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單純性增生(腺囊型)

時間: 2014-08-04
子宮內膜單純性增生(腺囊型)不屬於癌前病變,其癌率的機率很低,這種情況屬於更年期功血,可在當地婦科醫生指導下先行藥物治療以觀察療效。 子宮內膜增生主要發生在育齡婦女中,月經異常是本病的突出症狀,常表現爲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稀少或閉經一段時間後大量陰道出血;年輕婦女可出現婚後不育。
子宮內膜增生是指發生在子宮內膜的一組增生性病變,僅少數可以緩慢發展爲癌。子宮內膜增生的發病原因主要與長期的雌激素刺激有關,例如:由於不排卵,使子宮內膜長期處於增生狀態而缺乏週期性分泌期轉化;機體受內源性(如卵巢或垂體等部位內分泌功能性腫瘤)或外源性(如雌激素補充療法等)高水平雌激素刺激等。
對臨牀可疑的病例應進行子宮內膜的刮宮作組織學診斷。組織學上將子宮內膜增生分類爲單純增生、複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細胞在形態學上具有異型性變化特徵的增生病變即爲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按其病變程度又分爲輕、中、重三度。單純增生和複合增生則均無細胞異型性,但腺體結構上的改變程度有所不同。
單純增生被認爲是子宮內膜對機體高雌激素狀態的一種生理反應,最常見的原因是無排卵月經,常發生在月經初潮或絕經期前的婦女中。如發生排卵或用孕激素治療,病變可以退縮而恢復正常,一般不發展爲癌。複合增生中少數可以發展爲不典型增生從而影響預後。不典型增生的癌變率爲23%,其中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變率可達30%~50%,故而被列爲癌前病變。治療觀察的17例40歲以下的不典型增生病例中,3例爲重度,其中有兩例診斷後多次中斷治療,於第6年和第8年切除子宮時證實已發展爲子宮內膜癌;而在輕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病例中,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好而快,堅持治療後,部分病例仍可受孕並完成生育,沒有一例發展爲癌。
子宮內膜增生患者經藥物治療後,內膜病變轉輕或恢復正常,甚至可以妊娠,但停藥後或產後仍有復發的可能。治療後妊娠的80例中6例分別在產後兩年之後復發,切除子宮證實仍爲子宮內膜增生。這種復發傾向可能與引起人體內高雌激素水平的因素未能根本糾正有關。
總之,子宮內膜增生患者經積極藥物治療後,大多數預後好。對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應在治療中密切隨診,如發現少數療效不好者,可及時進行子宮切除,以避免發展爲癌。 *********************************************************************** 子宮內膜增生症臨牀表現爲功能性子宮出血,主要症狀爲月經不規則、經期延長和月經量過多。大部分病人發生於更年期或青春期。其發生與卵巢雌激素分泌過多而孕酮缺乏有關。患子宮內膜增生症是可以治癒的,其癌變率極低。一般治療辦法是黃體酮和丙酸睾酮的激素治療、刮宮治療。中醫多數以氣血兩虛、肝腎虛施治,採用烏雞白鳳丸或八珍益母丸、坤寶丸、女金丹、當歸調經丸、養坤丸、歸脾丸、逍遙丸、四物湯等藥物進行調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