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瀉的寶寶

時間: 2011-04-11

目前小兒腹瀉,應用各種抗生素的現象非常普遍,而實際上小兒腹瀉約一半以上爲病毒所致,或者由於飲食不當引起。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抗菌藥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羣,引起菌羣紊亂,加重腹瀉。近年來出現了許多生態製劑,如雙歧桿菌製劑、整腸生、培菲康、乳酸菌素片等。這類藥物是以扶植腸道正常菌羣爲目的,通過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長,間接達到殺死病菌的效果的,而且無副作用的。當然對於嚴重的痢病,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也是必要的。
  
腹瀉患兒不應禁食
  以往患兒腹瀉,比較強調限制飲食,或乾脆禁食。理由是讓胃腸道得以休息,並認爲禁食後,腹瀉會減輕。近年來,專家們認爲禁食有害無益。特別是在腹瀉大量丟失水分的情況下,會加重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進食太少,小兒處於飢餓狀態,會引起腸蠕動增加和腸壁消化液分泌過多而加重腹瀉。所以,現在學者們認爲,腹瀉時不必禁食,應多補充水分,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粥、麪條、牛奶、肉湯之類。只要孩子能吃,精神好,給予適當的飲食,孩子即使腹瀉次數多一些,也會逐漸好起來的。
一般每日大便3次以上,並且是稀便就稱之爲腹瀉。醫生提醒說,夏季是腹瀉病的高發季節,由於引起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需要針對病因採取相應的措施,千萬不能一腹瀉就用抗生素,否則會造成不良後果。
  細菌性痢疾
  病因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人在食用了被痢疾桿菌污染的食品或飲用了被污染的飲料等就可能發病。痢疾桿菌進入體內後,侵入結腸黏膜上皮細胞,破壞細胞的屏障,使結腸黏膜發生潰瘍、脫落、出血。
  症狀 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腹痛。結腸黏膜潰瘍、脫落、出血形成的膿血與腸道內的糞便一起排出,呈膿血樣大便。患者有肛門墜脹、大便想拉又拉不出的感覺。這是因爲痢疾桿菌主要侵犯乙狀結腸和直腸,人的直腸壁內有脹滿感覺感受器,炎症會對感受器產生刺激,使人總有便意,但每次排出的量並不多,醫學上稱裏急後重。對策 腹瀉患者,特別是出現膿血便者要及時化驗大便,一旦確診要及時用抗生素治療。有痙攣性腹痛者,不可隨意使用解痙劑或抑制腸蠕動的藥,以免導致大量毒素和細菌滯留在腸道而加重中毒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菌痢病人特別是兒童,沒有腹瀉症狀,卻表現爲高燒、嗜睡、面色蒼白、四肢厥冷、陣陣抽風、血壓下降等症狀,通過糞便化驗才證實是患了菌痢,這便是中毒型菌痢。由於中毒型菌痢來勢兇猛,在發病初24小時內變化急劇,延誤診治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在夏季遇到突發高燒、血壓下降、呼吸循環衰竭而找不到病因時,即使沒有腹瀉也要警惕是中毒型菌痢,可採用灌腸的方法獲取糞便進行化驗來確診。
 病毒性腹瀉
  病因 大多由輪狀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病毒直接侵襲腸黏膜,使受損的腸絨毛變平變短,吸收面積減少,吸收功能發生障礙而導致腹瀉。
  症狀 大便稀薄。兒童的病毒性腹瀉,大便會稀得像蛋花湯似的,每天五六次,同時會伴有發熱和食慾減退。
  對策 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同時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服用口服補液鹽。此外,要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清淡食物,如麪條、米粥、肉湯等。因爲進食太少,患者處於飢餓狀態,會引起腸蠕動增加和腸壁消化液分泌過多而加重腹瀉 不潔食物引起腹瀉
  病因 食物被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污染後變質,人體攝入這些食物後發病。
  症狀 糞便稀軟或呈水樣,排出量大,每日數次甚至十數次,極易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這種腹瀉是細菌毒素引發細胞分泌功能亢進、大量腸液聚積於腸腔所致。患者常伴有噁心、嘔吐、左下腹痛等症狀。
  對策 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腸道感染的藥物,以抑制腸道細菌而達到止瀉的效果。有人急於服用止瀉藥,認爲只要止住腹瀉就好了。其實不然。因爲服用止瀉藥後,表面看來大便次數減少了,腹瀉緩解了,但這樣會使病原微生物滯留在腸道內不被排出,導致細菌等產生的大量毒素被腸黏膜吸收,引起嚴重後果。
 受冷引起腹瀉
  病因 食入過多冷飲冷食、在空調房穿露臍裝,或在健身運動後洗冷水澡等都容易引起腹瀉。
  症狀 有臍周疼痛、腸鳴,排出稀水樣黃便。多數患者排出幾次後可自愈,也有多達十來次的。
  對策 這種腹瀉是因腸道受到寒冷刺激後蠕動加快,進食的水分來不及吸收,形成稀便排出體外。預防的關鍵是注意腹部保暖,進食冰箱冷食要有節制。疼痛厲害時可以用些解痙藥或收斂藥。如水瀉次數較多,可以口服補液,以補充水、鹽。不必使用抗生素。
兒腹瀉多見於夏秋兩季,在排除受細菌感染的腹瀉外,主要就是因餵養不當引起的腹 瀉。由於天氣變化太快,驟熱驟涼,未按時添加輔食,餵養不定時,食物變化種類太多,量 或多或少,使小兒胃腸道不能適應,消化不良而致腹瀉,此時除注意增減衣着、藥物的治療 外,調整餵養方法也非常重要。

牛乳餵養的嬰兒腹瀉時,要根據腹瀉、嘔吐、食慾和消化的情況,確定飲食治療的方法 。如病情較重,每日腹瀉超過10次,並伴有嘔吐、應暫停牛奶,禁食6~8小時,最長不超過 12小時。禁食應保證充足的水份供應,如可喂葡萄糖淡鹽水、胡蘿蔔湯、焦米湯、紅茶水等 。間隔時間及量可同喂牛奶時,或根據嬰兒的需要隨時少量哺餵。減輕嬰兒胃腸道的負擔, 使之充分休息。待情況好轉,逐漸改服米湯、沖淡的脫脂牛奶、稀釋的牛奶、高壓奶等至完 全好轉恢復原來的飲食。如嬰兒腹瀉不嚴重,僅比正常多2~3次,無嘔吐,可暫喂1~2日米 湯,而後喂水或米湯沖淡的奶。奶量可視病情先按1/2後按1/3等,使腸道逐步適應。當大便 正常後可改服全奶。如嬰兒偶然出現腹瀉可將奶沖淡喂1~2天即可恢復正常奶量。沖淡奶可 用米湯,因米湯沒有發酵作用,減少酸對腸道的刺激,有利於腹瀉的恢復。米湯含的營養成 分比水高。腹瀉期,無論病情輕重,輔助食品一律停止添加,至痊癒後再逐一恢復。腹瀉(包括腸炎)是小兒特別是嬰幼兒的多發病之一。目前並非所有的腹瀉病兒都須住院,大部分在家中服藥治療和護理。因此家長應掌握一些護理腹瀉病兒的知識。  腹瀉小兒應調整飲食。如正在添加輔食的孩子要暫停輔食或減少次數與輔食量。幼兒應停止喂含油肉多的食品。小嬰兒如有母乳應儘量吃母乳。  有噁心嘔吐的孩子,除了應給易消化的食物外,要少量多次,緩慢喂水餵飯。當腹瀉嘔吐特別嚴重時,可以少餵食物1~2次,現在不主張長期禁食,因爲那樣對小兒不利。
 對嘔吐不甚嚴重的腹瀉小兒,應少量多次喂口服補液鹽衝的水,現在各醫院所採用的成分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統一制定的。對於輕,中度脫水只要堅持餵哺,脫水一般可以糾正。對於尚未發生脫水的孩子腹瀉不久就開始給口服補液鹽,可以防止或減少脫水酸中毒的發生。如果家中沒有這種補液鹽,可以用米湯或開水加適當的鹽代替,每500毫升液體加鹽1克左右(像APC藥片那麼大)。對於新生兒、早產兒及2-3個月的小嬰兒喂補液鹽水要適當控制用量 注意皮膚護理。嬰幼兒特別是嬰兒,皮膚嬌嫩,腹瀉時排出的大便形狀不同於正常大便,一般酸性較強,而且大便次數多,若不及時更換尿布,則大便就會粘在肛門周圍、外陰及臀部。這樣幾個小時後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臀紅,嚴重者可致臀部皮膚糜爛。因此,尿布必須勤換、及時換,每次便後要將皮膚的大便洗淨,並且擦乾皮膚,在天氣熱的時候,可以把臀部加以暴露。也可適當在臀部塗一些對皮膚有保護作用且沒有刺激性的油,或油膏,如清魚油,液體石蠟油,鞣痠軟膏等。臀紅和其他疾病一樣,要以預防爲主,早發現,早治療。千萬不要使臀部發展到皮膚糜爛的程度(護理上叫三度臀紅) 要注意觀察小兒的精神狀態、腹瀉及嘔吐次數、大便的形狀(水分多少、顏色、有無粘液及膿血)、有無小便並儘量估計尿量,是否口渴、煩躁,皮膚的彈力(在腹部臍附近用雙手拇指將皮膚捏起,然後再放開,正常皮膚迅速展平,恢復原狀,脫水時,則皮膚展平很慢)。前囟未閉的也可觀察它是否下陷或彈力降低,口脣是不是乾燥。如出現異常現象,就是出現了脫水。有經驗的家長還可以看看小兒口脣是否發紅,呼吸是否比較深長,如果有,說明出現了酸中毒。事實上脫水和酸中毒多是同時存在的。當出現上面所說的應當送醫院治療。注意口腔護理,經常保持口腔清潔,因此時的病兒有時發熱,常喂糖水,口腔內細菌使糖發酵,有時使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口腔及全消化道菌羣失調,容易發生黴菌病。  因此,最好在每次喂糖水或食物後,可給少量白開水,如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發生小兒腹瀉時,家長不要着急,首先要觀察孩子有無脫水,還要學會估計脫水程度。
  輕度脫水:一般小兒容易煩躁、愛哭、口渴、哭時眼淚減少,尿量也相應減少。兩眼窩稍凹陷,皮膚略乾燥,捏起後回縮減慢。
  中重度脫水:小兒精神差,煩躁不安或嗜睡,重者出現昏迷,四肢軟弱無力,哭時無眼淚或口舌乾燥,兩眼窩明顯凹陷,尿量明顯減少或無尿,皮膚捏起後回縮很慢,小兒突然明顯消瘦,體重減輕約3%-10%,甚至更多。1. 米湯口服液:取米湯500毫升(約1斤裝的啤酒瓶)細鹽1.75克(約半啤酒瓶蓋)。
2. 糖鹽水:取白開水500毫升(約1斤裝的啤酒瓶)細鹽1.75克(約半啤酒瓶蓋)加白糖10克(約2小勺)。
   用法與用量: 1. 預防脫水:選擇以上任何一種液體,按每千克體重約20-40毫升,4小時內服完。以後能喝多少給多少。 2. 輕度脫水:選擇以上任何一種液體,按每千克體重50-80毫升。例如:11個月小兒,體重約9千克,總液量應450-720毫升,4個小時內服完。口服補液同時可以配合一些消化道藥物,如媽咪愛、思密達、乳酶生等。家庭治療期間一定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果腹瀉次數和量增加,出現頻繁嘔吐、高燒不退應及時找醫生治療。
寶寶不用吃藥的腹瀉療法
 1、揉拇指  
  讓寶寶平躺在牀上或仰臥在媽媽懷抱裏,媽媽一手拿着寶寶的手,使寶寶掌心向上;另一隻手食指、中指固定寶寶的大拇指,用自己拇指的螺紋面順時針方向推摩寶寶的拇指螺紋處,至少推摩100圈。
  2、推食指
  寶寶仰臥位,媽媽用左手拿住寶寶的手掌,掌心側向;右手食指與中指一起配合拉着寶寶的拇指,(儘可能遠離食指)然後用自己拇指的橈側順着寶寶的食指橈側(外側)從指尖推向指根,做100次。
  3、摩腹部
  寶寶平躺在牀上,媽媽將一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用三指指腹在寶寶腹部繞圈按摩,每次3~5分鐘。
  4、揉臍
  寶寶平躺,媽媽用掌根或中指端(注意指甲要短而平)由輕到重揉寶寶的肚臍部位,每次3~5分鐘。
  5、揉龜尾
  寶寶俯臥位(年齡或月齡小者,不採用俯臥位,可由媽媽抱着,頭部向上,面部及胸腹部朝向媽媽),媽媽以一手的中指端作爲接觸面,在寶寶的尾骨端作指揉法,約300~600次。
  6、推七節骨
  寶寶俯臥或抱起,媽媽以一手的拇指外側作爲接觸面,沿後背正中線從尾骨端推向頭頂端,約5釐米長。推600次。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薺菜湯: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薑茶飲:取綠茶、乾薑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溼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烏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淨晾乾,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胡蘿蔔湯:取鮮胡蘿蔔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  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  每日分2~3次。最後提示(寶寶腹瀉時儘量不要喝白水,因爲它不含有電解質,達不到補液的目的。)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