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篩檢知識問答篩查不會損害孩子耳朵

時間: 2011-09-01

  我國從多年前就開始要求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了,這麼多年過去了,家長們對聽力篩查接受度如何?有何認識誤區呢?

  3月3日第12次全國“愛耳日”

  主題:康復從發現開始——大力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

  全國各類殘疾人的總數爲8296萬人,其中聽力殘疾2780萬人,聽力障礙的發病率是所有致殘疾病的首位。而“新生兒聽力篩查”是聽力殘疾兒童早發現、早診斷的有效手段。

  廣東優生優育協會新生兒聽力篩查專業委員會主委、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聽力篩查診治中心主任醫師麥飛介紹道,目前大城市的家長基本都能接受“新生兒聽 力篩查”,他所在醫院的篩查率達到100%。但是,家長對篩查仍有些錯誤的觀念和疑問,特別下面這幾個問題是家長普遍關心的,他一一做了解答:

  問:我的寶寶特別健康,爲什麼還得做聽力篩查?

  健健康康的足月兒是否有必要做聽力篩查呢?麥飛介紹道,所有的新生兒都有必要做篩查。

  幾年前,美國規定只有屬於11種高危狀況的寶寶才需要接受聽力篩查,這些情況包括:先天性腦發育畸形兒、唐氏綜合症兒、住ICU病房超過2天的嬰兒、產 婦孕期使用過耳毒性藥物、產婦孕期受到過風疹病毒等等。但醫務人員後來發現此做法會造成漏篩,約一半的聽力損傷發生在正常小孩之中。因而,美國於2003 年修改規定,要求所有新生兒都需要篩查。

  我國衛生部於2009年頒佈第64號令《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新生兒疾病篩查的常規項目。即使在小地方醫療沒篩查條件,也建議轉到有條件的醫院。

  目前,我國的山東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爲免費篩查,廣東省還不免費,一次篩查的收費約90元,公費醫療可報銷。

  問:篩查“通過了”,代表孩子一輩子不會耳聾嗎?

  寶寶做聽力篩查後,如果檢查結果正常,家長往往會說“我孩子耳朵正常”,麥飛認爲這個說法並不嚴謹,正確的表述應該是“通過檢測”。

  這是因爲,聽力篩查檢測的是耳蝸功能,可謂找出“先天聽力損失”者,通過了這項檢測,僅代表孩子的雙耳沒先天缺陷,不保障後天耳聾。比如,孩子患腦膜炎、中耳炎均可影響耳神經,造成耳聾。

  耳聾具有病因複雜、種類繁多等特點。所以,通過聽力篩查的家長也別完全沒有防範意識,如果孩子出現電視的音量大,大聲說活等問題得考慮是否有聽力異常。

  問:聽力篩查會不會損害孩子的耳朵?

  聽力篩查方法是將小耳機放入孩子的耳朵,通過耳聲發射、自動聽性腦幹誘發電位等方法,對新生兒的聽覺系統進行初步評估。這種檢查是無創傷的,檢查的時間也很快,不會對耳朵造成損害。

  問:如果檢測顯示“未通過”,代表寶寶是“聾兒”嗎?

  千萬被以爲“未通過”就是“聾兒”,只要及時給予相應的聽力干預,最終使大部分聽障患兒能正常地說話、聽聲音,完全可以做到聾但能聽到聲音,聾但不啞。

  麥飛介紹,首先,判定寶寶聽力是否有異常要經過多次檢查,這個流程一般是:在寶寶出生後2~7天進行聽力篩查,如果初篩不通過,可以在寶寶42天大的時 候再進行復篩;如果復篩還不通過,應在3個月齡內行聽力學診斷、評估。如果這時還確定小孩的聽力不正常,就得查找原因,針對原因區別治療。

  對不同程度的耳聾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輕度聽力損傷者只是有些低音聽不清楚,這類孩子可以不用幹預,家長只需跟孩子多交流,通過語言干預促進孩子的語言 發展就可以了(因爲聽力會影響語言能力)。當然,如果對聲音要求高者也可以配助聽器;中度聽力損害的孩子可以一輩子佩戴助聽器;重度聽力損傷患兒如果戴助 聽器效果好,就可以一直戴助聽器,如果效果不好則可以植入人工耳蝸;極重度患兒基本聽不到聲音要植入人工耳蝸,目前,人工耳蝸(內耳的替代裝置)一般由政 府、殘聯、慈善機構免費出資提供。

  家長別灰心喪氣,麥飛介紹了個他接觸的患者,這個孩子在2003年出生,被確診爲重度聽力損害,一開 始戴助力器但效果不理想,於是在1歲做了人工耳蝸手術,後來經過語言訓練,兩三歲入讀幼兒園後,她已經達到正常小孩說話的水平,後來到小學讀書,還參加學 校的朗誦比賽,發音標準完全聽不出異常。

  名詞解釋

  新生兒聽力篩查

  孩子出生後,通過一些檢查手段等對新生兒的聽覺系統進行初步評估,以判斷孩子的聽覺系統發育是否正常的一種篩選方法。

  一旦發現孩子有聽覺問題,能及早通過助聽器、人工耳蝸等方式及時干預,使其聽覺系統受到應有的聲音刺激,不斷髮育完善,讓聽力和語言能力達到或接近健康兒童的水平。

  因爲,聽覺損傷的嬰幼兒開始治療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歲,不然,康復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寶寶聽外界聲音的能力減退或喪失,獲得語言的能力也會隨之減退或喪失,可發展爲終身殘疾——聾啞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