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乳糖奶粉對嬰兒秋季腹瀉輔助治療的護理

時間: 2011-09-03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
1672―4208(2009)13―0067―02  秋季腹瀉主要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腹瀉爲主要臨牀特徵的腸道疾病,多發生在秋冬季,它好發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是小兒常見病、多發病。近兩年來,我科採用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無乳糖奶粉輔助治療,取得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8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腹瀉患兒172例,其中男101例,女71例。年齡4個月~2歲。臨牀表現爲稀水樣便121例,蛋花湯樣便51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嘔吐、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及不同程度的脫水,糞輪狀病毒抗原檢測均爲陽性。隨機分爲治療組86例,男51例,女35例;對照組86例,男49例,女37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常規給予抗病毒、補液、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退熱等對症處理,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無乳糖奶粉餵養(方法見護理)。  1.3
護理  1.3.1 消毒隔離 護理患兒前後要認真洗手,便盆、生活用品分類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病室每日開窗通風2次,每次20―30
min。每日紫外線照射1次,每次半小時。桌面、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溼擦、溼拖2次;出院後,牀單位應做好終末處理。  1.3.2
飲食護理 在患兒腹瀉的急性期可減少哺餵次數,縮短每次哺餵時間,嚴重嘔吐者可暫禁食4―6
h,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可少量、多次喂糖鹽水或小米湯,以預防脫水,也可糾正輕度脫水;待患兒病情穩定、好轉後,逐步恢復正常飲食,先從流質至半流質,再到軟飯,逐漸過渡,要注意少食多餐;腹瀉停止後繼續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  1.3.3
觀察病情變化 觀察患兒精神、意識狀態及生命體徵。觀察大便次數及量、有無嘔吐及嘔吐量、皮膚彈性及四肢末梢循環情況、尿量等,以判斷脫水程度及性質。觀察有無低鉀、低鈉、代謝性酸中毒的表現。嚴格遵醫囑給藥。  1.3.4
臀部護理 患兒皮膚柔嫩,由於腹瀉頻繁,臀部皮膚經常處於被大便浸溼的狀態,容易發生肛門周圍皮膚紅腫、糜爛。對肛周皮膚較紅的患兒,指導家長在其排便後用溫水沖洗臀部,再塗以紫草油類藥膏,每日數次,忌塗爽身粉;若出現糜爛、滲液,可暴露臀部,用側燈照射,使皮膚保持乾燥,乾燥後塗抹達克寧軟膏。  1.3.5
口腔護理 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預防發生鵝口瘡,如有鵝口瘡,可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  1.3.6
無乳糖奶粉的食用 腹瀉患兒能進飲食後,根據患兒年齡添加無乳糖奶粉,用1份奶粉加3倍溫水配製,每日喂5~6次,剩餘配製好的奶粉下次不再食用。  1.4
療效判斷 按照1998年全國腹瀉病防治研討會制定的標準,顯效:治療72 h內糞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症狀消失;有效:治療72
h內糞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症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 h內糞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症狀均無好轉甚至惡化。  2
結果  治療組顯效58例,有效2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4.19%;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37例,無效29例,總有效率66.28%。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返回兒科首頁 我來評兩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