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也會引發腦血栓 應加強體育鍛煉

時間: 2013-07-19

許多上了年紀的人總擔心自己血壓高,並普遍認爲高血壓是一種病,而將低血壓當成一種生理狀況,沒什麼大礙。對此,醫師劉偉強指出,其實低

血壓也是病。
據他觀察,近年來門診發現低血壓人羣有增多趨勢。有統計表明,慢性低血壓在老年人羣中的發生率已高達10%。但低血壓往往不被人們所重視,專家稱,這是因爲在生活中低血

壓對健康的危害不像高血壓那麼突然和急驟。事實上,低血壓同樣可誘發心血管等多種疾病,而且這類人羣的某些病症往往要比高血壓患者更不易被覺察,應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

  案例

  低血壓眩暈摔倒查出腦血栓

  68歲的張老伯前幾天半夜起身上廁所時突然一陣眩暈,摔倒在地上。家人馬上將他送到醫院,醫生一測血壓,發現老人家的收縮壓只有70mmHg,舒張壓只有40mmHg,竇性心律

不齊。醫生告訴張老伯家人:老爺子之所以摔倒,是因爲體位性低血壓所致。張老伯的老伴一臉疑惑,她告訴醫生,老伯一向血壓偏低,但聽不少人說,老年人血壓低些是好事,

因此還暗自慶幸呢。如今,原來以爲的“好事”變成了“壞事”!爲慎重起見,家人讓張老伯留院觀察。其間張老伯進一步做全身病情排查,CT發現他腦部有血栓。這令兒女們更

嚇了一跳:以前都聽說高血壓容易出現腦血栓,沒想到一向低血壓的老爺子,腦血管裏也能查出血栓來!

  對此,劉偉強解釋說,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5%~20%患有體位性低血壓,這是一種由體位突然轉變引起的病症,如從平臥位或蹲位突然轉爲立位或是長時間站立。

  他指出,體位性低血壓病情嚴重時,患者可出現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以致被迫臥牀不起。有專家研究還發現,低血壓甚至可誘發腦梗塞、心肌缺血等嚴

重病症,像張老伯的腦血栓,低血壓是十分可疑的誘因。

  現狀

  10%老年人患有慢性低血壓

  據劉偉強介紹,低血壓可分爲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低血壓多爲繼發性,繼發於其他嚴重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風、腹瀉、大出血等;劇烈疼痛或過度失水也可引起低血壓甚至

昏厥或休克,這一類病人病情比較複雜急劇,一般需立即送醫院診治。相比之下,慢性低血壓則是更易被忽視的低血壓症。有統計顯示,慢性低血壓的發病率爲4%,老年人羣中高

達10%。不過,專家指出,青少年慢性低血壓大多屬於功能性疾患,常無器質性病變,但老年人低血壓的原因則比較複雜,它不但與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經調節功能低下

有關,動脈硬化及彈性減小也是原因之一。另外,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在悶熱或室內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及長期臥牀、體位突然改變等都可致低血壓。

  劉偉強介紹,在慢性低血壓中,體質性低血壓最爲常見。一般認爲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或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

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這類患者的血管舒縮的調節功能差,多缺乏體育鍛煉。

  提醒

  低血壓也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人們總擔心自己血壓高,並普遍認爲高血壓是一種病,而將低血壓當成一種生理狀況,其實,低血壓也是病。”劉偉強指出,低血壓往往不被人們所重視,這是因爲在生活

中低血壓對健康的危害不像高血壓那麼突然和急驟。事實上,低血壓同高血壓一樣可以誘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只是未被人們充分認識罷了。

  專家指出,血液在人體血管內流動,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澱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澱越多。血壓較低時,人體的血流速度緩慢,血液黏稠度和凝固性高,影響了大

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令大腦和心臟處於不同程度的缺氧狀態。這些影響短期內不會產生明顯的病症,但長此以往,人的機體功能受到嚴重影響,輕則出現乏力、精神疲憊、心情

壓抑、憂鬱等症狀,或逐步導致視力、聽力等功能下降,並使得頭暈、昏厥、跌倒、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而隨着年齡的增長,老人易出現動脈硬化,使血管腔變得狹窄,血管壁

彈性減弱,血壓低血流慢更易形成血栓而導致缺血性中風。同樣,由於血液流速緩慢,大腦長期供氧不足,嚴重的甚至可造成大腦萎縮、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癡呆等。所以,低血壓

的老人更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當出現頭暈、站立不穩、甚至暈厥時,應及時排除因動脈硬化和血液黏稠度高而可能造成的腦組織供血不足,甚至是腦血栓的形成。

  專家還提醒說,基礎血壓一向偏低的人羣,患上高血壓病時往往易被忽略且得不到及時的控制和治療,其危險性也更大。有些人的基礎血壓可能低至85/55mmHg都沒出現過明顯

不適。對於這一類人,其血壓的正常高值不能像普通人羣一樣以120~139/80~89mmHg來衡量,有時即使是115/85mmHg這樣在常人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血壓值,出現在基礎血壓偏低的

人羣身上仍可能引致高血壓症狀。因此,所謂高血壓病或者低血壓病不能僅靠簡單的數據來判斷,對於一向低血壓的人羣,更重要的是要留心其基礎血壓的變化,不要懵懵懂懂成

爲隱蔽的高血壓患者還不自知。

  釋疑

  低血壓和貧血是兩回事

  有些人把貧血與低血壓相提並論,認爲低血壓是由貧血引起的,甚至認爲低血壓就是貧血。對此,劉偉強認爲是誤解。據他解釋,其實,貧血與低血壓在醫學上是兩個不同的

概念。貧血是指血液中紅細胞總數減少或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量減少的一種綜合性病理狀態。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如急性大出血時,患者不但貧血,血壓也會急劇降低。引起貧血

的原因很多,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造血不良性貧血以及感染性貧血等。

  貧血一般較易發現,面色就是判斷有無貧血的一面鏡子。貧血的人不但面色蒼白,眼瞼和指甲也常是蒼白無光的。確定有無貧血和貧血的嚴重程度,最好還是到醫院檢查紅細

胞總數和血紅蛋白含量。而低血壓一般只要觀察一下血壓值便能加以確認,一般來說,成年人上臂血壓低於90/60mmHg,老年人低於100/60mmHg,都可判斷爲低血壓。

  防治

  體育鍛煉和飲食應“雙管齊下”

  劉偉強指出,低血壓的防治應該針對不同類型來進行。若是繼發性低血壓,就要積極治療原發病。而對於無任何症狀的基礎血壓偏低者,一般無需進行藥物治療,而強調以體

育鍛鍊和飲食療法 “雙管齊下”來防治,並特別提醒體位性低血壓的老年人在日常起居中要處處小心:

  體育鍛煉:特別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運動要適量,避免體能消耗過大的動作,可適當選擇一些緩和的運動,如步行、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

  飲食療法:增加飲食營養、多食溫補脾腎的食物。每日食鹽攝入量可略多於常人,這樣做有助於提升血壓,改善頭暈、睏倦無力等症狀;常吃生薑,可將薑末撒於菜湯中或用

薑末泡水代茶,以達到促進消化、健胃、升血壓的目的;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籽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少食多餐,且餐後不要馬

上活動,可休息30~60分鐘後再站起行走。因爲餐後血液積於內臟,使循環血量降低,此時若突然起立行走,則可誘發體位性低血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