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慢性盆腔炎

時間: 2011-04-11
祖國醫學中沒有盆腔炎病名的記載,但根據其臨牀表現,可概括於“熱入血室”,“帶下病”,"下焦溼熱"“婦女症瘕”。“經水不調”,‘經行腹痛’,‘不孕’等病之中。其病理是溼熱毒邪蘊結下焦,客犯胞宮、盆腔、經絡閉阻,氣血凝滯,營衛失調,影響衝任帶脈所致。故清熱解毒除溼,活血化瘀軟堅,通絡理氣調經,培元復腎,調理衝任是治療盆腔炎的大法。溼熱下注,帶脈失約,溼熱交蒸則帶下黃稠,氣味臭穢;溼熱瘀積,阻礙氣機,則小腹、腰骶疼痛,病程日久,瘀滯胞宮則月經失調,甚則不孕。若積聚不散,則成包塊.如[婦人良方]載;‘婦人月經痞塞不通。或產後餘未盡,因而乘風取涼,爲風冷所乘,血得冷則爲淤血也。淤血在內,則時時體熱面黃。淤久不消,則爲積聚症瘕矣。’這段話即描述了盆腔炎的病因,症狀以及炎塊的形成。所以儘管祖國醫學中沒有盆腔炎病的記載,但用中藥治療盆腔炎時,只要根據其臨牀表現,進行辨證施治,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療不當遷延而來,但也有急性期並不明顯,待發現時已屬慢性者。多數病人攆轉各個醫院輸液服藥治療不見好轉,而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具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陳氏中醫三代祖傳,治療婦科帶下等婦科炎症效果非常好,在總結祖傳祕方的基礎上,陳老應用口服盆腔炎方配合腹部外敷盆腔炎待治療慢性盆腔炎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一般經過陳老半3-4個療程的治療多數病人可以治癒,我們觀察治療慢性盆腔炎1597例,有效率92%,治癒率在80%以上。 中醫婦科治療盆腔炎專用方劑: 盆腔炎方:(清熱解毒 活血化瘀 理氣散溼 通經化痛方)此爲協調加減方,因患者病情而施載,非獨一方也. 主要成分:血竭 水蛭(灸)白槿花,月季花,大紅藤,菟絲餅,粉丹皮,甘草梢等二十餘味。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理氣散溼 通經化痛。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慢性盆腔炎。症見低熱起伏,下腹疼痛漲墜,腰骶痠痛,經期或勞累後加重;經期延長,或經血量多,白帶增多,色黃淫臭;口乾不欲飲,大便祕結或溏,小便黃短。或小腹脹痛,有冷感,得溫則舒;腰骶痠痛,經期或勞動後加重;行經乳房脹痛,月經後期、量少有塊;白帶多而清稀。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濡數。婦科檢查:子宮活動受限,附件區壓痛,增厚或有包塊。 經陳老中醫治療的病人經過上述治療後多數停藥後即可治癒。外地病人如不能前來診治可通過郵藥治療。 典型病例介紹 張xx,女,32歲,已婚,患者7年前開始出現下腹部痛,呈持續性隱痛,有時加重,按壓時疼痛加重,白帶多,色黃味臭。精神飲食好,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婦科檢查:宮體中位,子宮活動受限,附件區壓痛,左側附件增厚,右側附件可及3cm×3cm包塊,活動差,有壓痛。B超檢查提示:右側附件區炎性包塊。診斷:慢性盆腔炎。服用中藥《盆腔炎方》,用藥10天后腹痛較前減輕,繼服2療程複診,下腹痛完全消失。除經期稍感小腹脹痛外,餘無不適。婦科檢查左附件正常,右附件包塊消失,觸之稍厚無壓痛,病獲痊癒。六 盆腔炎方和盆腔炎袋中藥內服外敷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觀察 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癒或患者體質差病情遷延而致,也可無急性病史。根據慢性盆腔炎的症狀特點,屬於中醫腹痛、帶下病、症瘕、不孕、痛經等病症的範疇。1980年至2006年期間,陳老用中醫內服外敷法治療慢性盆腔炎1805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1 臨牀資料本組1805例患者均爲已婚門診病例,其中年齡最大55歲,最小21歲;病程0.5~1年308例,2~3年487例,4~5年461例。有流產史1例,下腹部手術史3例,婦科確診爲輸卵管炎380例,盆腔結締組織炎76例,子宮內膜炎9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一側或兩側疼痛,墜脹,帶下量多,月經不調,腰骶部痠痛。2 治療方法基本方:1)《盆腔炎方》 當歸、丹蔘、年翹、銀花各15g,紅花、香附各10g,川芎9g,薏苡仁、土茯苓各20g,蒼朮、元胡、青皮各12g等三十餘味,氣虛者加黨蔘、白朮、黃芪等;血虛者加阿膠,重用當歸;陰虛內熱者,加知母、黃柏。2)《盆腔炎袋》熱藥物用醋,酒,薑汁拌勻沙炒炮製後裝入藥袋內,每晚趁熱敷於小腹部,每次30-60分鐘。10天爲1療程。治療期間忌食辛熱,慎房事,講究衛生,安靜休養。3 療效觀察3.1 療效標準:依據《中醫婦科學》判定療效。1 痊癒:臨牀症狀,體徵均消失,B超檢查附件區無包塊,盆腔無積液,停藥物後半年不復發;2 顯效:臨牀症狀,體徵基本正常,B超檢查附件區包塊最大直徑縮小1/2以上,盆腔積液減少2/3;3 好轉:臨牀症狀,體徵有所改善,B超檢查附件區包塊最大直徑縮小不足1/2,盆腔積液減少1/2;4 無效:臨牀症狀,體徵及B超檢查均無改善。3.2 療效結果:治療3個療程,痊癒1408例,顯效241例,有效156例,全部有效。均未出現副作用。4 討論本病多因分娩、流、產刮宮時消毒不嚴,或經期、產褥期感染,或腹腔其他臟器炎症蔓延致生殖器官而未徹底治癒所致,慢性盆腔炎病理表現爲:①慢性輸卵管炎與輸卵管積水,炎症大多爲雙側性,常於周圍組織粘連。②輸卵管炎常可累積卵巢併發生粘連形成炎性腫塊,若輸卵管積液穿通卵巢,則可形成輸卵管囊腫。③炎症蔓延致子宮骶骨韌帶處,可使纖維組織增生、變厚。中醫辨證多屬溼熱下注,氣滯血瘀。下焦爲肝腎二髒與衝任二脈所居之地,溼熱稽留,氣機阻滯,血脈瘀阻,致使肝失疏泄,腎不化水,任脈不利,衝脈不固,諸症漸致而成。故致當活血化瘀,行氣散溼,消積化痛。方中當歸、丹蔘、紅花活血化瘀;川芎、香附、青皮、元胡疏肝理氣,散瘀止痛;蒼朮、薏苡仁健脾燥溼;土茯苓、銀花、連翹清利溼熱解毒。其盆腔炎袋以醋,酒,薑汁拌,趁熱敷痛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使炎症消散。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氣散溼,清熱解毒,通經化痛之效。現代藥理研究,本方中金銀花、連翹、土茯苓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爲臨牀有效的抗菌消炎藥物。當歸、丹蔘、紅花、川芎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腹、盆腔內滲液和包塊的吸收,與香附、青皮、蒼朮、元衚衕用,可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蒼朮、薏苡仁含多種營養成分,可增強機體抵抗力,調節月經,並有化痛作用。因而用本方配合腹部外敷盆腔炎袋治療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盆腔炎病案3例例之一1 胡某,38歲,已婚。患者曾3胎,小產2次。2004年2月間第2次小產後,發熱4月餘未退,經醫院注射抗菌素治療無效。刻有胸悶潮熱,腰痠肢楚,精神疲乏,帶下似膿,有穢味,並時帶紅,經婦科檢查爲盆腔炎。初診:6月28日。切脈細數,舌苔薄黃。據述此次小產後即行避孕,刻月經3月未來,小腹隱痛,陰道流出膿汁帶有穢臭味,小便中亦混有血絲,口乾燥熱。證屬溼熱內蘊,陰虛火旺爲主。治擬養陰清熱離溼之法。鮮生地30克大紅藤15克 川柏9克 知母9克 甘草梢4.5克 懷山藥9克 粉丹皮9克 茯苓9克 山萸肉9克 白樗皮12克等加減化載,腹部外敷盆腔炎袋。複診:上方加減,自9月底至10月15日,服用半月後,潮熱消失,穢帶減少,尿血亦止,腹部已感輕快,唯尚精神疲憊,大便燥結不暢。治擬健脾固腎,兼清餘邪。黃芪9克 白朮6克 新會皮6克 生地9克 菟絲餅9克 山萸肉9克 甜蓯蓉9克 川黃柏9克 茯苓9克 白槿花9克 甘草梢4.5克等加減,繼續腹部外敷盆腔炎袋。按:本例爲小產後身體虛弱,復受感染,抗病力薄弱,溼熱內蘊,致使小腹疼痛,帶下似膿,拖延半年餘,身心受累,久不能復。此證由陰虛火旺,故用上方加減,以鮮生地清熱滋陰,山藥補脾固腎,萸肉溫肝兼固帶脈,丹皮清君相之伏火,涼血退蒸;茯苓健脾化溼,澤瀉泄膀胱之溼邪,加知、柏清熱化溼,消除下焦虛火;金銀花清熱解毒,樗白皮燥溼止帶。甘草梢清熱解毒功著,對小便頻數不舒、流膿帶血等症,用之有效。至於紅藤,又名大血藤者,《本草綱目》附於茜草條附錄,稱爲血藤。爲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品,本案所用即《本草綱目》所謂“血藤”者,亦即臨證中用於治陽癰腹痛之紅藤。婦科臨證常用於子宮附件炎,尤對於輸卵管發炎等有卓效。用量一般爲12~15克。本證型極頑固,患者需耐心調整,所以在各種症狀逐漸消失後,宜繼續調理一個時期,否則極易復發。治宜宜在調養氣血藥中酌加清熱化溼之品如川連、黃柏等。一則增強體力,使能抵抗疾病;另則清除餘邪,免留後患。例之二
趙某某 女,31歲
去年5月份人流術後,腹痛,低熱,月經量多,經期延長,月經提前6-7天;平時陰中痛,有時掣痛,白帶多、色黃、無明顯異味,大便乾結不暢,小便渾濁,色白;
婦科檢查:左側附件有一鴿蛋大包塊,表面不規則,質中,壓痛+。
細問病人陰中痛,向下掣痛。下墜乾澀,有異物感,排便時痛甚,口乾口苦,飲水不多,手足發涼,腰痠脹,腹痛,腰骶處痛甚。分析:患者看來是手術後有粘連,帶下多而無氣味,小便渾濁,有乳白尿,大便不暢,淡滲的的藥物不能太多,患者一是下墜,一是大便不好,都不宜用太多淡滲藥。主要症狀是痛,行氣的藥不能太多,活血的藥要適中,再者患者月經先期,月經量多,紅色黯紅,有血塊,陰道乾澀,說明腎也傷了;面色不好,腰骶痛又有下墜感,小便渾濁,責之於脾腎,治小便渾濁不能過用分利藥,因患者墜脹明顯,手是冷的,是氣血兩傷,加上病根未除。
盆腔炎方:(協調加減方口服)
柴胡 升麻 當歸 丹蔘 雞內金 肉蓯蓉 血竭 枸杞子 川斷 香附 白芍 甘草等加減施治
盆腔炎袋:(腹部外敷)
五帶丸: (陰道納入)結合外陰薰
治療該病,應分步驟進行:第一步解決病,治療重點在病,第二步纔是扶正,扶正藥一多,就對治病不利,痛就不能解決,但祛病藥也不宜用得過猛。這裏用血竭,因其能剝離組織粘連;當歸、白芍相配養肝血,白芍配甘草又可緩急止痛,又可酸甘化陰,治陰道乾澀;用雞內金來治乳白尿;用肉蓯蓉來溫腎,且可通大便,用巴戟天雖可溫腎,但對大便不利,故不宜用;升麻、柴胡升清陽之氣,枸杞子滋腎養精血;丹蔘養血活血,香附行氣止痛。
例之三
王某某 女,32歲
患者自從2年前流產加結紮術後,經常小腹疼痛,時墜時痛,經期加重;伴腰脹,腰部有空痛感。平時口乾發苦,有時半夜被苦醒;眼睛視物發紅,上身發熱發燥,喜用冷水洗,但下半身發冷;原來帶下量多,經治療帶下量少了一些,但顏色是綠的;小便黃,有時有灼熱感,大便二日一次,乾結;身上發熱,體溫一般在37.3-37.6℃(腋下);
婦檢:子宮:後位,大小正常,活動差,壓痛(+);附件:雙側增厚,壓痛(+)。
分析:婦檢未見明顯包塊,但病情較複雜:1病人感腹脹、腹墜,口乾口苦,喜冷飲;2上半身燥,下半身冷,大便乾結;3患者有低熱,但手涼,面不紅,面萎黃;下冷上熱,眼視物發紅,爲陽浮之象,但與陰虛火旺不相同,如是陰虛火旺,就應手足心熱,應是實火及病久氣血兩傷;病邪未去,正氣已傷,從大便看,屬腸中津液不足;上身熱,熱得想灑冷水,這是真寒假熱,陽氣浮越之象;下腹部墜脹疼痛,帶下雖少,但膿樣,爲什麼腹痛,而且大便不爽;口苦是肝膽相火旺的特徵,少陽爲病,口苦是首位,治療要把相火引下來。 現在火在上,要下行,所以用梔子瀉肝膽之火;牡丹皮配梔子,活血入血分;加白薇清肝火又可利小便;下腹痛凝有粘連,用血竭,因其能夠剝離組織的粘連,桃仁力量不夠,不如血竭;關於桃仁,我個人體會,對急性淤血好,對久瘀效果不好;用赤芍、冬瓜仁、生薏苡仁清熱解毒利溼,因餘邪未盡;血瘀可用鱉甲,鱉甲軟堅退虛熱,又可化瘀止痛;雖像陰虛發熱,但是要化瘀,用藥不宜過於寒涼,怕滯住了,要稍溫一點,如桃核承氣湯用桂枝通陽化瘀就寓有此義,一派寒涼藥,化瘀效果不會好,前面都是平涼藥,血竭偏溫,才能氣血調和,要化瘀藥溫一點才行;生地 知母、黃柏平相火當然好,但沒有溫藥輔佐嫌太涼,桃仁雖溫但力量不強,配血竭就比較好;這裏不用黃芩,是因爲其雖清肝熱,但力量不及梔子,當歸、川芎養血活血,化瘀止痛,又偏溫,應該首選。
盆腔炎方:(協調加減方口服)
生地 血竭 當歸 川芎 梔子 牡丹皮 白薇 赤芍 冬瓜仁 生薏苡仁 鱉甲 知母 黃柏 桃仁等加減施治
盆腔炎袋:(腹部外敷)
五帶丸: (陰道納入)結合外陰薰
按:病有千變,人有萬化,病同症同,個體不同,差異萬千,用藥不可千篇一律,臨證需因人,因病,因症,因時等謹遵中醫辨證論治,靈活化載施治,方可奏功.不可生搬硬套,以免誤人,慎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