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問題及其預防

時間: 2011-02-22

 一、孩子會不會感覺統合有問題

    ●據調查,目前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人數大約要佔到學生總數的5%~10%。

    ●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不僅因爲學習的基本能力不足和注意力缺失而導致學習成績不佳,更爲嚴重的是,這些孩子在人生最重要的學習階段(0~12歲),將因一連串挫折而造成害怕學習和拒絕學習的態度,可能會影響他一輩子的生活。

    ●早期發現兒童感覺統合失調很重要,因爲學習技能障礙的原因往往就在於感覺統合失調,如果能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做好體能方面的準備和訓練,對孩子的成長將十分有益,而這一點恰恰是不少年輕父母所忽視的。

    在過去的幾年裏,上海醫科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教研室的研究人員圍繞着兒童學習困難展開了廣泛深入的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導致兒童學習困難的原因中,真正由於低能和學習無能所致者僅佔7%左右,92%左右的原因爲非智力因素,如情緒、興趣、意志、氣質、性格、心理控制源等。最近,他們又發現,感覺統合失調與兒童學習困難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其主要原因在於學習不良兒童的大腦細胞不能很好地將各器官感覺信息整合起來,從而影響其對身體內外的知覺作出反應。

    在兒童心理諮詢門診,有位小學生向醫生訴說了自己的苦惱:“我總是把p與q、b與d搞混,爸爸、媽媽和老師卻說我粗心,可我真的不是粗心,我仔細地看呀看呀,可最後還是搞反了,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對此,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的陸爲之醫師分析道:“這的確不是孩子的錯。人的大腦分成左右兩個半球,它們各有各的功能。習慣用右手的人,他們的優勢大腦在左半球。一般的孩子都在5歲前確立優勢大腦,如果優勢大腦遲遲未能確立,就會出現這個孩子遇到的情況,分不清p與q,b與d,還會把一個字的左右邊旁寫反,繫鞋帶、扣鈕釦、敲鼓等動作笨拙、不協調。日常生活中左、右手混用,或者原來是‘左撇子’的早年被強行糾正用右手的兒童,很容易出現上述問題。如果這孩子也屬於這種情況,應儘早確立他的慣用手。目前這孩子可以在用眼睛讀p、q、b、d的同時,請爸爸媽媽在他的背上寫一遍,多一個觸覺通道的信息,有助於他分清這些字母,必要時可接受感覺統合治療。

    無獨有偶,平時一向聰明活潑的斌斌學別的東西挺快的,可就是在掌握單詞、詞彙方面比較困難,默寫時常出現漏筆劃、錯別字等現象。如果把一個字出示給斌斌看10秒鐘後拿開,斌斌憑記憶只寫得出左邊部分,右邊部分他怎麼也默寫不出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類似斌斌這樣的孩子在兒童心理門診是十分常見的,這些孩子學習特別“辛苦”。醫生認爲,斌斌的問題是由於視知覺記憶不佳造成的,要通過感覺統合訓練和視覺記憶訓練,以改善其視知覺功能,提高學習效率。感覺統合失調是怎麼回事

    儘管不少家長對感覺統合這一詞彙並不陌生,何謂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失調是怎麼回事?孩子出現學習困難、不專心、適應能力差是不是感覺統合失調呢?這些問題對許多家長而言,仍是“一團迷霧”。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撥開這團“迷霧”。

    所謂感覺統合就是大腦將從身體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信息進行多次的組織分析、綜合處理,從而作出正確決策,使個體和諧有效地運作。大腦的不同部位,必須經過統一協調的工作,才能完成人類高級而複雜的認識活動,包括注意力、組織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理解能力。當大腦對感覺信息的統合發生問題時,就會發生運作失靈,稱爲感覺統合失調。

    也就是說人類的感覺系統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平衡覺、運動覺等如同一個個“通訊員”,將各種信息傳遞給“總司令部”──大腦,大腦對此作出協調、指揮。如果某一個“通訊員”開“小差”,無法正確有效地傳遞信息,就會出現某種徵兆。

    二、如何預防兒童出現感覺統合失調

    提出感覺統合學說的美國着名心理學家艾麗絲博士認爲:七歲以前,人腦像一部感覺處理器,對外界事物的感覺,主要來自於感覺印象。兒童在這一階段經常動個不停,忙於尋找各種感覺刺激,很少用大腦去思考問題,這一階段是他們的感覺運動發展期,所以當孩子處於這個階段,如能通過適當的運動以獲得感覺運動的經驗,那麼對日後讀書、寫字等認知學習、保持穩定的情緒以及適應社會所需具備的感覺統合能力等,都將有極大的幫助。

    事實上,不少年輕父母都是在孩子學齡期出現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手腳動個不停被誤認爲是多動症,才帶孩子去看心理諮詢門診的。上海心理諮詢中心兒童心理衛生專家忻仁娥教授指出:“早期發現兒童感覺統合失調很重要,因爲學習技能障礙的原因往往就在於感覺統合失調,如果能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做好體能方面的準備和訓練,對孩子的成長將十分有益,而這一點恰恰是不少年輕父母所忽視的。”一般而言,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胎位不正所產生的固有平衡失常;

    ?活動空間太小,爬行不足所產生前庭平衡失常;

    ?早產或剖腹產,造成觸覺學習不足;

    ?保護過度或驕縱溺愛,造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

    ?過早用學步車,造成前庭平衡及支撐力不足。

    那麼,如何預防兒童出現感覺統合失調呢?

    忻教授認爲:“預防首先要從孕期保健開始做起,準媽媽在孕期生活一定要有規律,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孕期準媽媽的工作節奏較快,始終處於一種緊張的心理狀態,會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同樣,飲酒、吸菸、狂歡等也會對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其次,圍產期的保健也十分重要。剖腹產出生的兒童比順產兒童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比例高一倍,這是因爲剖腹產出生的兒童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很容易對觸覺的強弱分辨不清。另外,出生時如出現臍帶繞頸、窒息等現象,往往也是誘發因素。再次,兒童出生後要多多參加各種活動。有些住高樓的孩子往往難得下地活動,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比例就比較高;也有的孩子習慣於玩電動化玩具,與傳統的玩具相比,他們手指等部位的精細動作鍛鍊得較少,也容易發生感覺統合失調;還有的孩子沒有經過爬的階段,就直接進入跑、走的階段,軀幹、四肢及左右腦的協調能力沒有得到充分鍛鍊,也容易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總之,要提倡孩子多參加各種運動,勤動手、動腦,加強精細動作的鍛鍊。”要重視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的心理護理

    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在接收外界信息方面確實存在着一定的障礙,但他們的內心也是十分敏感的,他們需要父母的幫助和一定量的感覺統合訓練來提高感覺統合能力,那麼,對於這類孩子,家長在心理護理方面又要注意些什麼呢?忻教授建議:“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對一些異常行爲有所警覺,不要對孩子惡聲惡氣或滿臉怨氣,孩子是否真的感覺統合有問題,這需要經專業人員的鑑定,家長可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並進行訓練。這樣,家長就不會把孩子學習技能障礙誤以爲是粗心大意。其次,感覺統合失調是功能性的,經過訓練是能夠得到糾正的,因此家長對此不必憂心忡忡,要有耐心幫助孩子,並保證一定數量和時間的感統訓練。在家裏,家長也可開展一些初步的練習,比如教孩子拍皮球、跳繩,或者讓孩子沿着地板的縫隙筆直地走,做平衡動作,這些活動能協助專業人員鞏固感覺統合訓練的效果。再次,有些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周圍一丁點的響聲也會使他分心,一般家長對此都不能理解。因此,家長要充實有關兒童心理髮展和感覺統合方面的知識,耐心地幫助、訓練孩子逐步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如果再次出現分心的現象,家長要及時提醒,以防止其進一步發展成壞習慣。”如何促進孩子感覺統合能力協調發展

    有關專家認爲,感覺統合失調確實會造成孩子動作技巧不成熟、動作協調性不夠等現象,但這些現象也有可能是由於孩子本身發展較慢,或者還沒有達到成熟年齡,或者還在發展、學習某項動作,表現得不夠熟練而已,因此,對孩子的異常表現不能一概而論,究竟是發展步調較慢?還是孩子存在着生理、心理問題?這需要由專家作鑑定。另外,感覺統合訓練也絕不是“萬靈丹”,並非孩子所有的問題都能用感覺統合訓練來解決。當然,對於年輕父母而言,如何促進孩子感覺統合能力協調發展,仍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因爲兒童在8歲以前神經的可塑性很強,家長如能把握時機,在此期間發掘孩子腦功能的優勢,誘導其發揮長處,改進短處,將使其終生受益。以下是給年輕父母的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一)觸覺方面

    1.多愛撫孩子:情緒穩定及人際關係的建立,均依賴於安定的觸覺系統,而愛撫是促進觸覺系統安定的有效方法。

    2.提供乾淨、自由的遊戲空間:讓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觸周圍物品,別老把嬰兒放在學步車或嬰兒車內,使其喪失爬行和用手觸摸環境的機會。

    3.對觸覺防禦過當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們洗臉、洗澡或睡覺前,以手或柔軟的毛巾輕輕地觸壓或按摩孩子的手、腳或背部。

    4.對觸覺遲鈍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軟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喚醒其觸覺;另一方面,可以給孩子玩有毛感的玩具,讓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增進觸覺識別能力。5.對觸覺過分依賴的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習慣,父母不要採用高壓或恐嚇的方式來糾正這些習慣,而應該先適當地滿足孩子對觸覺的需要,以加強親子間的關係,使孩子有安全感,然後纔要求他們逐漸改掉這些習慣。

    (二)前庭平衡方面

    1.善於用搖籃。

    2.多提供騎木馬、坐電動玩具、滑滑梯、盪鞦韆、跳彈簧墊等活動。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現頭暈等反應時,家長仍應讓他們參與上述活動,但要適度,要加強保護,並給予心理上的支持。

    (三)肌肉關節動覺方面

    要重視孩子的運動,孩子玩弄或舔咬自己的手、腳,摔東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從事有益的活動。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因爲事後收拾麻煩,或怕孩子碰傷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動,而應以積極的態度使孩子得到適當的活動。

    (四)精細動作方面

    1.嬰幼兒期要提供豐富的觸覺刺激。

    2.在上小學前,家長應讓孩子有許多塗鴉、剪貼、捏泥巴和粘土、扣鈕釦、握筆、做簡單家務的機會。

    (五)視知覺方面

    1.豐富嬰兒期的視覺刺激。

    2.提供有益的視知覺玩具:如積木分類、卡片配對、走迷津、玩拼圖等。

    (六)聽知覺方面

    1.對聽知覺辨別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訓練孩子閉目傾聽環境中的聲音,或讓他們帶上耳機聽故事錄音帶,以提高他們對聲音的敏感度。

    2.對聽知覺過濾能力差的孩子:消極的做法是,在孩子學習的場所,控制不必要的噪音;積極的做法是,在有背景音樂的環境中訓練他們注意傾聽,並辨別主題音樂。

    3.對聽覺記憶能力不佳的孩子,可帶孩子多做“聽命令做動作”“聽指示畫圖”“複誦數列”或“朗誦文章”等遊戲,讓他們學習將所聽到的話有組織地儲存在腦中,然後再將這些知覺印象有條理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