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常見病的有關症狀

時間: 2012-03-26

    疾病是人體在各種理化、微生物致病因素作用下產生的一系列臟器形態改變和功能異常的現象,可以說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與疾病作鬥爭中渡過的。一個人一生不得病的可能性極微,因此,適當掌握一些疾病知識,將有助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保持健康水平,這在人人關注自身健康的今天,顯得尤爲重要。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有散會內在規律可循,很多疾病都能通過特定的症狀或體徵表達出患病的信息。這裏我們向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疾病症狀,爲及時就醫提供方便。

    1.疼痛

    疼痛是臨牀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全身各部位組織在遭受致病因素作用下都可能發生疼痛。疼痛的性質多種多樣,可以有刺痛、鈍痛、燒灼痛、脹痛、切割痛、放射痛等。疼痛所反映的病變,以痛點部位最有意義,因爲往往最敏感的痛點就是病變所在。

    (1)頭痛:常因高血壓、偏頭痛、腦膜炎、發熱、腦血管病、腦腫瘤而引起,性質以鈍痛、跳痛、放射痛常見。一般有家族史,頭痛時間長者多爲功能性;而發病急,伴有嘔吐、肢體癱瘓、視力下降且病程較短者多爲器質性。

    (2)胸痛:常見肺炎、肺癌、肺梗死、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病變。胸痛大部分爲器質性疾病引起,常伴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口脣青紫、心律失常、下肢水種等,需要儘早就醫。對於僅有胸悶的表現,也不能大意,因爲這往往是心肌供血不足,或是肺部疾病的初期表現。有一部分患神經官能症者雖有胸痛主訴,但常無上述伴隨症狀。

    (3)腹痛:常由消化道潰瘍、穿孔、梗阻、結石、炎症、肝腎腫瘤、腹膜炎症等病變導致。這些病表現的疼痛多爲脹痛、鈍痛或絞痛,部位比較明顯,可伴厭食、嘔吐、便血、吐血、腹瀉等。一般起病比較急,病因也比較清楚。

    (4)肢體疼痛:多見神經、肌肉和骨骼的疾病引起,起病一般比較緩慢,與外傷、勞損、風溼、受涼等因素有關。疼痛的性質多爲鈍痛、痠痛、放射痛,常可以在相應部位找到痛點,並伴有功能活動受限。

    2.頭昏

    頭昏是人羣中常見的症狀,可分爲兩種情況,即眩暈和頭暈。前者主要表現是感到自身或外界在旋轉、移動和搖晃,同時常站立不穩、失去平衡、聽力下降、耳鳴等;後者則主訴頭脹、頭沉和眼花。一般眩暈發生與耳部聽覺器官病變、腦幹的血管性疾病、腦幹腫瘤等原發於頭部疾病有關;頭暈則與感冒、發熱、高(低)血壓、貧血、神經官能症等有關,是全身疾病在頭部的反映。因此,不管發生哪一種頭昏,都應該及時治療。

    3.肢體麻木

    麻木是感覺異常的表現,醫學上所分的感覺減退、缺失、異常、癱瘓等都可能包括在患者訴說的“麻木感”中。一般來說“麻”是初期的表現,以觸電、蟲爬、輕灼痛、針刺感爲特徵,是神經根或末梢神經受刺激或不完全損害引起的。“木”則是皮膚增厚和感覺遲鈍的總稱,提示感覺神經中樞、傳導通路和周圍神經完全損害,爲中晚期病變的表現。

    肢體麻木常伴隨血管和神經的病變出現,如腦血管病、脈管炎、頸椎病、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等,在煤氣中毒、農藥中毒、維生素B缺乏等情況下也可發生。麻木的分佈常根據致病因素的不同分爲半側性、對稱性、手套襪套樣以及節段性等。

    4.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也就是一般人常描述的“憋氣”,是患者主觀上感到空氣不夠用,並有呼吸費力,呼吸加深加快甚至用嘴呼吸的一種症狀。呼吸困難常發生在原有心、肺、腹部疾病的患者身上,如肺炎、氣胸、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炎、氣管異物、哮喘、肺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缺氧、腹壓增高(如大量腹水時)等。在懷孕後期由於胎兒的壓迫也會引起孕婦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也會發生在劇烈運動或突然改變體位後,患者身體因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現呼吸急促(20-30次/分)、採取特殊姿勢(端坐)、口脣、指端青紫等表現。夜間熟睡中發生的呼吸困難,常使人感到胸口被重物所壓,以致突然驚醒,被迫坐起。這種情況如發生過多,常提示心、肺功能有所下降,或存在某些疾病。由於呼吸困難屬急症,嚴重時不及時處理容易出現危險。故一旦發生,應儘快救治。

    5.心悸

    心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慌,是指自己能感覺到明顯的心跳,並伴有心前區不適的症狀。若此時測心率或脈搏,可以發現心率加快或減慢,節律不規則出現。一般正常心率在60-100次/分之間,稱爲竇性心律;低於60次/分,稱爲竇性心動過緩;超過100次/分,稱爲竇性心動過速;節律快慢不等,稱爲心律不齊(可爲生理性)或心律失常(病理性居多)。

    造成心悸的原因很多,一般在劇烈活動、發熱、害羞、激動、恐懼狀態下,或因飲酒、喝濃茶、咖啡,服用某些藥品之後出現的心悸多屬生理性的,可以自行消失。而長期出現,無法自行緩解的心悸就應考慮爲病態的。能引起心悸的疾病可分爲心臟本身的和其他疾病造成心臟損害的,前者多見於風心病、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壓心臟病、心包炎、病竇綜合徵等;後者常見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肺氣腫、過敏性哮喘等。心臟神經官能症雖然不是器質性疾病,但其心臟的主觀症狀較多(詳見神經官能症有關內容),需要給予很好鑑別。

    6.水腫

    水腫是指在疾病狀態下體內蓄積過多的水分不能有效排泄,進入身體組織間隙的一種症狀,具體表現爲患者下肢、面部、眼瞼發生腫脹的狀態。

    按水腫發生的部位常可以分爲全身性水腫和局部性水腫。全身性水腫從病因上還可以分爲心源性、肝源性、腎源性和營養性,對稱出現較多見。

    (1)心源性:產生的原因爲心功能不全,以身體的下部爲主,常伴有心悸、呼吸困難、胸腔積液,可隨體位改變而變化。

    (2)肝源性:多發生在肝硬變時,也以身體下部出現爲主,但常伴有大量的胸腹水、消瘦、皮膚、眼球發黃等。

    (3)腎源性:出現於腎炎、腎病綜合徵等腎臟疾病發生過程中,水腫主要分佈在眼瞼及顏面部,晨起時明顯,活動後可減輕,嚴重時常伴有高血壓、貧血、低蛋白血癥等。

    (4)營養性:多發生於久病體虛、嚴重燒傷、腫瘤晚期、長期營養不良的患者身上,主要由於血漿蛋白過低所致,水腫發生也是自下而上。

    侷限性水腫常由一些疾病導致的局部組織過敏、炎症、淋巴迴流障礙、靜脈阻塞等病因引起,此類水腫的分佈不對稱,主要集中在患病區域,很少向全身擴散,同時伴有局部組織的紅(紫)、熱、痛等,比較容易區分。

    7.排尿異常

    排尿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行爲,通過排尿可以把體內的代謝物、多餘的水分帶出體外。正常人每天需要5-6次排尿過程,排泄量可達1200-1500ml左右。完成排尿有賴於神經支配完好,腎臟功能健全,泌尿道暢通。如果某一個環節有問題,就會出現排尿異常。

    排尿異常的主要表現有,尿頻、尿急、尿痛,以及尿瀦留、尿失禁、少尿、多尿、血尿等。造成這些表現的疾病有感染(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阻塞(腎、輸尿管結石、外傷性尿道狹窄、前列腺肥大)、泌尿系腫瘤(如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以及神經損傷(脊髓壓迫、脊髓炎、脊椎骨折等)。一般來說,引起尿頻、急、痛的主要是泌尿系膀胱以下的炎症病變;引起排尿不暢的多見於腎臟、輸尿管、尿道的結石、狹窄、腫瘤壓迫;造成尿瀦留、尿失禁的多見於脊髓或神經損傷、造成血尿多見於腎臟病變和腫瘤;尿量過多過少與腎功能的好壞密切相關。由於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故泌尿系感染、尿失禁常見,男性則以排尿不暢、尿瀦留多見。當然,有的人在緊張狀態下有多尿行爲,是屬生理性的,不是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