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卵期計算公式爲: 排卵期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經週期天數減去18天 排卵期最後一天=最長一次月經週期天數減去11天 在採用此公式計算之前,要求本人連續8次觀察、紀錄自己的月經週期,得出本人月經週期的最長天數和最短天數,代入以上公式得出的數字分別表示該婦女“排卵期”的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月經週期的計算是從此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如:某一育齡婦女前8個月的月經週期最長爲30天,最短爲28天,代入公式爲: 排卵期第一天= 28天—18天= 10天排卵期最後一天= 30天—11天=19天即:這位婦女的“排卵期”爲開始於本次月經來潮的第10天,結束於本次月經來潮的第19天。 如果通過觀察,你的月經很規律爲:28天一次,那麼你可將月經週期的最長天數和最短天數均定爲28天,代入公式,可計算出你的“排卵期”爲:本次月經來潮的第10—17天。此種計算方法是以本次月經來潮第一天爲基點,向後順算天數,而不是以下次月經來潮爲基點,倒算天數,因此不易弄錯。找出“排卵期”後,如想懷孕,可從“排卵期”第一天開始,每隔一日性交一次,連續數月,極有可能懷孕。如不想懷孕,就要錯過“排卵期”過性生活.育齡婦女在腦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和子宮內膜每個月都在發生一次週期性的變化。卵巢的週期性變化分爲卵泡期、排卵期、黃體形成期、黃體萎縮期,並分泌激素。在卵巢起訴週期性變化的作用下,子宮內膜也出現週期性的變化,呈增殖期(月經週期5-14天)、分泌期(15-23天)、月經前期(24-28天)、月經期(1-4天),以排出月經爲重要徵象。兩次月經間隔的時間爲月經週期,常爲28-30天,提前或推遲3天屬正常。 卵巢排卵期是在月經週期的哪一天呢?
排卵一般發生在月經週期的28天的中間,即下次月經前14天左右。如果月經週期不規則,下次月經的日期不好計算,可粗略推算本次月經後的第15天爲排卵期。育齡婦女一般在每月排卵一個,可由左右兩側卵巢輪流排出,或由一側卵巢連續排出。排卵與環境、情緒、身體健康狀況、性生活、避孕藥物等因素有關,有時可提前排卵或一次排兩個卵,有時可推遲排卵或暫時不排卵。只單純根據月經週期進行推算有時尚不能排卵日期。以下方法也有助於確定排卵日期: 一、基礎體溫的測量 基礎體溫是早晨醒後未做任何活動時,在牀上測得的體溫,它間接反映卵巢的功能。排卵前基礎體溫比正常體溫低,在排卵時體溫持續下降0.1-0.2℃,排卵後體溫立即升高0.3-0.5℃,一直到月經來潮前;來潮前1-2天,體溫又會下降。此即所謂的雙相曲線,表示有排卵。如體溫始終接近同一水平,稱單相曲線,表示無排卵。 注意:受測者必須睡眠6-8小時後測,每日把所測數據記錄在座標紙上,連續測量2-3個月經週期。 二、白帶的觀測 正常情況下,白帶的質和量隨月經週期變化。來完月經後,白帶色白、量少,呈糊狀。在月經中期卵巢即將排卵時,由於宮頸腺體分泌旺盛,白帶增多,透明、微粘、似蛋清樣。排卵2-3天后,白帶變混濁,粘稠而量少。月經前後,因盆腔充血,陰道粘膜滲出物增加,白帶常常增多。 三、“比林斯法” 比林斯法是自我觀察宮頸粘液並預測排卵的方法。自月經乾淨後到排卵日,宮頸粘液又一系列的動態變化: 外觀:由混濁變爲半透明,直至透明。 量:由少到中、直到多。 拉絲度:即粘液拉成絲狀的長度,由不能拉絲,一拉即短,到逐漸拉長,直至可以拉到10cm左右。 外陰:自我感覺由乾燥轉爲潮潤,最後爲滑。 每晚臨睡前用手紙擦一下陰道口(不要擦入陰道內),觀察手紙上粘液透明度、量、拉絲度(用空白手紙輕貼手紙上的粘液慢慢拉長),並把外陰的感覺(乾燥或溼或滑)一併記錄下來。滑的感覺可能持續1-3天。潤滑感最後一天稱爲“粘液高峯日”,粘液高峯日一般出現在排卵前0.9天(排卵前2天至排卵後3天),月經過後開始產生第一天到“粘液高峯日”最後第三天視爲可孕期,其餘爲安全期。通過觀察子宮頸粘液和外陰的感覺來推測排卵日的方法被稱爲“比林斯自然避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