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煩惱事件

時間: 2011-01-11

        冬天來了,有紛飛的雪花和熱鬧的節日,但也有專屬於冬日的煩惱事件,身爲年輕媽媽的您,一定不希望這些事情影響了美好的親子時光吧。來看看這些事情都是怎麼發生的,更重要的是,怎樣把它們遏制在萌芽中。     發熱:退燒與“三護”並重

    在冬天,看看兒科門診的熙熙攘攘就知道了:哪兒來那麼多發燒的孩子!其實,這與天氣變化造成的感冒、氣管炎乃至肺炎等感染性疾患增多有關。此時家長能做的,第一就是配合大夫積極規範地治療疾病,還有就是主動關注發燒的併發症,特別對體溫在39℃以上的寶寶。臨牀上不難看到這樣的不幸孩子,他們的呼吸道感染性疾患治好了,卻留下了失明或失聰甚至心臟受害等後遺症!遺憾之處就在於父母和大夫的心思幾乎全用到了如何退燒方面去了,而忽視了“三護”。     ★ 護眼  一些孩子發燒時眼睛緊閉、眼屎增多,逐漸出現鞏膜(白眼球)乾燥,隨後黑眼仁(醫學上稱爲角膜)混濁、穿孔甚至失明。原來在發高燒過程中,體內的養分消耗很大,特別是導致維生素A不足,加上細菌感染,鞏膜就會因營養障礙而變得乾燥,繼續發展下去,整個眼球發白而混濁。所以,當孩子發熱時,家長就要採取必要的護理措施。如用乾淨的毛巾擦淨眼屎,再滴入一兩滴眼藥水,保護角膜不受細菌感染。同時,給孩子多安排一些富含維生素A的餐點,如雞蛋、牛奶、豬肝、胡蘿蔔、魚類等。此外,隨時注意觀察孩子的眼睛,一旦發現有異常,立即就醫,以防止因角膜軟化穿孔導致失明的惡果發生。     ★ 護耳  發燒的孩子容易出現中耳炎的症狀,因爲人的咽部與中耳之間有一條通道(耳咽管)。孩子的發育特點造成了咽部一旦有感染竈存在,細菌就會很順利地通過耳咽管抵達中耳。所以,對於發燒的病孩,如果出現夜間啼哭、頻繁摩擦單側耳朵或訴說耳心疼痛、部分聽力喪失、外耳道有膿液流出等症狀,要想到中耳炎,需要及時就醫。一旦耽擱,病孩就有可能喪失部分聽力。     ★ 護心  兒科醫生提醒家長,多種病毒可以引起兒童心肌炎,其中以感冒病毒對12歲以下的孩子最有“親和力”。因此,父母要學會捕捉病毒性心肌炎的信號,兒科醫生將其歸納爲三大要則,即察臉色、看呼吸、摸脈搏。    ① 察臉色:由於病毒侵犯心肌,使身體缺氧,孩子的體溫雖不高了,但臉色卻總變不過來,氣色發灰、眼眶發青、口脣青紫;     ② 看呼吸:平時孩子只有在跑跑跳跳時才氣喘吁吁,而感冒後只要稍一活動就大喘氣,出現胸悶、心前區痛、心慌、氣短、長出氣等徵象;     ③ 摸脈搏:如果孩子處於安靜狀態,而脈搏超過每分鐘120次或少於60次,都屬於異常,若摸着脈搏感覺跳了幾次就出現較長的間歇,更要提高警惕,這很可能是心肌炎的一大徵象——心律不齊。當懷疑爲心肌炎時要讓孩子多多休息。    驚厥:緊急應對7原則

    驚厥,生活中常叫“抽風”,多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作時輕者眼球上翻、手腳抽動,重症可突然不省人事、兩眼緊閉或半開、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口角抽動、面部及四肢甚至全身肌肉持續性強直……每次發作數秒鐘到幾分鐘,然後進入昏睡狀態,有的幼兒可反覆發作,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     抽風太令人恐慌了!但這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是多種疾病伴隨的症狀,比如流行性腦膜炎、腦炎、中毒性腦病、重症肺炎、敗血症等,冬季正是這些疾病的其高發季節。一旦發生抽風,那麼孩子的病情耽誤不得。不過,在沒有到達醫院以前,家長應懂得給予必要而且正確的簡單處理。處理措施可以歸納爲以下7大要則:    ★ 千萬不要驚慌,更不要將正在抽風的患兒抱起,拼命使勁晃動頭部,大聲喊叫他,而是要將他平放牀上,頭偏向一側,鬆開上衣鈕釦,保持呼吸道通暢,以免嘔吐物吐出不暢造成窒息或吸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    ★ 抽風頻繁不止時,用紗布纏好壓舌板放在孩子上下牙之間作墊子,以免咬傷舌頭。也可用鋁匙柄外裹乾淨手帕代替壓舌板。如果牙關緊閉,應緩慢操作,不可用暴力,以免損傷牙齒及牙齦。    ★ 保持環境安靜,減少對病孩的惡性刺激。    ★ 高熱者可給物理降溫,用溫水反覆擦洗頸部、腋下及全身,並用冷溼毛巾放在接近頭部的地方。    ★ 暫停餵食喂水,待病情穩定後酌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 用手指甲使勁掐人中穴(鼻脣溝上方)、合谷穴(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處),一般抽風即可停止。    ★ 迅速送醫院急救,並向醫生訴說抽風開始的時間、次數、持續時間、抽搐部位、兩眼是否凝視或斜視、大小便有無失禁等,爲醫生尋找病因提供證據與線索。    喘息:重在避開過敏原

    喘息是哮喘病兒的主要症狀,此外還伴有氣急、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等。冬季發作率高。治療要點是遵守醫囑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及抗炎藥物,前者如氨茶鹼、優喘平、喘樂寧等,後者如強的鬆等,必要時酌情給予氧氣吸入。其實,哮喘的預防更重要:    ★ 積極防治感冒。冬季感冒高發,往往成爲哮喘發作的導火索。    ★ 避免或減少室內的過敏原。潮溼的環境有利於塵蟎生長繁殖,故浴室、廚房等要安裝通風設備以增加通氣量,去除室內可產生溼氣的物品,如魚缸;居室內儘量不鋪地毯,如果鋪設地毯務必定期洗滌。另外,定期清洗玩具、門、窗簾與其他軟性傢俱,更爲重要的是設法減少牀上的塵蟎數量,因爲孩子在牀上呆的時間最長,可以用密封罩、套將牀墊、枕頭套起來,並定期更換枕頭,每星期用50℃以上的熱水清洗一次牀上用品。    ★ 避開寵物,如貓狗等。據重慶市有關機構調查,該市哮喘病20年之間增加了3倍,與近年來的寵物熱有關。    ★ 減少黴菌吸入,保持室內乾燥,開窗通風。使用除溼器,使室內相對溼度保持在25~50%之間。    ★ 使用殺蟲劑定期殺滅蟑螂,不給孩子用羽毛製品(被褥、枕頭、冬衣)及蠶絲製作的衣被。    ★ 減少各種花粉的吸入,在花粉較多的季節裏,日間、午後不要外出,如果要外出一定戴上口罩。    ★ 多吃抗氧化維生素(如維生素C、E等)以及芝麻、核桃、海帶等含鎂豐富的食物,適當限制鈉鹽與海鮮的攝入。    ★ 不要在孩子面前或居室內吸菸。    ★ 提倡母乳餵養,嬰兒出生後的最初6個月內最好吃母乳,生後3個月內不宜進食蛋類,1歲之內不要吃蛋清。    ★ 嚴格控制室內裝修材料的質量,不用大量的人造板與顏色漆。新房須經空氣質量檢測合格方可入住。    燒燙傷:安全之弦莫鬆弛

    冬天,大人孩子呆在屋內的時間較多,而家庭中能導致燒燙傷的熱源不少,如各種熱湯、開水、滾燙的油等,還有蒸汽、正在燃燒和剛熄滅的爐竈、使用中的熨斗、點燃的香菸等,故冬季的醫院裏常可見到燒傷、燙傷的病兒。更糟糕的是,大多數家長一看到孩子受傷就嚇蒙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想着趕緊送醫院。其實,如果剛剛燙傷時在家做一些早期應急處理,會幫助減輕孩子的疼痛,並減少餘熱造成深部組織的損傷。    ★ 初步處理:孩子燒燙傷後首先要探察受傷的情況,先用剪刀剪開衣袖或褲腿暴露傷處,如皮膚髮紅,或起了水泡並明顯感覺疼痛的,屬於淺度,那麼立刻用乾淨冷水或冰水浸泡或沖洗15~30分鐘,可使水腫減輕,滲出減少。用冷水浸泡沖洗後,可以使創面的一些毒性物質減少,對傷面的續發性損傷也就減輕了。當然,如果燒燙傷面積大,程度也比較深(如皮膚已經破裂),則不宜用冷水沖洗或浸泡,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 注意事項:如果燒燙傷部位在顏面、頭頸部、會陰部等,由於部位特殊,即使傷處面積不大,也可能會出現併發症,這時除用清潔冷水緊急處理外,爲防止發生休克,可以給患者喝些淡鹽水,補充血容量,防止休克。記住,燒燙傷後,千萬不要使用不科學的偏方或土方,如給傷處塗抹醬油、醋、鹼、牙膏或紫藥水之類的東西,這樣不但不能減輕傷情,而且會繼續刺激傷面,加深受傷程度,增加感染的機會,到醫院後也給醫生的診治造成了困難。    ★ 面對2~4歲的孩子:因爲這些孩子剛學會走路不久,又很頑皮和好奇,自我保護能力很差,所以很容易被燒燙傷。家長要採取措施來保護小寶寶,比如:將開水瓶放在孩子夠不着的地方;不讓幼兒隨便進出廚房,以免抓翻或摔入熱油、湯鍋中,或觸摸熱爐竈引起燒燙傷;使用熱水器、電熨斗、電暖氣時要有大人在場,並置於兒童不能觸及的地方;絕對不允許孩子玩打火機、火柴、煤氣爐;電暖器周圍安置防護罩,不準孩子在旁邊玩耍或打鬧,也不可單獨將孩子留在屋內。此外,冬天使用熱水袋也有講究,最好在寶寶未上牀前事先放入,待寶寶進被窩時被單已完全暖和了。如果繼續保暖,要在熱水袋外面包一層毛巾,不要直接貼在寶寶肉體,以免燙傷。此外,熱水袋溫度以50℃以下爲宜。    “中暑”:保暖過頭惹事端    現代家庭對嬰幼兒的照顧往往是十分周到了,所以生凍瘡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事,而保暖過頭引起的“中暑”——悶熱綜合徵,卻成了另一冬季的煩惱。冬季“中暑”多見於2~10個月的嬰兒,主要表現爲高熱、抽搐、大量水樣或血水樣稀便、吐奶,重則可發生昏迷,出現永久性損害或功能障礙。那麼,如何纔算科學保暖呢?    ★ 孩子的衣物不宜穿得過於厚重,要以不影響手、足活動和呼吸爲前提,事實上孩子只要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就足夠了。聰明的父母應當給孩子提供更多手、足活動的機會,不斷強化手——足——腦之間的聯繫,有利於孩子的智力開發。    ★ 經常出門沐浴日光。過度保暖不利於孩子增強抗病和耐寒能力。如果害怕孩子被冷風吹着而整天緊閉門窗,會造成室內空氣不流通,使寶寶抵抗能力減弱。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很少出門,就會缺乏日光照射,容易患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進一步削弱其抗病能力。    ★ 嬰幼兒不宜使用電熱毯取暖。因爲電熱毯是持續供熱,如果孩子全身捂得很嚴實,散熱不好,體溫就會隨着被窩內的溫度不斷上升,引起高熱和大量出汗,時間一久就會對孩子的循環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出現冬季“中暑”。嬰幼兒容易發生冬季中暑的原因,還與其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健全,對外界氣溫的適應性較差有關。特別是出生後150天以內的嬰兒,產熱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熱又較爲緩慢,這種產熱和散熱的不相協調,使嬰兒容易出現高熱。    窒息:全是大意闖的禍    聽說過嗎,一位年輕媽媽晚上睡覺不小心,致使孩子悶死在被窩裏!多可惜啊,令人扼腕!不要以爲這是聳人聽聞的傳說,從醫學角度看,這是完全可能的:被褥、枕頭等物件堵塞了孩子的口鼻,引起窒息而致命。細究起來,全是母親缺乏經驗和粗心大意惹的禍。爲此,以下生活要點不可不知——    ★ 不要只爲了孩子睡得暖和,就給他蓋上一牀大被子,或與大人同睡,或讓孩子自己獨睡。小兒蓋大人的被褥,容易堵住口鼻,引起窒息。     ★ 給嬰兒夜間餵奶,不要怕孩子受涼而躺在被窩裏喂,這樣媽媽容易睡着。一旦睡着了,則不知不覺間將乳房壓在孩子的口鼻上。最好坐起來在清醒狀態下餵奶。    ★ 母子最好同室不同牀,另給孩子安置一架小牀,放在母親身邊。    ★ 若孩子喜歡趴着睡,那一定要多長一雙眼睛盯着孩子的動靜,因爲小寶寶的頸部肌肉無力而頭部又較重,萬一嘔吐或有物體堵住了口鼻,會因爲無力轉頭而窒息。    只要避免了這些煩惱事,冬天一樣會有快樂的時光,安逸、平靜地過幾個冬天,寶寶就長大啦!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