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用藥“五項原則”

時間: 2011-05-28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是體內調節功能減弱,代謝速度下降。與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用藥後,在體內容易發生蓄積。由於各臟器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改變各不相同,對藥物的感受性也不同,從而藥物發生效用的量和中毒量的差異也很大,藥物副作用的程度也較青年人嚴重。困此,老年人用藥時必須注意藥物使用後的反應,嚴防藥物中毒。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安眠藥儘量少用

    老年人長期服用安眠藥可產生類似動脈硬化性癡呆的現現,並伴有智力障礙,講話遲鈍及步態不穩。因此,安眠藥只是在特殊情況下偶爾應用,不要經常服用。

    止痛劑切忌長期使用

    老年人的骨關節由於退行性病變,頸椎病,類風溼肩周炎增多,疼痛是突出的症狀。爲了減輕疼痛,一些老年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或布洛芬。這些藥物不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而且可導致止痛劑腎炎,嚴重者可發生腎功能不全及尿毒症。因此切忌長期服用止痛劑。

    注意藥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常患有多種疾病,因而採用多種藥物治療。有些藥物合併服用不影響療效,有些可取長補短,提高療效,減少藥物用量和不良反應。但是,也有一些藥物合用後,可出現毒性增加,如地高辛和雙氫克尿塞合用可引起低鉀、低鎂、易產生洋地黃毒性反應。因此,老年人在就診時,應向醫生講清楚目前自己所服用的藥物,以便醫生開處方時避免使用拮抗性藥物。

    損害腎臟的抗生素慎用

    腎臟是藥物排泄的重要途徑,它對藥物的毒性較爲敏感。老年人因腎臟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在是對腎臟有損害作用的藥物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抗生素切記一事實上要慎用。

    用藥的簡單、個體化原則

    老年人用藥儘可能簡單、品種不宜過多,劑量不宜過大。服藥時經常需要別人的監督與幫助,隨時注意療效及副作用,用藥劑量注意個體差異切忌“一視同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