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嬰幼兒消化不良腹瀉

時間: 2012-01-12
嬰幼兒由於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容易因胃腸感染或者飲食不當、消化不良出現腹瀉。
一旦出現腹瀉或者又嘔吐,當爹當孃的都會很揪心。擔心是有道理的,因嬰幼兒腹瀉容易導致脫水、消瘦,尤其是年齡小的容易出現嚴重脫水還會危及生命。但是一般的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如大便次數每天不超過10次,大便量不多,一般不必過於擔心,可以通過食療或者其它簡易方法康復。其實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佔了很大的比例,其特點是大便如水樣或蛋花樣,或僅見便溏,可以有輕微腥臭味或者餿味,通常不會很臭。次數一般不超5次/天,無發熱等其它症狀。一般早上第一次大便量多,而後面的量逐漸變小。出現該情況,有很多家長會急着抱着小孩上醫院,很多醫生尤其在鄉鎮醫院的醫生,常常會予靜脈輸液處理,我發現有的還會給小孩用抗生素治療。其實嬰幼兒腹瀉有很多並不是細菌感染導致,並不需要抗生素治療。其實大便常規檢查可以協助明確診斷。
很多寶寶是可以通過簡單方法康復的,下面簡單介紹如下:
1.西醫治療:
嬰幼兒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一般不主張使用抗生素,應以預防脫水、糾正胃腸功能紊亂爲主;沒有出現脫水症狀-如眼眶凹陷、皮膚乾燥、缺乏彈性、口渴,嘴脣乾紅等,不必靜脈輸液。無脫水或者輕度脫水,大便次數10次以下/天,又無嘔吐者,可以考慮口服補液--市面上可以買到“QRS口服補液鹽”,是一種很簡便實用的預防脫水的配方,裏面含有糖鹽、可以補鉀、碳酸氫鈉,而且無特殊異味,小孩愛喝。同時使用微生物製劑--媽咪愛或者金雙歧類以補充腸道有益菌,調整胃腸功能,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菌羣失調;
思密達--保護道粘膜、止瀉。這種情況如果使用抗生素往往容易導致腸道菌羣失調。
2.中醫中藥治療:
就我的臨牀體會,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中醫中藥治療效果甚佳,如果辨證論治得當,往往比上述西藥方案還有效。
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臨牀上常常辨證爲:脾胃虛寒或者脾虛溼困或兼有食積。治療當以健脾消食,化溼止瀉爲主。常用的中成藥有-參茯苓白朮散、嬰兒健脾散。但是應當指出:嬰兒健脾散裏面由於含有人工牛黃(性寒涼礙胃、可以清熱解毒)反而不利於脾胃虛弱的患兒,本人不瞭解廠商在其配方中用人工牛黃的用意是什麼,是按西醫原理認爲人工牛黃可以消炎、排出胃腸道毒素?但是按中醫理論辨證顯然不利於健脾胃,確實在臨牀上的療效似乎也大打折扣了。我曾經給嬰幼兒用過嬰兒健脾散,但是效果不佳,後來我在其原有配方基礎上做了增減,然後給小孩服用。後來嘔吐腹瀉在服用自擬配方一天後痊癒。組方如下:
炒白朮10  砂仁5  木香5 後下   蘇葉5  炒扁豆10   陳皮3  茯苓10 炒麥芽10  炒谷芽 10
上方含有扁豆,先天性G-6PD缺乏(溶血性貧血患兒)禁用,此味去掉。 水煎服,1.5碗水煎成近半碗一天分2-3次服用,如果小孩不愛喝,可以與媽咪愛或者複合維生素B口服溶液一起,可以增強療效,並起到矯味等作用。
但是大便惡臭,脣紅、發熱等出現熱證不用。如果出現感冒症狀,證見流涕、噴嚏、兼有嘔吐等胃腸型感冒用藿香正氣液治之。
嬰兒腹瀉不管什麼原因導致,注意讓小孩多喝水,這樣一方面有利預防脫水,還有利於毒素排出。
如果嬰幼兒出現嘔吐,不能正常進食,腹瀉量多、頻繁並且在10次/天以上,或者出現膿血便並出現發熱,煩躁等症狀,通常是感染性腹瀉(尤其是秋季度腹瀉、小兒痢疾),應當及早到醫院診治。
如儘早做大便常規及細菌培養、血液常規,協助明確診斷-這點很關鍵。以免盲目使用抗菌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