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穩,原來與新生兒期黃疸有關

時間: 2013-08-15

身邊的案例:小妮,女,2歲2個月,因“走路不穩”來診,孩子的身高、體重發育正常,語言表達只會叫“爸爸”、“媽媽”,頭顱MRI正常,發育商測定(DQ)82.6(正常85),其中大運動81,語言70。媽媽說:小妮出生情況很好,只是在生後第二天開始有過黃疸,但不是很重,一週後就完全消退了,此後也沒有關注這件事。小曼妮學爬、學走路的時間跟別的寶寶差不多,但就是走路不穩,直到2歲多了,家長開始着急了。查閱了小妮的病歷記載,生後黃疸時測得的血膽紅素224μmol/L,直接膽紅素10.4μmol/L,間接膽紅素213μmol/L。根據足月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血膽紅素>220.6umol/L判斷,小妮屬於比較輕的高膽紅素血癥。經過小兒康復科、小兒神經科、兒童保健科醫生會診後,考慮目前小妮的運動發育相對落後,與新生兒期黃疸有一定關係。

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症狀:新生兒由於代謝的特點,50%-80%的新生寶寶生後一週內(通常是生後2-3天)會出現生理性黃疸,一般情況好,第4~5天到達高峯,7-14天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生理性黃疸不會對新生寶寶的身體造成影響,不需要特殊處理。但如果寶寶的黃疸在生後24小時就出現;或黃疸濃度太高,超過生理黃疸的水平;或黃疸濃度上升速度太快那就是病理性黃疸信號。

不能輕視新生兒期的黃疸:影響新生兒黃疸的因素很多,除了新生兒疾病外,圍產期因素、地區、種族等也是新生兒黃疸不可忽略的,而且不管何種因素,引起新生兒膽紅素濃度過高,都有可能導致膽紅素腦病。一般認爲,血清膽紅素高於342μmol/L時容易發生膽紅素腦病。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患兒體質本身的原因,有些新生兒膽紅素濃度未達現行確定的病理值也可發生膽紅素腦病,近年來有研究發現,新生兒膽紅素在較低水平時即可引起聽力和神經通道功能損傷,也提示單憑血膽紅素水平不能預測遠期預後。

黃疸引起聽力損害比較常見,也被多數人熟知,實際上膽紅素進入大腦主要損害大腦基底節,同時小腦齒狀核及後聯合核、中腦紅核及黑質、腦幹網狀結構等可受累,是腦組織的一種不可逆性的損害,倖存者常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症,表現智力低下、語言障礙、手足徐動症、牙齒髮育不良、眼睛運動及聽覺障礙等等。

黃疸的寶寶應定期到醫院隨訪:如果在新生兒期診斷了高膽紅素血癥的寶寶均屬於高危兒,也就是在日後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智能發育障礙、視聽障礙、語言發育障礙、行爲發育障礙等神經系統的後遺症。高危兒隨訪能夠達到定期監測評價其生長髮育的狀況,早期發現異常情況,早期干預,利用大腦發育早期的代償功能來促進高危兒的行爲發育,使其發育達到正常兒童。隨訪時間:0—6個月每月一次,6-12月每1-2月一次,1-3歲每3-6個月一次。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