)注意尿量、尿色等,及時查尿蛋白和比重。

(6)注意大便性狀、次數,及時查大便潛血,潛血陽性及時回報醫師,立即禁食。

(7)加強藍光箱內護理。

(8)術後遵醫囑沐浴,注意臍部傷口。

【一般護理】

1.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有無出血傾向,尤其在藍光照射時,加強監測次數。

2.注意保暖,確保體溫穩定,及時發現呼吸變化並積極處理。

3.按需調整餵養方式如少量多次間歇餵養等,保證奶量攝人。

4.觀察胎便排出時間和次數,觀察大小便次數、量、顏色及性質。

5.遵醫囑靜脈補液,保持靜脈通暢。

6.做好口腔護理。

7.維持患兒舒適體位。

【健康指導】

1.發生膽紅素腦病者,注意後遺症的出現,給予康復治療和護理。

2.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者,需忌食蠶豆及其製品。

3.患兒衣物保管時勿放樟腦丸,並注意藥物的選用,以免誘發溶血。

六、新生兒黃疸

按本系統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1.皮膚黃染的程度及黃疸進展情況。

2.嬰兒體重、大小便。

3.嬰兒吃奶情況。

4.神經系統症狀。

【症狀護理】

1.耐心餵養,保證奶量攝人。

2.皮膚黃染的程度及黃疸進展情況。

3.合理安排補液計劃,根據不同補液內容調節相應的速度。

4.觀察體溫、心率、呼吸情況,有無出血傾向。

5.光療期問參照本節光療護理。

6.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狀態。

7.觀察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如胎便延遲排出,應請示醫師給予相應處理。

8.觀察有無感染竈,有異常及時處理。

【一般護理】

參照本節新生兒疾病一般護理執行。

【健康指導】

參照本節新生兒溶血病健康指導。

七、新生兒敗血症

按新生兒疾病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1.局部病竈。

2.意識反應,精神狀態,體溫。

3.營養狀態。

【症狀護理】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2.觀察局部病竈,如臍炎、鵝口瘡、膿皰症、皮膚破損等。

3.遵醫囑合理應用抗生素。

【一般護理】

1.每4小時測體溫一次。

2.護理操作應集中進行。

3.當體溫偏低或體溫不升時,及時給予保暖措施,如用熱水袋保暖。體溫過高給予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等。

4.嚴格觀察病情變化,加強巡視,嚴重者需專人護理,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

5.合理餵養,遵醫囑靜脈補充營養。

6.定時檢查輸液情況,保持液體通暢。

7.每日測體重,並記錄體重變化曲線。

8.記錄出入量。

【健康指導】

參照新生兒疾病一般護理健康指導。

八、母親糖尿病新生兒

按本系統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1.神志、哭聲、呼吸、肌張力及有無抽搐。

2.體溫、皮膚顏色。

【症狀護理】

1.生後儘早餵養,根據病情給予10%葡萄糖溶液口服。

2.對早產兒或窒息兒儘快建立靜脈通道,保證液體的輸入。

3.遵醫囑監測血糖,及時調整輸液量和速度。

4.觀察患兒的神志、哭聲、呼吸、肌張力及抽搐情況,如發現呼吸暫停,立即給予拍背,彈足底等初步處理。

5.遵醫囑給予低流最吸氧。

6.遵醫囑給予10%葡萄糖酸鈣稀釋後緩慢靜脈推注並專人監護心率,如心率80次/分,應停用。

7.服補鈣時,應在兩次餵奶問給藥,禁忌鈣劑與牛奶攪拌同服。

8.備好吸引器、氧氣、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急救用物。

9.遵醫囑合理安排補液計劃,及時糾正酸中毒,根據不同補液內容,調節相應的速度。

【一般護理】

1.記錄出入量。

2.根據患兒體重、體溫情況給予熱水袋或暖箱保暖。

3.出生後即早吸吮,早開奶;早產兒、巨大兒生後2小時喂10%的葡萄糖。

4.注意保暖。

5.觀察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

6.觀察皮膚有無破損及感染竈,臍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健康指導】

1.鼓勵母乳餵養,多曬太陽。

2.在不允許母乳餵養的情況下,應給予母乳化配方奶餵養,保證鈣的攝人。

3.牛奶餵養期間,加服鈣劑和維生素D。

九、宮內發育遲緩新生兒

按本系統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生命體徵、皮膚顏色及進食量。

【症狀護理】

1.注意保暖,可將患兒置於遠紅外保暖牀、病情穩定後置暖箱中保暖或熱水袋保暖。

2.患兒取側臥位。牀旁備吸引器等搶救物品。

3.注意神志、體溫、牀溫、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肌張力、尿量和窒息所致的神經系統症狀

4.注意餵養,護理記錄。

5.遵醫囑給予低流斟強蕊。

6.遵醫囑給予抗生素。

【一般護理】

1.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的發生

2.保證足夠熱卜的攝人,能進食應提倡餵養。

3.維持體溫穩定,可將患兒置於遠紅外保暖牀,病情穩定後置暖箱中,維持患兒體溫控制在36.5~37.5℃,每4小時測體溫一次。

4.體溫偏低或體溫不升時,遵醫囑給予保暖措施,如用熱水袋保暖;當體溫過高,給予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等。

5.護理操作集中進行。

【健康指導】

參照本節新生兒疾病一般護理中的健康指導。

第六章 兒科疾病護理

第一節 新生兒疾病

一、一般護理

1.病兒洗澡,測體溫、呼吸、心率,稱體重等。

2.向家長介糾責任護十及主管醫師、收集病史,進行人院評估、制定護理計劃,做好人院宜敦和環境介紹諮詢及解答。

3.病事溫溼度適宜。

4.新生兒宜快開巧,隨時哺餵,餵奶後抱起輕拍背部,然後再採取適臥位。

5.保持頒、腋下、腹股溝、後頸等皮膚皺褶處清潔和燥。根據病情日沐浴一次,便後及時更換尿布,並月溫熱水輕輕擦洗臀部,臍帶術脫者,注意保持乾燥保持清潔。

6.每測量體溫2~3次,體溫不升或發熱者遵醫囑增加測。最體溫次數,每週稱體最1次。

7.嚴密脫察病兒病情變化,做好各種記錄,及時按系統疾病護理常規評修訂護理計劃。

8.進入病室換鞋,穿清潔工作服,操作時裁口罩,治療護理前後嚴格洗手;有腹瀉、皮膚化膿感染。疾病立即採取隔離措施。

9.病房每日消毒一次,下午通風一次。

10.出院後牀單、暖箱等均應進行終木消毒處理。

11.做好健康指導,育兒保健等知識。

二、早產兒

按新生兒疾病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1.母親孕期時間是37周。

2.胎兒的頭、頭髮、、額部皺紋、胎脂、耳殼發育情況等。

3.男女嬰性別發育情況。

【症狀護理】

1.保暖

(1)甲產兒室溫度應保持溫溼度適確,對體溫較低、體重較輕的產兒則給人工暖箱保暖。

(2)暖箱保暖體重越輕箱溫要求越高,一般體重往1501~2000g者,暖箱溫度住30~32度;體霞1001~1500g者,暖箱溫度在32~34度,一般每4~6小時測體溫一次,隨着年齡增加而相應地調整暖箱溫度。

2.餵養餵養以母乳爲最優,若無母乳,可用配方奶粉。

(1)吸吮及吞嚥反射良好者,可直接餵母乳。

(2)有吞嚥能力,但吸吮力弱可用套有橡皮管的滴管滴喂。

(3)吸吮及吞嚥反射均差者,但胃腸功能尚可,可採用鼻飼餵養,注奶前須回抽胃內窬物,瞭解胃排空情況,遵醫囑調整注入奶量。

3.密切觀察病情

(1)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採取側臥位,定時更換體位,並輕拍背部。

(2)供氧,發生青紫及呼吸困難時遵醫囑給予吸氧。

(3)呼吸暫停發作時應給彈足底託背等刺激使其恢復自主呼吸,或用面罩接呼吸囊做加壓呼吸,咽喉部有分泌物者應及時吸出,並報告醫師。

(4)遵醫囑按時完成補液量,必要時用輸液泵嚴格控制輸液速度。

【一般護理】

1.預防感染

(1)早產兒室內必須空氣新鮮,每日上下午各通風一次,地板、工作臺、牀架等均要溼拖溼擦,每週用消毒液消毒;一切用品需與普通新生兒室分開。小於15009的極低體重兒物品專用。

(2)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工作人員護理前後須洗手;要定時更換氧氣瓶、吸引器、暖箱水槽中的水(每天一次)。

(3)保持病兒皮膚清潔、乾燥,定時翻身更換體位。病情允許可每日溫水浴。注意觀察有無眼分泌物、鵝口瘡、皮疹、臍炎及黃疸等,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每日稱體重一次,如體重減輕或久不增加應追查原因,檢查有無感染並調整營養。

【健康指導】

早產兒護理參照第六章第一節。

三、顱內出血

按新生兒疾病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1.有無產傷、胎吸等。

2.有無神經系統症狀與體徵。

3.呼吸狀況。

【症狀護理】

1.保持安靜,擡高牀頭,側臥位。

2.密切觀察病情,做好各項記錄,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師。

(1)生命體徵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2)神志意識、前囟張力、瞳孔大小、對光反射、四肢張力、抽搐、腦性尖叫及嘔吐等情況。

(3)出入量顱內壓增高病兒嚴格控制每日人量。

(4)如做診斷性穿刺,要保持傷口清潔防止感染,腰椎穿刺術後應去枕平臥6小時。

【一般護理】

1.保證液量及熱卡供給。如吸吮吞嚥困難,採取鼻飼餵養,嘔吐者遵醫囑暫給禁食,並保證靜脈營養的供給。

2.加強基礎護理,疾病早期和危重者不宜沐浴,應每日行牀上擦浴。

【健康指導】

新生兒疾病護理參照第六尊第一節。

四、破傷風

按新生幾疾病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1.接生時是否嚴格消毒,發病時間。

2.有無哭鬧不安、口張不大、吸奶困難。

3.抽搐發作表現如牙關緊閉、面肌痙攣、苦笑面容、角弓反張等。

4.有無輕微刺激(如聲、光、觸、飲水、針刺)即引起陣發性痙攣發作。

【症狀護理】

1.保持病室安靜,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操作如測體溫、翻身、換尿布等集進行病兒放於光線暗淡的單獨病室隔離。

2.密切觀察痙攣次數、持續時間、呼吸、心率、怕色等改變。遵醫囑按時用鎮靜劑,觀察止痙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

3.每日幾]3%過氧化氫清洗臍窩內膿性分泌物,再用2%碘酊、75%酒精常規消毒處理,換下的敷料應焚燒處理。

4.鼻飼餵養者餵奶時要先抽盡殘餘奶,以免發生嘔吐。胃管定期更換。

5.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痰液。

【一般護理】

1.加強口腔護理遵醫囑每日用3%蘇打水清洗口腔,發生鵝口瘡者同時應用制黴藺素液擦塗口腔。

2.注意皮膚護理剪短指甲、勤翻身。出汗多用軟毛巾吸乾水分。

【健康指導】

宣傳優生優育及無菌接生法。

五、硬腫症

按新生兒疾病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1.一般情況如反應、哭聲、體溫、哺乳。

2.硬腫程度。

【症狀護理】

1.正確復溫。

(1)輕、巾度者呵用緩慢復溫法,溫水浴後將新生兒用預暖衣被包裹24~25℃室溫中,待體溫升至35氣:時移進預熱至26%暖箱內,以後每小時提高箱溫視情況調至30~32℃,使病兒在12~24小時內體溫恢復正常。

(2)重度硬腫,將病兒送人預熱至27℃以上暖箱中,每1小時提高箱溫1℃,遵醫囑調至32~34℃。做好呼吸道管理及供氧,監測酸中毒、低血糖和出凝血時間等生化指標。

2.供給足夠的液量及熱卡,早期餵乳要防腹脹,嘔吐。

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並做好記錄。

(1)一般狀態、生命體徵、皮膚顏色、硬腫程度、出入液量等。

(2)對呼吸困難發紺者,應遵醫囑給氧,必要時報告醫師及時處理。

(3)注意用藥反應,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做好搶救準備。

【一般護理】

1.採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每2小時翻身一次。

2.做好病兒家屬宣教工作,積極治療原發病。

【健康指導】

根據天氣變化添加衣服,防止着涼及硬腫復發。

第二節 兒內科疾病的一般護理

1.熱情接待病兒,安排牀位,準備病歷,通知醫師接待病兒並配合治療及搶救。

2.收集病史,進行人院評估,制定護理計劃。做好人院宣教和環境介紹。

3.協助醫師及時完成各種檢查化驗。

4.加強飲食管理,特殊飲食由護士覈對後再發給病兒,創造良好的進食環境,設法增進病兒食慾。

5.保證病兒的休息與睡眠,輕症病兒可在室內活動,危重者遵醫囑臥牀休息。

6.做好晨晚問護理,根據病情及不同季節定時沐浴或擦浴,保持患兒皮膚、頭髮、衣服等潔淨。

7.新人院病兒每日測量體溫三次,連續三天。若正常改爲每日測兩次。特護、一級護理危重病兒按醫囑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

8.每13統計大便次數,遵醫囑統計24小時出入量,記錄於體溫單相關欄內。

9.每週稱體重一次,記錄於體溫單相應欄內。

10.每週剪指甲一次。

11.經常巡視病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隨時與醫師聯繫,積極配合搶救,做好各種護理記錄,並認真做好書面、口頭、牀頭交班。

12.無陪伴的病兒、意識障礙病兒,每次做完護理後須將牀欄拉起,以防墜牀。

13.做好心理護理,減輕病兒及家長的焦慮、恐懼心理,在病情允許原則下滿足病兒的娛樂需要,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以利早日康復。

14.病人出院後做好牀單位終末消毒。

15.出院時做好家庭護理指導

(1)宣傳有關疾病的防治及急救知識。

(2)服藥方法、病情觀察。

(3)合理飲食、保證睡眠、休息。

(4)遵醫囑適當活動。

(5)指導在家中進行的護理方法。

(6)遵醫囑定期複診。

第三節 營養缺乏性疾病

一、一般護理

1.按兒內科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2.加強基礎護理,包括皮膚護理、口腔護理等,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3.住院病兒嚴防交叉感染。

4.瞭解出生、餵養、生長史及相關疾病史,如急慢性感染、慢性代謝性疾病、長期消化功能紊亂等。

5.觀察皮下脂肪減少部位、程度、水腫、精神狀態等。

6.飲食管理

(1)根據病兒年齡供給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飲食。從小量開始,根據食慾及消化功能逐漸增加。

(2)要滿足熱量的需要,如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全面供給。有重點的補充,做到營養物質的平衡。

(3)餵奶、餵飯時要耐心和細心,保證人量。

7.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1)保證全部藥物及時攝人體內。

(2)嚴格按醫囑給藥。

(3)鐵劑應在兩次奶間喂服,觀察有無腹瀉。

8.恢復期病兒應適當增加戶外活動,進行體格鍛鍊,增強體質,改善病兒的情緒和食慾。重度營養不良和重度佝僂病的病兒恢復期給予認知訓練。

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按小兒營養不良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1.有無精神神經症狀,如出汗、易激惹、夜驚、夜啼、枕禿。

2.有無抽搐發作、意識障礙、持續時間。

3.骨骼病變體徵頭部有無囟門加大,顱縫加寬,方顱;有無肋骨串珠、雞胸、漏斗胸,四肢有無出現"0"、"X"型腿。

【症狀護理】

1.加強小兒戶外活動,適當進行日光浴。

2.定期監測血生化值,特別是血中鈣、磷值。

3.注意觀察有無維生素D中毒症狀。

4.遵醫囑限制其站立、或走路等。

5.雞胸的病兒宜採取俯臥位,做俯臥撐或引體向上的活動,治療輕度"0"或"X"型腿時可按摩相應肌羣。

【一般護理】

1.注意病兒清潔衛生,勤洗澡換內衣,出汗多時及時擦乾,避免着涼。

2.加強管理,合理餵養,提倡母乳餵養,按時添加含有維生素A、D輔食。

【健康指導】

小兒營養不良護理參照第六章第三節。

三、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營養不良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1.3~4月嬰兒,是否突然無熱驚厥兩眼球上翻,面肌小抽動,意識存在;或四肢抽動,口吐白沫,意識喪失。

2.6月以上嬰幼兒,是否表現爲兩手腕部屈曲、手指僵直、拇指內收,足痙攣時兩下肢伸直內收,足趾彎曲向下。

【症狀護理】

1.遵醫囑用鎮靜劑和鈣劑。喉痙攣時應立即將舌拉出口外,吸氧,必要時給予人工呼吸。

2.應用鈣製劑治療時應緩慢靜脈推注。靜脈輸入鈣劑時應加強巡視,避免液體外滲。

3.觀察抽搐的變化,每日抽搐次數,持續時間及特點。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一般護理】

1.病室應安靜、舒適,備有氧氣、吸痰器及急救物品。

2.改進餵養,按時添加含維生素A、D的輔食。

【健康指導】

1.合理營養,適量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

2.堅持每天有一定時間戶外活動,多做日光浴。

第四節 呼吸系統疾病

一、一般護理

1.按兒內科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2.呼吸道隔離,有條件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的病兒分室居住。新病人與恢復期病人分室居住。

3.病室環境應陽光充足,安靜整齊,保持空氣新鮮,溫溼度適宜。

4.保證病兒休息與睡眠。年長兒可訓練其有效咳痰方法。

5.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餵奶時應抱起,擡高頭部,奶量要適當,餵奶後要豎抱輕拍背部。

6.保持口腔清潔,嬰幼兒奶後喂少量白開水,兒童飯後漱口,高熱、禁食、昏迷等危重病兒應做口腔護理。

7.密切觀察病情,注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

(1)呼吸道分泌物過多時可給予超聲霧化稀釋痰液並及時吸出。協助排痰。缺氧及呼吸困難者給予吸氧,

(2)發生呼吸異常、意識障礙、發紺加重、煩躁、心率增快、心音低鈍、肝臟在短時間內增大等,及時通知醫師處理。

控制輸液速度,根據年齡及病情調節輸液速度。

進行衛生宣教及出院指導。指導加強鍛鍊,多做戶外活動,避免受涼,預防感冒。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按小兒呼吸系統疾病一般護理常規執行。

【評估】

1.有無畏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2.有無噴嚏、流涕、鼻塞等卡他症狀。

3.有無咽乾、聲音嘶啞、咳嗽等咽部卡他症狀。

4.有無咽部皰疹、眼結膜充血、扁桃體紅腫等症狀。

【症狀護理】

1.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發熱病兒特別是有高熱驚厥史者應遵醫囑給予退熱處理。

2.保持呼吸道通暢。鼻粘膜充血、水腫明顯致鼻塞、流涕者,可遵醫囑採用麻黃素滴鼻劑,並注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一般護理】

1.保持病室空氣新鮮,定時通風,避免對流風。

2.注意休息,發熱時應臥牀休息。

3.給予清淡飲食,少食多餐,鼓勵病兒多飲水。

【健康指導】

1.積極治療,預防併發症發生,遵醫囑合理用藥。

2.流行期問避免帶孩子到公共場所,有流行趨勢時,消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