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脊髓損傷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臨牀治療(一)

時間: 2013-07-22
體位性低血壓(orthostatichypotention是高位脊髓損傷患者(T4以上)康復訓練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在受傷早期常伴有嚴重的體位性低血壓,它是妨礙脊髓損傷患者早期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體位性低血壓是脊髓損傷患者康復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體位性低血壓治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以後一系列的康復訓練。 一、體位性低血壓的定義

血壓的變化是診斷體位性低血壓的重要指標,當病人由臥位向坐位或站位轉移的過程中,出現頭暈、視物模糊、噁心、嘔吐、心慌不適,甚至意識喪失或昏厥,同時病人血壓下降1.33----2.67kpa,即可確定爲體位性低血壓。

二、體位性低血壓的原因

目前,體位性低血壓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以下因素可能與病因有關。

(1)神經源性因素:脊髓損傷患者早期交感神經的傳導通路中斷,從而導致血管交感神經支配障礙,當患者由臥位轉變爲直立位時,神經調節失效,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影響腦部供血,出現上述症狀。

(2)血管源性因素:血管系統內的血液因受地球重力場的影響,產生一定的靜水壓,當人體從平臥位轉爲直立位時,此時血液在下肢產生充盈膨脹,人體此時會發動神經體液調節機制,使骨骼肌、皮膚、腎、腹腔內臟和阻力血管收縮以及心率加快,故動脈血壓可很快恢復,但脊髓損傷患者發生體位改變時,失去了骨骼肌的擠壓作用,致使下肢靜脈充盈,靜脈迴流下降,腦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甚至昏厥。

(3)心源性因素:心臟收縮將血液射入動脈,舒張時則可從靜脈抽吸血液。脊髓損傷患者長期臥牀,因此地球引力產生的靜水壓長期處於同一水平即心臟收縮對血液產生的壓力不需要對抗靜水壓,心臟處於較低作功狀態,隨着時間的延長,心收縮力不斷下降,當患者重新想站立時,心臟搏出的血液所產生的壓力不能充分供應腦部,產生低血壓症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