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糖尿病

時間: 2013-05-20

應對糖尿病

 (一)

 【治療觀念新突破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醫學界普遍把糖尿病分爲兩種,一種是1型糖尿病,過去也稱爲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一種是2型糖尿病,過去也稱爲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由於近年發現糖尿病對胰島素依賴是相對的,2型糖尿病進展到一定階段也必須用胰島素治療。因此目前糖尿病分型已不提是否依賴胰島素,只提1型或2型。90%患者屬2型。
    對於2型糖尿病的治療,目前雖然有許多新的治療方法在研究。如基因療法、真正意義上的胰島移植等,但是基本上屬於科研階段,臨牀上還是以藥物治療爲主,而藥物治療上雖然新葯層出不窮,但是主流的治療藥物還是以老的常用抗糖尿病藥爲主。如磺脲類、雙胍類、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非磺脲類促分泌劑、胰島素等。
    雖然藥是老的,但是,近年來用藥觀念已經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理想化的降糖治療模式是既能使血糖穩定持久達標,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藥物的不良作用。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衡先培博士爲我們介紹了糖尿病治療的新觀念。
重視早期使用胰島素

    既往2型糖尿病治療的基本思想並不注重胰島素使用,胰島素一般僅用於非胰島素不能控制的病人。不少患者看着幾年前的書,仍然抱着老觀念,認爲只有1型糖尿病是“胰島素依賴”的,那麼我屬2型糖尿病,是非胰島素依賴的,那就沒必要打胰島素了,否則會對胰島素產生依賴。
    但是國外已經有大量臨牀研究表明,早期使用胰島素不但不會使胰島功能“廢退”(產生依賴),而且可明顯改善胰島功能。通過注射胰島素,保護胰島細胞,讓它休息一下,恢復功能。注射胰島素,血糖調整得很好了,常常可以改爲口服藥,進而可延長不用胰島素治療的時間;如病情需要或患者願意,也可繼續打胰島素。
    過去認爲胰島素一用則不能停止,但是現在認爲,(1)使用胰島素是病情的需要;(2)早期使用胰島素一段時間後,不但可停用胰島素,而且可能使潛在的胰島功能再次“煥發青春”,使病人在一定時期內少用藥或停藥。(3)如果患者要求,隨時可改口服降糖藥。

重視聯合用藥
    過去,臨牀上對糖尿病患者的用藥思路比較單一,比如,肥胖者首選雙胍類藥物,消瘦者首選磺脲類藥物等。而現在認爲,聯合用藥是更理想的治療模式。
    比如對肥胖而空腹血糖突出升高者,應當立即使用胰島素加二甲雙胍,這是目前公認最爲理想的聯合用藥方案。其優點在於(1)迅速控制血糖而不增加或少增加體重。(2)增加胰島素的作用敏感性,達到以儘量少的胰島素控制血糖的目的。(3)減少酮症發生機會。
    此外,在不增加胰島負擔方面:可以使用胰島素,二甲雙胍,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
    不升高血漿胰島素方面:可以使用二甲雙胍,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有利於血糖的長期控制方面:可以使用胰島素,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二甲雙胍,糖苷酶抑制劑。這些聯合用藥方法,都是當前治療2型糖尿病的擇優方法。
重視中藥治療意義】   

過去,對於糖尿病的治療大多是沿襲西醫的治療方法,用藥也是以西藥爲主。但是近年來,中醫藥在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不斷地被發現。合理地使用中藥方,在迅速控制症狀、穩定血糖、降低血糖、改善病人體質等方面,有着明顯的療效。尤其在防治併發症方面,中藥的良好作用有時超過人們的想象,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了這一點。

(二)

治療誤區要防範
    糖尿病是種需長期服藥、保養的疾病,在這過程中,一些患者存在着種種誤區,影響了治療效果。省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陳耀主任醫師結合臨牀經驗,列出了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見的治療誤區。

飲食誤區
飲食誤區一

怕喝水。多飲多尿是糖尿病典型症狀。一些患者爲了避免“多尿”,就害怕喝水,少飲水,這是一個很有害的做法。糖尿病患者由於限制了食物的攝入量,從食物中來的水量只有600~700毫升,而成人每天需要水量大約在2500毫升以上。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比正常人喝更多水,才能保證機體代謝平衡。特別是現在夏天,人們留汗多,機體蒸發的水分增加,更應多喝水,每天至少要飲1500毫升水。
飲食誤區二:

南瓜能降糖。南瓜能降糖的說法是從日本流入中國的,其實,這是一種誤傳,沒有科學根據。而且還有實驗表明,糖尿病人每天吃南瓜1~2千克,血糖會明顯升高。
    專家提醒說,南瓜作爲一種普通的蔬菜,糖尿病患者可以少量吃些,但不能把它當作降糖藥來吃。
 飲食誤區三:

荔枝能降糖。實際上,荔枝和南瓜一樣,吃多了,不僅不會降糖,血糖還會更高,短期內大量吃荔枝還會得“荔枝病”。

飲食誤區四:

多喝稀飯。福州人愛喝湯是全國聞名了,還有許多人愛喝稀飯,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要儘量少喝稀飯,這是因爲,稀飯容易消化吸收,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血糖,容易引起餐後的高血糖和下一餐前的低血糖,對糖尿病的治療不利。因此,糖尿病患者因多吃乾飯、饅頭和粗糧。   

飲食誤區五:

多吃肉補充營養。這個誤區在糖尿病患者中非常普遍。我們知道糖尿病患每天飲食量要根據身高、體重和血糖水平來計算合適的量。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的飯量要比正常人少,一些患者擔心米飯吃少了,營養不夠,就想多吃肉來補充,有的還以爲肉含糖少,不會高血糖。    其實,只要按需飲食,營養足夠了,三大營養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在體內是會相互轉化的,肉、魚本身含糖不高,但它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質會在體內轉化爲糖。肉類、油脂類產生的熱量就是米飯的兩倍,這樣等於飯吃得更多,血糖更高。
運動誤區】 

吃得少,儘量不動   

有的糖尿病患者認爲自己飲食少,人感到乏力,不想運動。其實,運動是有效控制血糖的一種治療方法。運動能使體內多餘的熱量得到釋放,能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胰島素的敏感性對降血糖非常關鍵),降低血糖,並減少降糖藥物的用量。

    同時,運動還能改善血壓和血脂。最近,天氣炎熱,不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了,究其原因,多是因爲整天躲在空調房,不敢外出,缺乏運動所致。糖尿病患者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爲最佳效果,散步、慢跑、游泳等強度適中的項目最適合。

【藥物誤區】 

    口服降糖藥隨意性

 糖尿病口服藥對服藥時間有較嚴格的要求,如有的需飯前吃,有的需飯中吃,有的需在與第一口飯後一起吃,有的飯後吃;有的藥不需咬碎,有的必需咬碎。一些患者雖然服用了藥物,但不知道或分不清哪些藥物要飯前吃,哪些藥是飯中吃,哪些藥是飯後吃,結果影響了藥效和功能,嚴重的還出現不良反應。

     磺脲類藥物,一般飯前半小時服;但控釋片(如瑞易寧)和緩釋片(如秦蘇、達美康緩釋片)不需提前、不可咬碎;二甲雙胍一般飯後服,但二甲雙胍腸溶片需飯前半小時吃;諾和龍和拜糖蘋可跟飯一起吃,但拜糖蘋需與第一口飯一起吃,並且咬碎效果更好。

    此外,還有些患者自己修改藥物,影響血糖水平。如最近發生了“文迪雅”事件,一些患者不明就裏,對胰島素增敏劑藥物產生恐懼,自行停藥,結果導致血糖升高。碰到這種情況,患者應該諮詢瞭解你病情的專科醫生,再作決斷,不要自己隨意停藥,或改藥

                                

(三)

飲食調養六原則

目前,糖尿病飲食治療被公認爲是治療糖尿病的一項基礎治療,無論糖尿病屬於何種類型,病情輕重緩急如何,都必須嚴格執行和長期堅持飲食調養。輕型病人,單純飲食調養,病情即可緩解;重型病人採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必須嚴格配合飲食調養,才能達到理想的療效。

一般糖尿病患者飲食調養的原則:
1.合理控制總熱量

    肥胖患者應先減輕體重,減少熱能的攝入。消瘦患者應提高熱能的攝入,增加體重,使之接近標準體重。孕婦、乳母、兒童要增加熱能的攝入,維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長髮育。
2.碳水

   原則上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但不能過低。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太少,不易被病人耐受,同時,機體因缺少糖而利用脂肪代謝供給熱能,更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
3.減少脂肪攝入

脂肪的攝入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高脂肪飲食可妨礙糖的利用,其代謝本身會產生酮體,容易誘發和加重酸中毒。肥胖病人應嚴格限制脂肪的攝入,每日不宜超過40克。消瘦病人由於碳水化合物限量,熱能來源不足,可相應提高脂肪攝入量。
4.蛋白質供應要充足

    糖尿病飲食中的蛋白質供應要充足,攝入量要與正常人相當或稍高。有合併症時,應按醫生的指導決定蛋白質的攝入量。
5.適當補充維生素

在感染、併發其他疾病或控制不良的情況下,更要多補充些。特別是要注意維生素B1的供應。一般穀類食品中含維生素B1較高,由於糖尿病飲食限制主食的攝入量,往往造成維生素B1來源的不足,容易出現因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神經系統疾患。維生素B12可以改變緩解神經系統症狀,維生素C可以預防微血管病變,這些維生素都應當適當補充。

飲食中鈉鹽不宜過多,高鈉易誘發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鋅的供給不足可以使胰島素分泌減少。飲食中鋅最好的來源是肉類、海產品和家禽。
6.食物富含食物纖維

食物纖維可使葡萄糖的吸收減慢,改善葡萄糖耐量試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濃度,並可降低血脂濃度,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等併發症。食物纖維最好食用來自天然的食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