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性高血壓是由於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退行性病變、椎體不穩、寰樞關節半脫位、頸椎椎間盤突出等原因,刺激植物神經,引發頸交感神經節或椎動脈血管舒縮功能異常紊亂,進而導致腦細胞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礙,引起血壓升高。臨牀研究發現。約有15%的高血壓患者與頸椎病相關。

2.原發性對藥物治療效果好,而繼發的頸椎病性高血壓對於降壓藥多不敏感。而對頸椎病的冶療,效果顯著。隨着頸椎病情況的改善.血壓基本趨於穩定。在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觀察中,在牽引、手法治療頸椎病時.患者血壓可下降20-30mmHg.治療間歇期血壓又會有所升高。
3.各種形式的高血壓和頸椎病在病程的發生發展中,都可能出現血壓波動、頭昏腦脹、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全身無力等症狀。所以對於高血壓藥物治療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尤其是家庭中又沒有高血壓家族史,症狀發作有類似頸椎病特點者,要考慮先照頸椎X線片或頸椎CT掃描或磁共振MRI,排除繼發於頸椎病的頸椎病性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