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上有一點溼疹和新生兒黃疸

時間: 2012-02-16

給你換尿布時,發現你屁股這裏有一點點的紅斑點,好像是溼疹,不過聽說很多小孩都會這樣的,你現在只是屁股這裏有一點,症狀算是輕的,可能是我們給你衛生工作做的好吧,每天都要給你擦洗身體,而且還給你抹了強生的牛奶潤膚露和強生的痱子粉,每天都弄的乾乾淨淨噴噴香香的,所以纔沒有長溼疹吧哈哈。不過以後要加強給你換尿布的頻率了,現在是24小時換3次左右(看情況,看你尿的多不多,沒大便有時就少換了),看來以後要加強次數了,只要一看到你那紙尿布鼓起來就給你換哈哈,不過也挺心疼的,那尿布要1元多一張呢,有時候你調皮剛給你換上去,都還沒弄好呢,你又尿了,哎這種情況總不能不給你換吧,得只能浪費一張了。

不過長輩們都說小孩不要弄的太乾淨沒事的,像現在這樣每天擦洗身體很容易得感冒的,現在新生兒3個月之內還好點,寶寶的自身免疫力強,一般不容易得感冒,過了3個月後寶寶一不小心,一點點的着涼就會感冒的,所以說寧可少給寶寶洗一次澡,髒一點沒關係,要是感冒了那麻煩就更大了,不但要花很多錢,還要受很多的罪,聽說寶寶掛針都是掛在頭上的,其他地方的脈不好找。哎以後看來真的要給你少洗澡了,免的感冒,想想如果有一天發明一種防感冒的疫苗那就好了。

噢還有一點那個很多人都說的新生兒黃疸症狀,你好像沒有啊,可能是太健康的原故哈。

PS:下面是網上找的資料

 黃疸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一種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症狀和體徵。某些肝臟病、膽囊病和血液病經常會引發黃疸的症狀。通常,血液的膽紅素濃度高於2-3mg/dL(34-51)時,這些部份便會出現肉眼可辨別的顏色。

症狀
  1、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被黃染,唾液一般不變色。
  2、尿和糞的色澤改變。
  3、消化道症狀,常有腹脹、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泄或便祕等症狀。
  4、膽鹽血癥的表現,主要症狀有:皮膚瘙癢、心動過緩、腹脹、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頭痛等。   1、黃疸伴發熱見於急性膽管炎、肝膿腫、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症、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發熱而後出現黃疸。
  2、黃疸伴上腹劇烈疼痛可見於膽道結石、肝膿腫或膽道蛔蟲病;右上腹劇烈疼痛、寒戰高熱和黃疸爲charcot三聯症,提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脹痛可見於病毒性肝炎、肝膿腫或原發性肝癌。
  3、黃疸伴肝大,若輕度至中度腫大,質地軟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見於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或膽道阻塞。明顯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結節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肝癌。肝腫大不明顯而質地較硬邊緣不整表面有小結節者見於肝硬化。 新生兒黃疸症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週內可能出現皮膚黃染,這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沉積在皮膚 表面所致,醫學上稱之爲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發生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處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黃疸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使膽紅素的代謝出現異常,它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並容易與生理性黃疸相混淆。病理性黃疸分爲: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黃疸可由細菌和其他病原體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體、弓形蟲等;非感染性黃疸有溶血性黃疸、膽道閉鎖和遺傳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外,還有一種新生兒黃疸稱爲母乳性黃疸。其特點爲:黃疸程度較生理性高,黃疸持續時間長,有的可持續三個月之久。但嬰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引起黃疸的其他病因可發現。停餵母乳後3天,黃疸下降明顯。母乳性黃疸與腸道重吸收膽紅素有關。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引起膽紅素腦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診斷母乳性黃疸必須首先排除病理性黃疸。   當血液中的紅血球死亡,紅血球中血紅蛋白(Hemoglobin)的血紅素(Heme)會於肝臟的庫弗氏細胞(Kupffer cells)及脾臟被轉化爲膽紅素。膽紅素經肝臟處理後,隨膽汁分泌至十二指腸,最後透過消化系統,與糞便一同排出體外。   肝前性黃疸/溶血性黃疸:當大量紅血球被分解時出現的黃疸病症。 由於紅細胞破壞增加,膽紅素生成過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黃疸。   肝後性黃疸:當肝臟無法正常排除膽紅素時出現的黃疸病症。肝內或肝外膽管系統發生機械性梗阻,影響膽紅素的排泄,導致梗阻性(阻塞性)黃疸。
  此外,還有肝細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膽紅素的正常代謝而發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怎樣識別新生兒黃疸?

  仔細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區別孩子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對於治療十分重要。父母可以根據以下的特點來識別: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其特點:①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②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峯,以後逐漸減輕。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④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髮育正常。⑤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如果孩子的黃疸屬於這種情況,父母即不必擔心。
  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①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②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峯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③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④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⑤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可併發膽紅素腦病,通常稱“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就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   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時,父母要注意:
  (1)判斷黃疸的程度 家長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爲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爲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爲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   (3)儘早使胎便儘早排出。因爲胎便裏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乾淨,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裏,使黃疸增高。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鑑別診斷

  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這些特點:
  ①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②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峯,以後逐漸減輕。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⑤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如果孩子的黃疸屬於這種情況,父母即不必擔心。   但病理性黃疸有一些特徵與生理性黃疸不同:
  ①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③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④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就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

嬰兒溼疹(infantile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由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炎症。皮損以丘皰疹爲主的多形性損害,有滲出傾向,反覆發作,急、慢性期重迭交替,伴劇烈瘙癢,病因常常難以確定。

嬰兒溼疹起病大多在生後1~3月,6個月以後逐漸減輕,11/2歲以後大多數患兒逐漸自愈。一部分患兒延至幼兒或兒童期。病情輕重不一。皮疹多見於頭面部,如額部、雙頰、頭頂部,以後逐漸蔓延至頦、頸、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發全身。

  初起時爲散發或羣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逐漸增多,並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及痂皮,可有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患兒煩躁不安,夜間哭鬧,影響睡眠,常到處搔癢。由於溼疹的病變在表皮,愈後不留瘢痕。

  臨牀上可按發病過程分爲三期:

  1.急性期 起病急,皮膚表現爲多數羣集的小紅丘疹及紅斑,基底水腫,很快變成丘皰疹及小水皰,皰破後糜爛,有明顯的黃色滲液或覆以黃白色漿液性痂,厚薄不一,逐漸向四周蔓延,外圍可見散在小丘疹,也稱衛星疹。面部皮膚可有潮紅及腫脹。間擦部位如腋下、鼠蹊部、肛門周圍等處可以受累併合並擦爛。如護理不當常有繼發感染可泛發全身。此期病兒夜不能眠、煩躁不安,合併感染者可有低熱。

  2.亞急性期 急性溼疹的滲出、紅腫、結痂逐漸減輕,皮膚以小丘疹爲主,時有白色鱗屑或殘留少許丘皰疹及糜爛面。此時癢感稍見輕,可持續時間很長。可由急性期演變或治療不當而來。

  3.慢性期 反覆發作,多見於1歲以上的嬰幼兒。皮疹爲色素沉着,皮膚變粗稍厚,極少數可發生苔癬樣化。分佈在四肢,尤其四窩處較多。若發生在掌跖或關節部位則發生皸裂而疼痛。如果治療不當,或在一定誘因下,隨時可以急性復發,自覺劇烈搔癢。

  又可按皮膚損害分爲三型:

  1.脂溢型 多見於1~3月的小嬰兒,其前額、頰部、眉間皮膚潮紅,被覆黃色油膩性鱗屑,頭頂部可有較厚的黃漿液痂。以後,頦下、後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較嚴重的痤瘡。患兒一般在6個月後改善飲食時可以自愈。

  2.滲出型 多見於3~6月肥胖的嬰兒。先出現於頭面部。除口鼻周圍不易發生外,兩面頰可見對稱性小米粒大小紅色小丘疹,間有小水皰及紅斑,基底浮腫,片狀糜爛滲出,黃漿液性結痂較厚。因抓癢常見出血,有黃棕色軟痂皮。剝去痂皮後露出鮮紅色溼爛面,呈顆粒狀,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時治療,可向軀幹,四肢及全身蔓延,並可以繼發感染。

  3.乾燥型 多見於6個月~1歲小兒,或在急性亞急性期以後。皮膚表現爲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無滲出,常見於面部、軀幹及四肢伸側面。往往合併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以上三種類型可以同時存在。三期皮損也可發生於任何一種溼疹,三期可以互相轉化和重迭。

  由於病因複雜難以確定而反覆發作。劇烈地抓癢可繼發局部及淋巴結感染,極個別病例可發生全身感染、敗血症、毒血癥,出現高熱、腹瀉、周圍血中性白細胞增高,有時出現中毒顆粒。

病理  嬰兒溼疹的病因較複雜,其發病與多種內外因素有關,有時很難明確具體的病因。患兒往往由消化道攝入食物性變應原如魚、蝦、牛羊肉、雞蛋等致敏因素,使體內發生Ⅰ型變態反應。嬰兒溼疹的高度發病率主要是由於患兒皮膚角質層薄,毛細血管網豐富,以及內皮含水及氯化物較多,因而容易發生變態反應。此外,機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經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誘因。護理不當如過多使用較強的鹼性肥皂,過高營養,以及腸內異常發酵等也可引起本病。有些嬰兒,尤其在新生兒時期,由於母體雌激素通過胎盤傳給胎兒,以致新生兒皮脂增多,易致脂溢性溼疹。

  有些嬰兒有遺傳過敏素質(異位性素質),家族中也有異位性皮炎、魚鱗病、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病史,患兒對食物過敏,血中IgE數值增高,嗜酸細胞增高。隨着年齡增長,皮膚損害逐漸限局於四肢屈側處(肘窩、膕窩),往往劇烈抓癢、反覆不愈,直至兒童期甚至延續到成人期。某些外在因素如日光、紫外線、寒冷、溼熱等物理因素,接觸絲織品或人造纖維,外用藥物以及皮膚細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溼疹或加重其病情。

  急性期同接觸性皮炎。慢性期時表皮角化亢進及角化不全,棘層肥厚,表皮突增寬下延,真皮乳頭層增厚,淺層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及少許嗜酸性細胞浸潤。

預防  現在患溼疹的孩子越來越多,5歲以前大約超過1/4的小兒曾經有過敏性疾病,而在嬰兒期就主要表現爲溼疹。如果父母小時候患過溼疹,那麼孩子有60%的機率也會同樣患溼疹。嬰兒預防奶癬,應做到“避、替、忌、移”四字原則,家長切勿自行購藥給孩子塗抹,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激素類藥物。 “奶癬”在醫學上被稱爲“嬰兒溼疹”,這種變態反應的皮膚病多發生在出生後到兩歲的孩子,多數嬰兒是由於吃母乳或牛奶、雞蛋白等食物過敏引起,也可能是由遺傳因素所致。

  “奶癬”是當孩子吃了母乳或者牛奶後發生過敏,一是母親吃了魚、蝦、蟹、雞蛋等,通過母乳把過敏原傳給嬰兒,或者嬰兒本身對牛奶過敏。一旦發生“奶癬”,小兒的臉、耳朵、脖子、腋窩等部位都會出現皮膚乾燥、紅斑、皮疹、小水皰等,嚴重的時候皮疹會波及全身。由於奇癢,寶寶總是會磨擦、抓撓,小水皰破裂之後滲水、結痂。溼疹經過治療,症狀會很快消除,但稍不注意就會復發,尤其在冬季皮疹的症狀更加嚴重。爲避免孩子因爲長“奶癬”而影響生長髮育,應做到“避、替、忌、移”四字預防措施。

  避———避免接觸可疑的過敏原,對塵蟎過敏,避免使用地毯;對動物羽毛、皮毛過敏的,家裏儘量不要養寵物。

  替———雖然孩子對某些食物過敏,但飲食不宜控制太嚴,以免影響營養及生長髮育,如對牛奶過敏,可用豆類替代。

  忌——對某一種不明確的過敏原因,患兒可查血,逐一排查過敏原。如果明確對某一種食物過敏,就最好忌口了,如嬰兒對母乳過敏,則在餵奶期間,母親忌吃魚、蝦、蟹等食物。而人工餵養的孩子,所接觸到的過敏原更多,如果對牛奶過敏,應用母乳餵養。、雜誌及其他容易積塵的物品移出室外。棉花、羽毛等填充玩具也應少接觸。

  移——儘量將家裏的舊報紙、雜誌及其他容易積塵的物品移出室外。棉花、羽毛等填充玩具也應少接觸。

  最後要提醒的是,爲減輕刺激,局部皮疹可用硼酸水清洗,等疹子滲水時用紗布吸乾,然後外塗專用寶貝溼疹膏,但不可大面積或長期使用。已經有過溼疹的嬰兒,可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局部,並選用柔和的嬰幼兒護膚、清潔產品,這樣即可減輕寶寶癢感,剪短寶寶的指甲或睡覺時戴上小手套,以免因瘙癢而抓破皮膚。當溼疹滲水結痂時,避免用肥皂洗、熱水燙,過熱會刺激溼疹增加癢感,也要防止出汗,不宜給孩子穿過多衣物。很多媽媽擔心給孩子用激素類藥物,會引起局部皮膚色素沉着或者減弱皮膚的抵抗力。溼疹嚴重的時候必須用激素類藥物,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用量和用藥時間,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保健

  1. 應儘量避免讓寶寶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如寶寶對雞蛋過敏,可暫時不添加。

  2. 如果寶寶吃母乳,媽媽應注意不要吃易引起過敏的魚、蝦、羊肉等食物,最好別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 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經常幫寶寶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溼疹十分痛癢,寶寶常會用手抓,抓撓會引起皮膚的細菌感染。

  4. 不能用鹼性強的肥皂、熱水洗患處皮膚。因爲肥皂和熱水會將寶寶皮膚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膚更加乾燥,還會刺激肌膚。

  5. 注意洗澡水質不佳帶來的皮膚溼疹。城市水質因爲經過較長的運輸管道和樓頂水箱,容易產生二次污染,自來水中含有寄生蟲、鐵鏽和漂白粉等,對於寶寶極爲幼嫩的肌膚容易造成刺激,從而引發過敏和溼疹。 如果家裏自來水有比較濃重的漂白粉味,或水質偏黃,可以在沐浴軟管的末端安裝“寶寶愛水”嬰幼兒沐浴淨化器 對水質進行過濾,讓寶寶用上乾淨的沐浴用水,從而大幅降低患溼疹的機率。

  6. 給寶寶穿上棉質的寬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溼疹。媽媽和寶寶都不要穿絲、毛織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過敏。

  7. 媽媽不能擅自給寶寶用任何激素類藥膏,因爲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給寶寶身體帶來副作用。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些抗組織胺藥、消炎、止癢、脫過敏藥物。

  8. 如果不能進行母乳餵養,可以參考醫生的意見選用脫敏配方奶,已有研究證明選用脫敏配方的配方奶,有助於調整嬰兒的免疫系統,降低嬰兒溼疹,以及避免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多數含蛋白質的食物經常可以引起嬰幼兒皮膚過敏而發生溼疹,如牛奶、雞蛋、魚、肉、蝦米、螃蟹等。另外,灰塵、羽毛、蠶絲以及動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嬰幼兒發生溼疹。寶寶穿得太厚、吃得過飽、室內溫度太高等也都可使溼疹加重。

  寶寶得了溼疹後,除了用藥物治療、忌用毛織物和化纖織物之外,餵奶的媽媽也應注意自己的飲食。少吃牛奶、鯽魚湯、鮮蝦、螃蟹等誘發性食物,多吃豆製品,如豆漿等清熱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蔥、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質進入乳汁,加劇寶寶的溼疹。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5-16
保持皮膚乾燥 經常換洗被褥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5-16
你先看看寶寶的背上有沒有汗,是不是穿的太多了,如果是溼疹的話別給寶寶穿的太多,內衣要天天換並且要用開水消毒,還需要經常洗澡,溼疹如果不是很厲害的話儘量不要用藥,很多藥裏面都有激素,寶寶的皮膚太嫩了藥物很容易吸收到皮膚深層,如果是癬的話還是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病毒性的皮癬,我寶寶也有這樣的情況,不用擔心用藥後幾天就見效。祝你寶寶早日康復!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3-05-16
給寶寶用點鬱美淨,就是超市裏那種最便宜的袋裝的 ,治療溼疹很有療效
第4樓 熱心網友 2013-05-16
新生兒怎麼可以不洗澡呢,也太不負責了吧。胳肢窩都要淹了。趕快去醫院讓醫生看看吧。
第5樓 熱心網友 2013-05-16
用金銀花煎水,然後用溫水兌,每天冼澡即可,一週可康復。
第6樓 熱心網友 2013-05-16
基本上是內火過勝,要讓寶寶少出汗,涼一些就會少生病,還要勤洗澡。嬰治療溼症的藥物如果都不管用,可試一下蘆薈膠,見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