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特效方法(圖)

時間: 2011-10-03

痛經

    是指婦女月經前後或行經過程中出現少腹及腹部疼痛而言。痛經多見於月經初期,月經期發生疼痛者少見,痛經常伴有頭暈、腰痠、噁心、腹瀉等症狀。痛經嚴重者伴有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痛經在臨牀上可分爲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是指月經初潮時即有下腹部疼痛史;繼發性痛經是指月經初潮時無痛經症狀,以後起病。

    原發性痛經除與體質虛弱精神緊張,痛閾較低等心理因素關係密切外,常見於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前屈或後傾等位置異常和宮頸狹窄及內分泌失調;繼發性痛經多與內生殖器官病變,往往由於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移位等。

    中醫認爲多與外感風寒、內傷七情、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或因肝腎虧損、氣血不足胞脈失養而成。分爲虛寒性、實熱性,氣血瘀滯型。

    [取穴)

    主穴:子宮、內分泌、卵巢、下焦、神經系統皮質下。

    配穴:神門、腹、肝、腦垂體、盆腔。

    [取穴依據)

    子宮、腹、下焦、盆腔:爲相應部位取穴,以調理氣血,行氣止痛。

    下焦是治療由於泌尿生殖系統引起少腹痛之要穴。

    卵巢、腦垂體、內分泌:調理內分泌、卵巢功能,腦垂體穴是腦垂體的代表區,近年來,人們在垂體前葉發現內啡肽,垂體是內啡肽的儲存庫,內啡肽有止痛作用,痛症病人腦脊液人內啡肽含量下降,可能是長期疼痛對內啡肽系統活力起了抑制作用,而對有害刺激的敏感性升高,取腦垂體可增強內啡肽作用。

    腎:原發性痛經時取之,以補腎氣,調衝任。

   肝:肝經循陰器抵少腹,取肝穴以舒肝解鬱,緩解少腹痛。

    交感:氣滯血瘀型痛經時取之,以解痙止痛,痛經多見於月經初期血管緊張痙攣月事不下,

    交感穴可擴張血管、解除子宮頸平滑肌痙攣,使月經順利來潮疼痛緩解。

    神經系統皮質下:調理大腦皮層功能,緩解精神緊張狀態,原發性痛經,經前期緊張症取之。

    神門:行經時取之以鎮靜止痛。

    體會:   

    ●治療痛經一般在行經期以前。根據臨牀體會治療時間應選擇非行經期,以調節內分泌、卵巢功能,解除精神緊張狀態爲主,這樣行經時痛經的症狀可明顯減輕。一般連續治療2個月可取得滿意療效。

    ●判斷療效,一般要觀察3個月以上。

    ●治療時要向患者解釋月經的生理現象,消除經前期、行經期緊張心理狀態,有助於提高療效。

上一篇:白帶異常的原因
下一篇:愛酒的痛經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