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基礎材料20

時間: 2011-07-20

1.    掌握管喂飲食定義,鼻飼的定義、目的、禁忌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項

1、    管喂飲食

管飼法是通過導管將營養豐富的流質飲食或營養液、水和藥物注入胃內的方法。

2、    鼻飼

鼻飼法是將導管經鼻腔插入胃內,從管內灌注流質食物、營養液、水分和藥物的方法。

目的

爲保證病人攝入足夠的熱能和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素,滿足其對營養的需求以利早日康復。

適用於以下各種病人:

(1)各種神志不清或昏迷病人;

(2)嚴重燙傷和腦外傷病人;

(3)某些口腔手術和食道手術後的病人;

(4)某些神經科疾病吞嚥困難的病人;

(5)各種胃腸道造瘻病人;

(6)早產兒或病情危重的病人以及拒絕進食者。

禁忌症:1.食道靜脈曲張;2.食道梗阻;3.食道和胃賁門手術的病人。

操作方法

(1)覈對醫囑,攜用物至病人牀旁,覈對牀號、姓名。對清醒病人解釋鼻飼的目的、簡要的插管步驟,會出現的不適及如何配合等。護士洗手、戴口罩。

(2)幫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取下假牙、眼鏡。

(3)頜下鋪治療巾,並將彎盤和麪巾紙放旁邊。檢查鼻腔有無阻塞,選擇、清潔鼻孔。

(4)測量插管深度,一般約45~55cm。

對昏迷病人,因吞嚥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在插管前應將病人的頭後仰,當胃管插至15cm時,用左手將病人頭部托起,使其下頜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於管端沿後壁緩緩下行至預定長度。

(5)檢查胃管的位置,有三種檢查方法:①用針筒抽出胃內容物,用試紙檢查是否呈酸性。②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20ml空氣,同時在胃區用聽診器聽氣過水聲。③置管子末端於水中,看有無氣泡逸出。在胃內不應有氣泡。

(6)確定在胃內後,夾閉胃管,用膠布將胃管固定於鼻翼及面頰部。

(7)灌食:先注入少量溫開水,以確定胃管通暢並在胃內,然後緩緩注入鼻飼飲食,注完後再注入少許溫開水,以清潔胃管,避免食物殘留變質。注意前後加液時不能有空氣進入胃內。

(8)將導管末端反折,用紗布包裹管口,用小線繫緊,別針固定於牀旁。

(9)整理、清洗用物。協助病人擦淨口、鼻。

(10)記錄鼻飼時間、量、病人反應等。

(11)拔管:當停止鼻飼或長期鼻飼需要更換胃管時,末次管喂後1小時拔管。

注意事項

(1)插管動作應輕穩,以免損傷食道黏膜;

(2)胃管上不宜塗過多液狀石蠟,以免插管過程中吸入呼吸道。如同時插有輸氧管時,應注意勿將兩管弄錯,以免發生危險。

(3)首次餵食量應少,速度應稍慢,使病人逐漸適應。每次餵食前應確認胃管在胃內再予餵食。餵食後不宜立即翻身以免引起嘔吐。

(4)長期鼻飼者應每天進行口腔護理2次,胃管每週更換1-2次(晚上拔出,次晨用另一隻鼻孔插入)。

(5)鼻飼過程中,如發現胃液爲咖啡色,應暫停注入,並立即報告醫生處理。

(6)鼻飼飲食的量應遵醫囑,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一般每天1200-1500ml,6-7次/天,每次200ml。

(7)滴注時不能加入粉狀物,以防堵管。酸性較強的食物應與奶製品分別注入,防止產生凝塊。

2.    熟悉黴素飲食的定義和適應症

定義:又稱元素飲食、化學配膳,是一種化學精製的食物,含有全部人體所需的易於消化吸收的營養成分,由無渣小分子物質組成的水溶性營養合成劑,包括遊離氨基酸、單糖、主要脂肪酸、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它的主要特點是不含纖維素,無需經過消化過程,可直接被腸道吸收,且營養價值高,營養全面,糾正病人負氮平衡。

適應症

(1)重度燙傷、嚴重感染和外傷病人;

(2)胃腸造瘻和短腸綜合徵病人;

(3)各種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腸炎、脂肪瀉等;

(4)急性壞死性胰腺炎;

(5)各種肝病和肝硬化病人;

(6)手術前或手術後恢復期病人;

(7)營養不良和血漿蛋白低下的病人;

(8)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病人和各種腫瘤病人。

第十一章 胃腸及排尿活動的評估與護理

1.    熟悉尿液的評估

對尿液進行評估時,應評估尿量、尿的外觀、氣味、酸鹼度、比重等。

1.正常尿液的觀察:

一般成人白天正常排尿3-5次,夜間0-1次,每次尿量約200-400ml,24小時尿量約1000-2000毫升,平均在1500ml。尿量與個體的液體攝入量、飲食成分、氣候、年齡等多種因素有關。外觀呈淡黃色至深褐色,澄清透明,放置後可轉爲混濁並出現氨味,食物和藥物也可改變尿液的顏色,如服用大量胡蘿蔔素時,尿液呈鮮黃色。正常的尿比重爲1.010-1.025,PH值約爲6.5。

2.異常尿液的觀察:

(1)尿量及次數

多尿:若每日尿量大於2500毫升,爲多尿,可見於腎臟疾病、內分泌疾病。

少尿:若24小時尿量少於400毫升或每小時尿量少於17毫升,爲少尿,可見於心腎疾病。

無尿:若24小時尿量少於100毫升,爲無尿,可見於嚴重脫水或電解質紊亂。

(2)外觀(顏色、透明度)

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樣,多見於機型腎小球腎炎、泌尿繫結石、尿路感染及泌尿系統腫瘤、結核等。

血紅蛋白尿:呈濃茶色、醬油色,常見於急性溶血、惡性瘧疾和陣發性睡眠型血紅蛋白尿。

膽紅素尿:呈深黃色,見於阻塞性黃疸和肝細胞性黃疸。

乳糜尿:呈白色乳樣尿液,多見於絲蟲病。

(3)氣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時,尿液呈爛蘋果味。

(4)酸鹼反應和比重

尿液的酸鹼改變可受疾病、某些藥物和食物的影響。尿液的比重與所含溶質的濃度成正比,受飲水量和出汗量的影響。

2.    掌握維持正常排尿功能的護理措施

1.維持正常的排尿習慣;2.液體攝入;3.運動;4.自我放鬆和隱蔽性;5.利用條件反射誘導排尿;6.健康教育。

3.    掌握尿瀦留、尿失禁的定義和護理

尿瀦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內而不能自主排除。

護理:1.心理護理;2.提供隱蔽的排尿環境;3.調整體位和姿勢;4.誘導排尿;5.刺灸法;6.熱敷、按摩;7.藥物治療;8.健康教育;9.導尿術。

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識控制或不受意識控制(膀胱括約肌喪失排尿自控能力),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護理:1.心理護理;2.皮膚護理;3.攝入適當的液體;4.外部引流;5.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導尿術。

4.    掌握導尿術的目的及注意事項

目的

(1)爲尿瀦留病人放出尿液,以減輕痛苦。

(2)協助臨牀診斷,如留取未受污染的尿標本做細菌培養;測量膀胱容量、壓力及檢查殘餘尿;進行尿道或膀胱造影等。

(3)爲膀胱腫瘤病人進行膀胱腔內化療。

注意事項

(1)用物必須嚴格滅菌,並嚴格按無菌操作進行,嚴防感染。

(2)保護病人自尊,耐心解釋,操作環境要遮擋。

(3)選擇選擇型號適宜的導尿管,插管時動作邀請柔,避免損傷尿道粘膜。

(4)爲女病人導尿時,應仔細辨認尿道口,尤其是老年女性。如導尿管誤入陰道,應更換導尿管重新插入。

(5)對膀胱高度膨脹且又極度衰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應超過1000ml,以防腹壓突然降低而引起虛脫;或因膀胱內壓力突然降低引起膀胱粘膜急劇充血而發生血尿。

5.    掌握留置導尿的目的和護理

目的

(1)搶救危重、休克病人時準確記錄每小時尿量,測量尿比重,以密切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

(2)盆腔內器官手術前應排空膀胱尿液,使膀胱持續空虛,避免術中誤傷。

(3)某些泌尿系統疾病於術後留置導尿管,便於引流和沖洗,並減輕手術切口的張力,促進切口的癒合。

(4)爲尿失禁或會陰部有傷口的病人引流尿液,保持會陰部的清潔乾燥。

(5)爲尿失禁病人進行膀胱功能訓練。

護理

(1)預防泌尿系統逆行感染。

a)   保持尿道口清潔

b)   每日定時更換尿袋,及時排空集尿袋,並記錄尿量,集尿袋及引流管的位置應低於恥骨聯合,防止尿液逆流。

c)   每週更換導尿管1次,硅膠導尿管可酌情延長更換週期。

(2)鼓勵病人多飲水,達到自然沖洗尿路的目的。鼓勵病人進行適當的活動或協助更換臥位。

(3)訓練膀胱反射功能,可採用間歇性夾管方式夾閉導尿管,每3-4小時開放1次,使膀胱定時充盈和排空,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

(4)保持導尿管引流通暢,注意傾聽病人的主訴並觀察尿液情況,發現尿液混濁、沉澱、有結晶時,應及時處理,每週尿常規檢查1次。

6.    熟悉膀胱沖洗的操作和注意事項

操作

(1)插入導尿管及固定導尿管均與留置導尿方法相同。

(2)若病人使用的是單腔導尿管或雙腔導尿管,沖洗前,需分離尿管與引流管,注意保持尿管與引流管口的無菌。

(3)用消毒液棉球消毒導尿管外口周圍。

(4)用無菌注射器將沖洗液注入膀胱,每次的沖洗量爲50~60毫升,借重力使液體迴流至尿袋中。

(5)沖洗完畢,用消毒液棉球消毒導尿管口和引流管口,連接引流管,記錄沖洗溶液的量及尿量。

注意事項

(1)向病人及其家屬解釋膀胱沖洗的目的和護理方法,並鼓勵其主動配合。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最好使用三腔留置導尿管,以保持相對閉合的引流狀態。

(3)沖洗時,如病人感到劇痛或不適或引流液有鮮血時,應停止沖洗,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