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餵養和舒適護理

時間: 2013-01-13

嬰兒餵養和舒適護理

    節目導視:嬰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發展階段,此期的小兒由宮內生活向宮外生活過渡,生活方式和所處的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嬰兒科學而精心的養護,不僅促進嬰兒生理和精神的正常發育、成長,而且爲其一生的健康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片作爲護理院校兒科護理教學的輔助教學工具,從臨牀實際出發,重點介紹了嬰兒生理特徵、嬰兒的餵養和舒適護理的知識。

   一,正常新生兒的生理特徵。出生臍帶結紮到生後28天的小兒稱新生兒,新生兒出離母體從剪斷臍帶的瞬間就開始了獨立生命活動。但是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差,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引起疾病。爲了小兒能健康的成長必須知曉新生兒的生理特徵:

    一,新生兒外觀。新生兒出生後皮膚表面薄層白色的胎紙,瞬間胎紙吸收後皮膚呈粉紅色。在2—3天時,皮膚又逐漸變黃,一至兩週左右紅色消失,恢復到正常的膚色。這種現象稱爲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新生兒的皮膚細嫩,毛細血管豐富,防禦能力較差,容易被損傷引起細菌感染,發生膿皰瘡。

   新生兒頭顱較大,約佔身長的四分之一。顱骨尚未完全閉合,形成前囟,約18個月前囟閉合。

    二,新生兒呼吸。

    剛出生的新生兒由於呼吸中樞不完善,呼吸節律快,每分鐘30—50次,頻率不規則,常出現呼吸暫停現象,呼吸幅度淺而不易觀察。但隨着月齡增加,呼吸逐漸趨於平穩。

    三,新生兒脈搏。

    新生兒脈搏主要觀察頸動脈的波動,頻率較快,平靜時新生兒脈搏每分鐘約爲120—140次。

    四,新生兒體溫。

    新生兒正常體溫在36—37度之間,如果低於35.5度或者高於37.5度則爲異常,新生兒體溫中樞發育不健全,控制血管收縮的自主神經功能也不健全。皮下脂肪層較薄,飽暖能力較差,因此新生兒的體溫易受外界影響,必須注意保溫。

    五,新生兒睡眠。

    新生兒每天睡眠時間較長,約15—20小時,以後睡眠時間逐漸縮短。

    六,新生兒排便。

    新生兒出生後12小時內排尿,排尿次數雖月齡增加和減少。新生兒出生後12—24小時內排出胎便,呈暗綠色、粘稠、無臭味。生後3—4天,大便變爲黃色泥狀。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大便爲金黃色、泥狀,具有特殊的甜酸臭味。

    七,新生兒體重。

    體重是小兒各器官組織及體液的總重量,通過測量體重判斷新生兒的體格生長,尤其是營養狀況是否正常。同時體重也是兒科臨牀計算用藥量、輸液量的重要依據,正常新生兒體重爲2.5—4公斤。按體重計算用藥量公式爲每日或每次劑量等於每日或每次每公斤體重所需要的量,乘以小兒體重。體重的測量,將電子秤放於平穩處,接好電源,打開電源開關,顯示屏幕讀數爲零。爲了避免新生兒受涼,可以包裹後測量體重。其讀數減去包裹的重量即是新生兒的體重,體重值記錄後關上電源開關。

    八,新生兒身長。身長是指從頭頂到足底全身的長度,通過對新生兒身長的測量可以評估小兒的體格生長狀況。小兒出生時身長約爲50釐米,身長的測量將標準身長測量牀放於平穩處,使新生兒仰臥於測量牀中線上,助手使其頭扶正,頭頂接觸頭板,測量者一手按住小兒的膝部,使雙下肢伸直,緊貼測量牀,一手移動足板,使其緊貼小兒兩側足底,並於底板相互垂直。當測量板兩側數字相等時讀數,並記錄。

    九,新生兒頭圍。頭圍的大小與腦和顱骨的發育有關,正常新生兒頭圍平均34釐米,頭圍的測量:測量者將軟尺零端固定於新生兒一側眉弓上緣處,軟尺經枕骨粗隆及另一側眉弓上緣回到零點,讀數記錄。

    十,新生兒胸圍。

    胸圍反映胸廓骨骼、肌肉、軟組織和肺部的發育程度,同時也是嬰兒營養狀況的一個指標。新生兒出生時胸圍比頭圍小1—2釐米,平均32釐米。隨着年齡的增長胸廓的橫徑增大,到1歲時胸圍就等於頭圍,以後胸圍就超過頭圍。胸圍的測量:測量者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在新生兒胸前乳頭下緣,右手拉軟尺使其繞經右側後背,以兩肩胛骨下緣爲準。經左側而回至零點,讀數記錄。測量胸圍時應在新生兒平靜的狀態下,取平靜呼吸氣的中間測量較爲準確。

    二,新生兒游泳。

    新生兒游泳是指出生後的新生兒應用特製游泳項圈在責任人的看護下進行的游泳,新生兒在水中自主的進行全身運動,增加各關節、韌帶和肌肉的活動強度,增加肺活量,並通過視覺、聽覺、觸覺、溫度覺、平衡覺等綜合信息傳遞,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良好的刺激和生理效應,促進全身系統的成熟與發育。

    一,新生兒游泳的意義。

    1、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增加食慾。

    2、有助於胎便的排出,加快新生兒黃疸的消退。

    3、增加肺活量。

    4、鍛鍊肢體和關節運動功能。

    5、提高抗病能力。

    6、幫助建立正常的睡眠節律。

    7、增加親子交流,促進親子感情和心理髮育。

    8、增強皮膚抵抗力及皮膚的舒適度。

    二,新生兒游泳的必備條件。

    1、Apgar評分大於八分的足月兒。

    2、胎齡在32周以上的早產兒。

    3、體重在1800克以上的低體重兒。

    4、出生最好一天後開始游泳。

    5、新生兒家長對新生兒游泳有良好的認知,並樂於接受和配合者。

    三,新生兒游泳操作。

    1、操作者的準備。應由經過專門培訓獲得相關權威部門頒發的嬰兒游泳師證書的人員進行操作。操作前應洗手,指甲長短適度、光滑,以防傷及新生兒皮膚。

    2、新生兒準備。新生兒游泳鍛鍊應在哺乳一小時後進行爲宜。也可在新生兒沐浴後進行。游泳前臍部沾好防護護臍貼。

    3、物品準備。游泳中心的室內溫度應爲28—30度,游泳池應保證一人一水一薄膜,將泳池放入純淨水,水溫調至38度左右,水深60釐米左右。根據小兒頭部直徑大小選擇適當型號的泳圈。嬰兒泳圈的型號分爲小號、中號、大號和加大號四種。小號泳圈內徑爲7.5釐米,外徑爲33釐米;中號泳圈內徑爲8.5釐米,外徑爲33釐米。大號泳圈內徑爲9釐米,外徑爲35釐米。加大號泳圈內徑爲10釐米,外徑爲37.5釐米。泳圈的使用應根據嬰兒的頸圍大小選擇。小號泳圈適用於0—2個月嬰兒,中號泳圈適用於3—5個月嬰兒,大號泳圈適用於6—8個月嬰兒,加大號泳圈適用於9個月以上嬰兒。

    檢查是否漏氣?粘扣和保險暗釦是否牢固?準備好沐浴用物可播放悅耳的音樂。

    4、操作過程。

    一,檢查並覈對新生兒。

    二,操作者用左手拖住新生兒頸背部,右手握住雙足,使新生兒呈半臥姿勢。助手協助套好游泳圈,檢查下頜、下頦部及耳部是否處於預設位置,粘扣和保險扣是否牢固。

    三,操作者託取新生兒並將其緩慢放入水中。記時。

    四,做游泳操。活動肩關節,操作者雙方握住新生兒的上臂,按照節拍前後外展內收,擺動上臂八次。活動肘關節,操作者雙手握住新生兒前臂,按節拍使肘關節屈伸八次。活動腕關節,操作者雙手握住新生兒的腕關節,拇指放在新生兒手掌根部,即大小(16:28與及肌)處,食指及中指放在手背關節處,使其腕關節有節奏的屈伸八次。按摩上肢肌肉羣和關節,操作者雙手拇指在內測,其餘四指在外側,自上而下輕柔按摩肩關節,肱二頭肌、肘關節、(16:57撓狀肌)、腕關節各八次。活動髖關節,操作者雙手握住新生兒的大腿,有節奏的上下內收外展,擺動八次。活動膝關節,操作者雙手握住新生兒的小腿,有節奏的使膝關節屈伸共八次。活動踝關節,操作者將食指及中指放在新生兒的足根部前後,拇指放在對側,使其踝關節有節奏的屈伸共八次。按摩下肢肌肉羣和關節,操作者雙手拇指在內側,其餘四指在外側。自上而下輕柔按摩肩關節、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各八次。放鬆運動,操作者雙手在水裏擺動,讓水產生波浪,小兒自由活動。

    4、泳後整理。游泳結束後將新生兒抱出游泳池,除去泳圈,擦乾身體。在操作檯上取下護臍貼。墊尿布,包好包被。

    四,新生兒游泳的注意事項。

    1、嚴格選擇適宜游泳的對象。

    2、入水前仔細檢查泳圈的密閉性,確保新生兒的安全。

    3、游泳中,操作者用目光和愈演愈新生兒進行交流,消除恐懼感,使小兒達到身心愉悅。

    4、游泳操的動作應該輕柔、規範。

    5、游泳爲每次兩次,每次10分鐘。

嬰兒餵養和舒適護理(二)

    節目導視:

     三,嬰兒餵養。

    1歲內小兒生長髮育最快,尤其是剛出生的新生兒,各種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不易滿足營養需要量。合理餵養是提高新生兒質量、保證正常發育的關鍵。這一時期提供母乳餵養,4個月後合理添加輔食極爲重要。

    (一)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是父母給予小孩最好的食物和關懷,母乳是小兒最理想和必須的營養品。

    1、母乳餵養的優點。母親的乳汁中含有的營養素最適合小兒的消化吸收,含有的抗體能提高小兒抵抗疾病的能力,含有的神經營養因子可促進小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提高智力水平,這些優點都是其他乳製品不可替代的。母乳餵養時通過小兒與母親皮膚頻繁接觸、目光的對視,母親撫摸和溫柔的話語增加與小兒的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有助於促進小兒的身體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對母親的健康也是有利的。另外母乳餵養還有餵養方便、母乳溫度適宜,不宜污染、省時、經濟等有優點。

    母乳餵養的護理。護士應向孕婦宣傳母乳餵養的好處,排出各種因素的干擾,鼓勵孕婦增加母乳的信心,提高餵養能力。護士應指導新媽媽們合理飲食,適量活動,充足睡眠,精神愉快。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乳汁分泌。護士還應指導其家人爲母子創造溫馨的生活環境,在產後半小時就可以讓小兒早吸吮,促進媽媽乳汁的分泌。出生一個月內的小兒可以按需餵養,即小兒飢餓和媽媽感覺奶脹時可以餵奶。出生兩個月的小兒可以每2—3小時餵奶一次。餵奶前,母親給小兒把尿後洗手,用溫水毛巾清潔乳頭如乳暈,餵養時母親保持舒適的餵奶姿勢,通過採取座位姿勢,使乳汁排出通常。母親抱起小兒,其頭、肩部枕於母親一側上肢的肘彎部。用手拖住小兒的臀部,使其緊靠母親的身體,斜臥在母親懷裏,母親用另一手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放在乳房上下方,手掌托住乳房。當小兒張大嘴時,將整個乳頭和大部分乳暈瞬時植入小兒口中,兩側乳房先後交替進行哺乳。每次儘量使一側乳房排空後再換另一側。如果母親身體虛弱,可以採取側臥姿勢給小兒餵奶。餵奶後將小兒直立抱起,其頭部靠在母親的肩上,母親輕輕拍着小兒的背部,幫助小兒排出吸入胃內的氣體。然後將小兒右側臥位放在牀上,預防吐奶。母乳餵養是辛苦的,但也是有收穫的。精心的餵養會使小兒茁壯成長,等小兒長到4—6個月時,應開始添加輔助食品,逐漸減少哺乳次數。小兒10—12個月大時,可以完全停止餵母乳。

    3、判斷母乳餵養的效果。

    (1),可以聽到小兒吃奶的咽乳聲。

    (2),小兒吃奶後安靜入睡。

    (3),小兒按時、適量排泄軟質糞便。

    (4),小兒健康成長。

    如果母乳不能滿足嬰兒成長的需要,就必須添加一部分其他代乳品。添加代乳品時通常要採取兩種方法:補授法,補授法指補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即母乳餵養次數不變,每次先餵母乳,將兩次乳房吸空後再根據嬰兒需要補充補授法。多在母乳分泌量確實不足而無法改善,因而體重增加不滿意,以及某些情況不能完全由母乳餵養時使用。

    代授法,代授法指用代乳品一次或數次代替母乳的方法。在乳汁足夠但因特殊原因不能完全承擔哺餵,不得不實行部分母乳餵養時可以選用。每日母乳餵養次數最好不少於三次,這樣的方法也稱爲混合餵養或部分母乳餵養。

    儘管母乳是小兒最有營養的食物,但在下列情況下是不能實施母乳餵養的。

    (1),母親患有疾病。如艾滋病、重症心臟疾病、腎臟疾病、精神病、智力低下、癲癇等。

    (2),母親服用最小兒有害的藥物期間,如服用抗癌藥物、磺胺製劑、可卡因、抗凝學藥等。

    (二)人工餵養。

    鮮牛奶是實施人工餵養的最佳奶類,調配牛奶主要爲稀釋、加糖、煮沸三個過程。在餵奶前要根據小兒周齡給予不同程度的稀釋,使其落蛋白、礦物質的含量降低,減輕嬰兒消化道和腎臟的複合,稀釋比例可參考此表。稀釋後的牛奶要加入5—8%的糖,以增加熱量,彌補乳糖含量低的不足。在食用前一定要煮沸消毒,以達到滅菌,使落蛋白分子變小,易於消化的目的。鮮牛奶一般煮沸3—4分鐘爲宜,如果煮沸過久則破壞了奶中的維生素、酶和脂肪酸等物質。除煮沸的方法外,還可用水浴法進行滅菌。水浴法就是將牛奶置於奶瓶中隔着水蒸,水沸5分鐘即可。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配方奶粉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在不斷實施母乳餵養時許多家長選用和母乳的營養素含量非常相近的配方奶粉餵養嬰兒,根據嬰兒的月齡和奶粉的配比說明,按溶劑與水配比,保證嬰兒的正常營養需要。

    人工餵養方法。

    餵養前,母親洗手取出清潔消毒的奶具配奶,選用合適的奶嘴,奶嘴的軟硬度與奶嘴孔的大小應適宜。

    哺餵前應將乳汁滴在操作者手腕掌側測試,若無過熱感則表明溫度適宜,餵奶時嬰兒選擇安靜、舒適的地方,母親懷抱嬰兒坐下,將小兒頭部放於一側肘彎裏用前臂托起嬰兒背部,並用手穩妥的抱託嬰兒臀部,使其呈半座位。將奶瓶輕輕放入嬰兒口內,奶瓶呈傾斜位,使奶嘴及奶瓶的前半部充滿乳汁,以防止小兒在吸奶的同時吸入空氣。小兒吃飽後將奶嘴從其口中抽出,將其直立抱起,一手扶住其背部,一手扶住其頭頸部,並輕拍其背部至有嗝打出。將小兒放於牀上,整理好衣被。沸水消毒是一種有效殺死病菌的方法,將用過的奶具分別清洗乾淨。放入乘好沸水的消毒鍋內煮沸5—10分鐘,用筷子將奶瓶夾出,將水分滴乾。然後蓋好奶瓶蓋,放置於乾淨的地方,以備使用。

    (三)輔助食品的添加。

    隨着小兒月齡的增長,單純乳類食物餵養已經不能滿足小兒的成長需要。四個月以後要逐漸添加輔助食品,以保障小兒的身心健康。添加輔食的目的,一是補充乳類營養的不足。隨着嬰兒消化系統酶分泌的逐漸的成熟,胃容量的增加、牙齒的萌出,小兒對營養的需求不斷增加,母乳中所含有的鐵、維生素等均不能滿足小兒生長髮育的需要,需另外給予補充。

    二,有利於食物性狀的轉換。食物從流質、半流質飲食向固體食物的轉換,有利於訓練小兒的咀嚼功能,滿足小兒的食入量,在增添輔食的過程中,使小兒對各種食物味道逐漸適應,併產生興趣,爲斷乳打小良好基礎。

    三,促進小兒生長髮育。增加輔食的同時,食具也從奶瓶轉變爲匙、碗,不僅鍛鍊了小兒的進食自理猛烈,也在進食中增加了與父母和他人的交流,有利於小兒智力和情緒的正常發育。

    輔食添加原則:

    一,添加方式。輔食質和量的改變應循序漸進,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細到粗,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

    二,添加時機。輔食的添加應在小兒身體健康時進行,天氣炎熱或患病期間應減少輔食量或暫不添加輔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三,食物質量。添加的食品應單獨製作,不要以成人食物代替輔食,以保證質量。

    四,注意觀察,每次添加新食品後要注意觀察小兒的大便有無異常,以掌握其消化情況。輔食的添加順序,1—3個月可以用水果汁、菜湯。4—6個月可添加米湯、米糊、稀粥、蛋黃、魚泥、豆腐。7—9個月可以添加粥、爛面、餅乾、蛋、魚、肝泥、肉沫等。10—12個月可以添加軟飯、麪條、饅頭、麪包、豆製品、碎肉等。

   嬰兒餵養和舒適護理(三)

    節目導視:

   四,嬰兒沐浴。皮膚是嬰兒的第一保護層,也是人體的最大器官。嬰兒,尤其是新生嬰兒皮膚內皮脂腺尚不發達,不能幫助抵禦桿菌類的侵襲,嬰兒的皮膚十分薄嫩,易受到乳汁、汗液、大小便等的污染,所以嬰兒皮膚的清潔衛生十分重要。而皮膚清潔最好和最徹底的辦法就是沐浴,沐浴能促進嬰兒體內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從而促進嬰兒的生長髮育。沐浴可以豐富對嬰兒的皮膚刺激,有利於嬰兒的感知覺發展。沐浴的過程是建立嬰兒信任與安全感的過程,沐浴時大人溫柔的話語、輕輕的撫摸、親暱的眼神以及水流的波動都會讓嬰兒得到全身心的滿足。嬰兒沐浴的時間應根據嬰兒自身的情況以及環境溫度靈活掌握,新生兒在出生後即可沐浴,以後可每日一次。

    (一)沐浴前的準備。環境準備,室溫應在28—30度之間,提高室溫可用空調,也可用電暖氣或其他取暖設備。護士準備,護士着裝整齊,不要佩戴手錶、戒指、手鐲等金屬類用品,以防刮傷或硌傷嬰兒。物品準備,浴盆、浴架、水溫計、小毛巾兩條、大浴巾一條、沐浴露、潤膚油、柔溼巾、小木梳。臍帶未脫落前應備棉籤75%酒精,臍帶粉或護臍貼、爽身粉、滴眼液,5%柔痠軟膏、換洗衣服、單子或小被、尿布等。

    (二)沐浴操作步驟。

    一,護士接嬰兒到沐浴室。沐浴一般選擇在哺乳前或哺乳後1—1.5小時,以避免因反覆變換體位而引起嬰兒嘔吐。

    二,調試水溫。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用水溫計測水溫,水溫冬季以38—40度爲宜,夏季以37—38度爲宜。水深以8釐米爲宜。

    三,打開嬰兒包被,脫去衣服。檢查嬰兒全身皮膚情況,用浴巾包裹嬰兒,在操作檯上整理嬰兒包被、衣物等待用。

    四,洗練。將小毛巾用手浸溼後稍擰乾兩次對摺,再對角折成三角形。用小毛巾的一角擦試嬰兒的眼部,由內側擦向外側,再用另一角以同樣方式擦試另一隻眼睛。其餘兩角分別擦試嬰兒的鼻子和嘴部。將用過的毛巾各角折向內面,用新翻開的兩個四分之一面分別擦試嬰兒的面部,以鼻爲中央分界線分別向兩邊擦試。

    五,洗頭。抱起嬰兒用左手托住其頭頸部,用左臂及腋下夾住嬰兒臀部及下肢。用左手拇指與中指分別將嬰兒的雙耳廓折向前方,並輕輕按住,堵住外耳道口,避免水流入嬰兒的耳朵裏。用右手拿小毛巾沾沐浴露爲嬰兒洗頭。如爲新生兒洗頭時,不要用力觸及囟門。頭頂部如有皮質結痂或雪凝塊,可用小木梳輕輕梳理去除。洗淨後用毛巾擦乾。

    六,將嬰兒放回操作檯上。

    七,向浴盆內滴入5—10滴嬰兒沐浴露,輕輕攪拌均勻。

    八,將嬰兒放在浴架上,讓助手或嬰兒家人站在嬰兒頭側,囑其用雙手握其嬰兒雙手。

    九,用另一條小毛巾爲嬰兒洗浴。順序依次爲頸部、對側腋下、上臂、肘、下臂、手。頸側腋下、上臂、肘、下臂、手。胸部、腹部、外陰部,對側腹股溝、大腿、窩窩、小腿、足部。脛側腹股溝、大腿、窩窩、小腿和足部。

    十,以右手從嬰兒前方握住其左肩部及腋窩部,使其頭頸部扶於護士的右前臂,用小毛巾沾水爲嬰兒清是後頸部及背部和尾部。

    十一,洗畢。迅速將嬰兒從浴盆中抱出,放於操作檯的大浴巾上,包裹並擦乾全身。

    十二,對於新生兒應用沾有75%酒精的棉籤消毒斷端臍輪。用粉撲在嬰兒皮膚皺褶處輕塗爽身粉。

    十三,墊好尿布,爲嬰兒穿好衣服,包好包被。

    三,注意事項。

    1、要保持適宜的室溫。

    2、嬰兒沐浴用具應專用,以防交叉感染。

    3、應選用嬰兒專用沐浴露或用清水沐浴。

    4、塗爽身粉時動作要輕柔、防止粉塵刺激嬰兒口鼻。

    5、嬰兒沐浴一般在5恩—10分鐘內完成爲宜。

    6、注意保持適當水溫。

    7、注意觀察嬰兒全身情況。

    8、應與嬰兒進行情感交流。

    五,嬰兒撫觸。

    嬰兒皮膚是最大最基本的感覺器官,約有500多萬個感覺細胞,能接受外界的多種刺激。如溫度覺、觸覺、痛覺、味覺等,這些感覺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後,通過神經及體液作出應答。良性的刺激可對神經系統起到正面作用,尤其是嬰兒期對皮膚的各種良性刺激可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因此撫觸是通過撫觸者的雙手對被撫觸嬰兒的皮膚各部位進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和接觸,讓大量溫和良好的刺激經過皮膚的感受器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達到強體健身的目的。

    (一)嬰兒撫觸的目的。

    1、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

    2、促進血液循環。

    3、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4、促進嬰兒情緒的調適和各種感覺的統一。

    5、改善睡眠。

    6、刺激淋巴系統、增強抵抗力。

    7、增進親子關係。

    (二)撫觸前的準備。

    環境準備:房間溫度以28度以上爲宜,要播放輕柔而舒緩的音樂。

    用物準備,嬰兒沐浴用品:潤膚劑,春季可用潤膚露、脂肪乳,夏季可用爽身粉、潤膚露,冬季可用潤膚露。

    撫觸者準備,洗手保證手清潔、柔軟,無其他裝飾,以免刮傷嬰兒皮膚。撫觸前用潤膚劑潤滑並溫暖雙手。操作者要保持心情愉快。

    嬰兒準備,撫觸宜在嬰兒洗澡後睡眠前或兩次哺乳期間進行,宜在不疲勞、無飢渴、無煩燥的情況下進行。

    (三)撫觸操作步驟。將嬰兒置於操作檯上,用大浴巾包裹嬰兒全身或着衣平臥。一,撫觸前額。雙手輕抱嬰兒頭部,兩拇指平行相對,置於嬰兒眉間部位,指腹從比跟向上滑動交替八次。在眉上方兩拇指平行相對,從中間向兩側平移至髮際,共撫觸六次。在其上方同法做六次。

    二,撫觸下顎。雙手豎起,從嬰兒枕部抱住其頭部,用兩拇指指腹從下頜前端向上輕撫至耳垂前。每次都應使嬰兒嘴角上翹呈現微笑狀,共做六次。

    三,撫觸頭部。右手四指併攏,微彎曲托起嬰兒一側頭部,左手四指併攏,食指、中指四指指腹從嬰兒前額髮際終點偏左向上、向後滑動,止於嬰兒右耳後乳突處,並輕輕按壓,共做六次。在其外側仍從髮際置耳後乳突處滑行六次,再從顳骨到耳後乳突處滑行六次。換手,同法進行嬰兒左側頭部撫觸。

    四,撫觸胸部。撫觸胸部前應使嬰兒全身皮膚暴露,除去浴巾或脫去衣服,撫觸者再次潤滑雙手,握住嬰兒內緣部位。將左手食中指指支平放於胸部的外下側,並向右側胸部的外上方滑動,止於右側肩部。同法,撫觸右側胸部。胸部撫觸時應避開乳房。

    五,撫觸腹部。撫觸嬰兒髖部,右手四指併攏,從嬰兒右側髖部上方的腹部出發,向上滑行,經臍周至左側髖部上方,右手復原。左手同法,雙手共連續撫觸六次。

    六,撫觸上肢。操作者雙手塗潤滑劑,交替自肩滑向手,使左右手的拇指都落在嬰兒的手心共六次。再自近心端向遠心端按捏肌肉羣及關節共六次。

    七,撫觸手部。操作者兩手握住嬰兒的一隻手,兩拇指的指尖在嬰兒手心相對,自手心近心端向遠心端交替滑動六次,食指、中指在手背側滑動六次。操作者用拇指、食指、中指三個手指自嬰兒指根部到指尖提滑六次。

    八,撫觸下肢。手法同上肢。

    九,撫觸背部。操作者將嬰兒翻身側臥。雙手四指併攏,將指腹置於脊柱兩側,由中央向兩側平行滑動。肩背部、腰部各六次。雙手自上而下,再從頸部到腰部滑行六次。

    十,撫觸臀部。操作者將雙手放於嬰兒臀部輕揉。

    (四)撫觸後的整理。

    一,給嬰兒穿好衣服、包好包被。

    二,整理用物。

    三,必要時記錄。

    (五)撫觸注意事項。

    1、撫觸時操作者要全身心投入,手法輕柔流暢,保持於嬰兒的目光交流和語言交流。

    2、撫觸應從輕開始,慢慢增加力度。

    3、撫觸宜每日兩次,每次10—15分鐘。

    4、如嬰兒出現哭鬧、肌張力增高,膚色變化或嘔吐等現象應停止撫觸。

    小兒的生命質量關係到祖國的未來和人類的希望,維護小兒的身心健康是兒科護理人員的神聖職責和努力方向,讓我們以敬畏生命的情懷走進他們,讓我們以慈母般的熱情溫暖他們,用我們精湛的護理技術呵護幼小的生命,用我們的雙手托起每個家庭明天的太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