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琴 成都中醫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南充教育中心 護理專業
08 級 4 班
指導老師: 張良春
摘要目的:總結新生兒黃疸的觀察和護理經驗,方法:通過對36例新生兒黃疸的觀察,分析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36例新生兒黃疸均找出原因,及時治療,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結論:加強新生兒黃疸的觀察和護理,有助於儘快找出原因,及時治療,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2008~2009年收治新生兒黃疸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生理性黃疸27例,病理性黃疸8例。36例均在第1次家訪即嬰兒出生7天內發現嬰兒有黃疸,向其家人講解黃疸的有關知識,注意觀察嬰兒的精神狀態,吃奶情況以及嬰兒黃疸的顏色、部位等變化。2周後家庭訪視27例新生兒黃疸自行消退,確定爲生理性黃疸,8例新生兒仍有黃疸,顏色加深,嬰兒一般情況良好,查血清膽紅素>12mg/dl。通過詢問病史,家族遺傳史以及觀察嬰兒一般情況,考慮黃疸與母乳餵養有關,向其家人建議隔次母乳餵養1周,3天后8例新生兒黃疸下降,2周後黃疸消退,確定爲母乳性黃疸。1例新生兒仍然較重,黃疸指數爲18mg/dl,再次與家長溝通,發現家長未給予重視,沒有隔次母乳餵養,認爲小兒吃奶正常,再三向家長耐心解釋,打消顧慮,取得配合,減少母乳餵養的次數, 醫囑給與藍光照射及藥物退黃治療,6周後嬰兒黃疸消退。
新生兒黃疸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有關:①膽紅素生成較多,新生兒每日生成膽紅素約8.8mg/kg ,而成人僅爲3.8mg/kg。②肝功能發育未完善。③腸肝循環的特性:初生嬰兒的腸道內細菌量少,不能將腸道內的膽紅素還原成糞膽原、尿膽原;腸腔內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較高,能將結合膽紅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結合膽紅素,後者又被腸吸收經門脈而達肝。
新生兒黃疸的觀察和護理
密切觀察病情:瞭解患兒的胎齡、分娩方式、母嬰血型、體重、餵養及保暖情況;詢問患兒體溫變化,大便顏色尿液顏色的變化,其可反映黃疸輕重變化,新生兒溶血病引起的黃疸,尿液呈醬油色;糞便由淺黃轉爲白色,應考慮膽道閉鎖引起的黃疸。注意皮膚黏膜、鞏膜的顏色,若新生兒黃疸從鞏膜,頭面部,逐步擴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顏色加深,說明黃疸逐漸加重,應引起高度重視.根據患兒皮膚黃染的部位和範圍,估計血清膽紅素的近似值,評價進展情況。注意神經系統的表現,如患兒出現拒食嗜睡、肌張力減退等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表現,立即通知醫生,做好搶救準備。觀察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如存在胎糞延遲排出,應予灌腸處理,促進胎糞及膽紅素排出。
餵養:黃疸期間常表現爲吸允無力、納差,應耐心餵養,按需調整餵養方式如少量多次,間歇餵養等,保證奶量攝入。
健康教育:使家長了解孩子黃疸的情況,取得家長的配合;若爲母乳性黃疸,輕度可囑繼續母乳餵養,如吃母乳後仍出現黃疸,可改爲隔次母乳餵養逐步過渡到正常母乳餵養。若黃疸嚴重,患兒一般情況查,可考慮暫停母乳餵養,黃疸消退後恢復母乳餵養。若爲紅細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蠶豆及其製品,患兒衣物保管時勿放樟腦球,並注意藥物的選用,以免誘發溶血。發生膽紅素腦病者,注意後遺症的出現,給予康復治療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