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智慧”欄目自推出以來,得到了不少讀者朋友的關注和支持。我們向大家表示感謝的同時,也會請到更多的學者、專家,不斷豐富欄目內容,爲更多的讀者朋友提供更多的健康、養生知識。
“體質不同,養生方法不同”專題系列,即將暫告一個段落。我們在此也表示對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傳芬老師的感謝。在本期的健康智慧欄目中,我們除了對以前的專題要進行一個簡單的回顧,還有一些李老師對養生一族要說的話要送上。
● 陽虛體質
【生活表現】:
面色蒼白、精神不振、關節疼痛、喜吃熱食、畏寒。畏寒在夜間表現尤其明顯。心陽不足者,胸悶、胸痛;脾胃陽氣不足,消化不好、胃口欠佳、便祕或腹瀉;腎陽不足,男性表現爲遺精、陽痿、早泄,女性則表現爲白帶增多、月經延長。
【宜】:
①經常食用溫補的食物,如:羊肉、豬肚、雞肉、帶魚、狗肉、鱔魚、紅棗、桂圓;
②多進行較爲輕緩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
【忌】:
①苦味食物多爲涼性,故應少食用;
②酸奶需要放在冰箱裏保存,故陽虛體質的人也最好不要食用;
③即使是在炎熱時節,也不要過多食用寒涼食品,如:西瓜、梨、臍橙、螃蟹等以及冰鎮飲料。
● 陰虛體質
【生活表現】:
陰虛則陽旺,陰虛則液少,陰虛則內熱。陰虛體質的人一般較瘦。
心陰虛,表現爲氣緊、胸悶、心煩意亂,更年期婦女特別明顯;脾陰虛者,腹瀉、口舌生瘡、口舌糜爛、反酸、胃部有燒灼感、飢餓感很強;胃陰虛者,胃脘隱痛、飢不欲食、口燥咽乾、大便乾結;肝陰虛者,頭暈眼花、兩目乾澀、視力減退、雙頰潮紅;腎陰虛者,腰腿痠軟、耳聾、耳鳴、失眠、盜汗,男性有遺精現象,女性月經不調。
【宜】:
① 多食用平和質食物,如:白蘿蔔、西瓜等;
② 多食用粥類,如:八寶粥、百合粥、蓮子粥;
③ 多參加戶外運動,多培養愛好,多與人交流。
【忌】:
① 最好不要食用會引起虛火上浮的食物,如:羊肉、龍眼、荔枝、火鍋、燒烤;
② 少與人爭吵;
③ 不要熬夜,建議在晚上11點之前入睡,次日清晨7點左右起牀。
● 氣虛體質
【生活表現】:
肺氣虛,易累;心氣虛,容易失眠、沒有原因的害怕;脾氣虛,胃口不好,消化不好,便祕或腹瀉,大便稀溏;腎氣虛,易出汗、易過敏。
女性氣虛還會出現帶下清稀、白帶增多,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不孕,孕婦則有可能引起流產。
【宜】:
① 日常飲食儘量選擇補氣的食材,如:粳米、黃芪、人蔘、山藥、燕窩、花生、葡萄、大棗、鱔魚、鰱魚、雞肉、牛肉、狗肉;
② 多運動。
【忌】:
①現在很多感冒藥都具有發汗的作用,而這是氣虛體質的人的大忌,因此感冒了一定要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
②儘量不要常吃生冷寒涼食品,如西瓜、香瓜、水梨、葡萄柚、椰子、橘子、楊桃、柿子、香蕉、桑椹、獼猴桃、苦瓜、豆芽、紫菜、海帶、豆豉,以免損傷人體陽氣。
● 痰溼體質
【日常表現】
痰溼體者的人,一般體型較胖,且爲虛胖。
肺部痰溼者,表現爲時常咳嗽,有痰,並且是渾濁的黃痰;脾胃痰溼,大便清稀,粘膩(如果大便久衝之後,馬桶上仍有殘留物就稱之爲粘膩)、便後不爽、肛門潮溼、肛門周圍長溼疹。
女性痰溼者,白帶增多,帶黃、有異味,外陰潮溼,容易患盆腔炎。男性痰溼者易誘發前列腺炎,出現下腹墜脹等不適。嚴重的還會影響生育。
寒溼也是痰溼體質的一種。它與陽氣不足、氣虛往往是結伴而行。最常見的表現是怕冷、四肢畏寒、關節疼痛,痰呈白泡沫狀。
【宜】:
① 加強體育鍛煉,可選擇較爲輕鬆的運動,如:廣播體操、散步、舞蹈;
② 多食用具有健脾利溼、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蘿蔔、紫菜、海蜇、洋蔥、枇杷、白果、大棗、扁豆、薏仁、紅小豆、蠶豆、包菜等。如果是寒溼,可多吃荔枝、桂圓和紅糖姜水;
③ 保持居室的乾燥。
【忌】:
① 千萬不要暴飲暴食,以免引起消化系統的紊亂;
② 痰溼體質的人常伴有陽虛,因此不宜過度清熱;
③ 生溼的東西要少吃,如:豆腐、豆花、魔芋、醪糟。
● 氣鬱體質
【日常表現】
氣鬱體現在上焦,表現爲肺氣不舒、胸悶、氣緊、呼吸不暢、喜歡嘆氣。此外,還會有背部、軀體還會出現呈遊離狀態的疼痛不適;氣鬱體現在中焦,表現爲脾胃不適,常打嗝,沒有食慾,大便不通暢,形態如羊屎疙瘩;氣鬱體現在下焦,會影響到膀胱的氣化功能,表現爲小便頻繁、小腹墜脹、四肢浮腫。
【宜】
① 可以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逍遙丸;
② 可用蓮米、百合泡水代茶飲或煮粥;
③ 可在不傷害到他人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發泄;
④ 保持心情的舒暢,如:多結交朋友、多讀美方、多聽歡快的音樂、多做深呼吸;
⑤ 行氣的食物可多吃,如:佛手、大蒜、大麥、蘿蔔、蕎麥、韭菜。
【忌】
① 禁吃羊肉、狗肉、火鍋、燒烤;
② 少食用收斂味酸的食物,如:烏梅。
● 血虛體質
【日常表現】
血虛,大致上就是西醫講的貧血。血虛的表現是全身性的,大致可分爲血不載氣和臟腑失於濡養。血不載氣的表現爲疲乏無力、精神不振、失眠健忘、食慾不振等。臟腑失於濡養又可細分,分別爲:肝血不足,表現爲面色無華、視力模糊、雙目乾澀、四肢麻木、指甲無色無華;心血不足,表現爲心煩、心悸、心緊、心神不寧和突如其來的、沒有任何原因的恐懼感。
【宜】
① 可多服用有補血功能的食物,如:黑木耳和現在網絡上很流行的五紅湯。五紅指取枸杞、紅棗、紅豆、紅衣花生米、紅糖;
② 可多食用養胃養成脾的食物,如:五穀雜糧、山藥、南瓜;
③ 血虛常與氣虛相伴,因此補血也要同時補氣。建議平時可多吃些人蔘蓮子羹、人蔘桂圓粥等;
④ 多食用紅肉,如:牛肉、豬瘦肉。此外,還可適當多食用血旺、豬肝等動物肝臟。
【忌】
① 少吃寒涼食物,如:西瓜、香蕉、苦瓜、豆芽、海帶;
② 不可偏食,要保持飲食的均衡。
李老師的養生建議
● 不要自己盲目下判斷
一個人的體質形成不僅和後天的飲食、睡眠、情緒、氣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相關,也和先天的遺傳有很大的關聯。當然,一個人身上也並不只有一種體質存在,而是有多種體質混合在一起。與此同時,體質與體質之間也有互爲因果的體現,因此其表現也有相像的地方。這就是說,單憑我們平時的講述,自己就對號入座是很不科學的。要知道,醫生在判定一個人的體質時,是針對個人目前的狀況,通過望、聞、問、切才能確定的。例如,你前段時間嗜睡,可能是一種體質;你現在口舌生瘡,就有可能是體質發生了改變。因此,建議各位讀者朋友不要簡單的“按圖索驥”,更不要自己隨便買藥或補品來吃,最好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養。
● 不要過於熱衷養生
構成體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體質是天生的,怎麼調養都無法改變。所謂的平和體質只是一種說法,據不完全統計,擁有平和體質的不超過5%,因此一味地追求,並無太大意義。
● 養生只是養生,不能當作治病
養生只是對生活、對體質的調養,不能將其功能擴大而代替治療。如果身體出現了不適,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