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埋箍術狙擊晚期習慣性流產

時間: 2012-04-18
宮口鬆弛表現爲習慣性晚期自然流產和反覆早產。多是因爲先天發育不良,部分人與生產裂傷有關。依靠患者流產史、擴宮試驗、宮腔鏡輔助造影及陰道四維彩超綜合診斷。傳統的孕後3到4個月進行宮頸環扎效果不好,容易感染流產。陳鳳林院長在2005年度發明了治療宮頸鬆弛的新術式—宮頸埋箍術
典型病歷I:
         患者和女士,32歲, 1996年與丈夫結婚,婚後性生活和諧,採用工具避孕。2001年起有生育要求,先後五次妊娠,均於孕20周時無明顯誘因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及下腹墜痛,半小時後自然流產,確診爲“宮頸鬆馳”,其中三次妊娠孕15周於當地醫院行“宮頸縫扎術”,均告失敗。2006年8月12日,孕前在我院實施宮頸埋箍術。術後6個月自然受孕,現在已經懷孕28周,已經渡過既往20周流產的關口。
        附:                   
                  
                                   典型病歷II:
        患者張女士,32歲,曾有2次22周流產病史,2006年4月1日在我院行擴宮試驗: 6.5號擴宮器能順利通過,印診“宮口鬆弛”宮頸口機能不全。隨行宮頸埋箍術,術後4個月自然受孕,現在懷孕34周。         典型病歷III:
        張麗傑,女,27歲,妊娠25周自然流產一次,2006年擴宮試驗8號順利通過,診斷爲宮頸機能不全,晚期流產1次,2006年4月行宮頸埋箍術,現在已經懷孕38周,已經住院待產。         典型病歷IV:
        雷常梅,8次流產,早期自然流產3次,晚期自然流產5次。行宮腹聯合子宮縱隔切除+埋箍+免疫治療。已經分娩獲得活嬰。
                          

                        習慣性流產典型病例--山東衛視--主講:陳鳳林

        發表日期:2007年9月4日

上一篇:先兆早產的症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