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結腸癌

時間: 2012-04-08

        結腸癌(包括直腸癌)是大腸的腺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其病因尚未明確,但本病的發生與多脂肪少纖維的飲食有關,腺瘤狀息肉、結腸血吸蟲、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亦與本病發生密切相關。約40%的結腸癌分佈於直腸及直腸乙狀結腸曲,其餘分佈於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及肝、脾曲等處。結腸癌主要爲腺癌,其餘爲粘液腺癌及未分化癌,大體形態可呈息肉狀、潰瘍型等。結腸癌可沿腸壁環行發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可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多見於中年以上男性,由腺瘤息肉癌變者,發病年齡較輕。

結腸癌的臨牀表現:

   結腸癌早期多無症狀,隨着癌體積增大和產生繼發病變,纔出現症狀。其主要症狀有:

(1)胃腸道功能紊亂:胃納減退、腹部不適、飽脹、便祕、腹瀉、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等。

(2)腸梗阻症狀:主要有腹痛、便祕、腹脹、嘔吐、腸蠕動亢進,有時可以見到腸型。

(3)血便:爲結腸癌的主要症狀,也是直腸癌最先出現和最常見的症狀。由於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狀各不相同,長期出血可以產生繼發性貧血。

(4)腹塊:多爲癌本身,但亦可由於腹腔內轉移或炎性浸潤所引起,時隱時現的包塊常提示腸道有不完全性梗阻。

(5)全身症狀: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營養不良、全身衰竭,體重減輕和惡液質等。

(6)其他症狀:癌感染可引起畏寒、發熱;穿孔可引起瀰漫或侷限性腹膜炎;侵及泌尿系統可以引起泌尿系統症狀。晚期可以出現肝腫大、黃疸、腹水、左鎖骨上淋巴節腫大以及其他器官轉移的特有症狀。

另外,根據癌所在的部位不同,臨牀表現可不大相同。

(1)右側結腸癌:主要表現爲消化不良、乏力、食慾不振、腹瀉、便祕、腹瀉與便祕交替、腹脹、腹痛、腹部壓痛、腹塊及進行性貧血。腹塊的位置取決於癌所在的部位,如盲腸癌位於右下腹,升結腸癌位於右腹部,結腸肝曲癌在右上腹,橫結腸癌在臍部附近。此外,可有發熱、消瘦等。在晚期可有腸穿孔,侷限性膿腫等併發症。

(2)左側結腸癌:由於乙狀結腸腸腔最狹小且與直腸形成銳角,而且糞便在左側結腸已經形成固體,因此容易形成狹窄。常常表現爲慢性進行性腸梗阻,患者大多有頑固性遍祕,也可間以排便次數增多。由於梗阻大多在乙狀結腸下段,所以嘔吐較輕或缺如,而腹脹、腹痛、腸鳴及腸型明顯。癌破潰時可使糞塊外面染有鮮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膿液。梗阻近端的腸管可因持久的顯著腫脹、缺血和缺氧而形成潰瘍,甚至引起穿孔,此外,尚可發生腸道大量出血及腹腔內膿腫形成。

(3)直腸癌:主要表現爲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血液及粘液,伴有裏急後重或排便不淨的感覺,當癌蔓延至直腸周圍而侵犯骶叢神經時,可出現巨痛。如癌累及前列腺或膀胱,則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暢和血尿等症狀,並可形成通向膀胱或女性內生殖器的瘻管。直腸癌也可以引起腸梗阻。

●結腸癌的診斷

結腸癌患者大多已中年以上,其中位數年齡爲45歲,約有5%患者的年齡在30歲以下。結腸癌的臨牀表現隨其病竈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類型而有所不同。不少早期結腸癌患者在臨牀上可毫無症狀,但隨着病程的發展和病竈的不斷增大,可以產生一系列結腸癌的常見症狀,諸如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帶血和粘液、腹痛、腹瀉或便祕、腸梗阻以及全身乏力、體重減輕和貧血等症狀。整個結腸以橫結腸中部爲界,分爲右半結腸和左半結腸兩個部分,此兩部癌腫的臨牀表現確各有其特點,茲分述如下:

(一)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腔粗大,腸內糞便爲液狀,這段腸管的癌腫多爲潰瘍型或突向腸腔的菜花狀癌,很少環狀狹窄,故不常發生梗阻。但是這些癌腫常潰破出血,繼發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因此其臨牀上可有腹痛不適、大使改變、腹塊、貧血、消瘦或惡液質表現。

1.腹痛不適 約75%的病人有腹部不適或隱痛,初爲間歇性,後轉爲持續性,常位於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闌尾炎發作。如腫瘤位於肝曲處而糞便又較乾結時,也可出現絞痛,應注意與慢性膽囊炎相鑑別。約50%的病人有食j不振、飽脹噯氣、噁心嘔吐等現象。

2.大便改變 早期糞便稀薄,有膿血,排便次數增多,與癌腫潰瘍形成有關。待腫瘤體積增大,影響糞便通過,可交替出現腹瀉與便祕。出血量小,隨着結腸的蠕動與糞便充分混合,肉眼觀察不易看出,但隱血試驗常爲陽性。

3.腹塊 就診時半數以上病人可發現腹塊。這種腫塊可能就是癌腫本身,也可能是腸外浸潤和粘連所形成的團塊。前者形態較規則,輪廓清楚;後者形態不甚規則。腫塊一般質地較硬,一旦繼發感染時移動受限,且有壓痛。

4.貧血和惡液質 約30%的病人因癌腫潰破持續出血而出現貧血,並有體重減輕、四肢無力,甚至全身惡液質現象。

(二)左半結腸癌 左半結腸腸腔較細,腸內糞便由於水分被吸收變得乾硬。左半結腸癌多數爲浸潤型,常引起環狀狹窄,故臨牀表現主要爲急、慢性腸梗阻。腫塊體積較小,既少潰破出血,又無毒素吸收,故罕見貧血,消瘦、惡液質等現象,也不易捫及腫塊。

1.腹部絞痛 是癌腫伴發腸梗阻的主要表現梗阻可突發,出現腹部絞痛,伴腹脹、腸蠕動亢進、便祕和排氣受阻;慢性梗阻時則表現爲腹脹不適、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便祕、糞便帶血和粘液,部分性腸梗阻有時持續數月才轉變成完全性腸梗阻。

2.排便困難 半數病人有此症狀,隨着病程的進展,便祕情況愈見嚴重。如癌腫位置較低,還可有排便不暢和裏急後重的感覺。

3.糞便帶血或粘液 由於左半結腸中的糞便漸趨成形,血液和粘液不與糞便相混,約25%患者的糞便中肉眼觀察可見鮮血和粘液。

診斷 結腸癌早期症狀多較輕或不明顯,常被患者忽視,也易漏診。故對中年以上患者有下列表現時應提高警惕,考慮有無結腸癌的可能:

①近期內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祕、腹瀉或排便不暢)、持續腹部不適、隱痛或腹脹;

②糞便變稀,或帶有血液和粘液;

③糞便隱血試驗持續陽性;

④原因不明的貧血、乏力或體重減輕等;

⑤腹部可捫及腫塊。

有上述可疑現象時,除作進一步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外,應即進行下列系統檢查,以期確定診斷

(一)肛管指診和直腸鏡檢 檢查有無直腸息肉、直腸癌、內痔或其他病變,以資鑑別。

(二)乙狀結腸鏡和纖維結腸鏡檢查 乙狀結腸鏡雖長25cm,但75%的大腸癌位於乙狀結腸鏡所能窺視的範圍內。鏡檢時不僅可以發現癌腫,還可觀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潤範圍。通過乙狀結腸鏡可以採取組織作病理檢查。纖維結腸鏡檢查可提供更高的診斷率,國內已廣泛應用,操作熟練者可將纖維結腸鏡插至盲腸和末端迴腸,還可進行照相,確是一種理想的檢查方法。

(三)X線檢查

1.腹部平片檢查 適用於伴發急性腸梗阻的病例,可見梗阻部位上方的結腸有充氣脹大現象。

2.鋇劑灌腸檢查 可見癌腫部位的腸壁僵硬,擴張性差,蠕動至病竈處減弱或消失,結腸袋形態不規則或消失,腸腔狹窄,粘膜皺襞紊亂、破壞或消失,充盈缺損等。鋇劑空氣雙重對比造影更有助於診斷結腸內帶蒂的腫瘤。

(四)癌胚抗原(CEA)試驗 對早期病例的診斷價值不大,但對推測預後和判斷復發有一定的幫助。

目前對結腸癌的大規模人羣防治普查尚缺乏切實可行的方案,唯有遇見上述結腸癌可疑徵象時,及時選用合適的檢查方法,早期作出診斷,特別是遇到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者,務必進一步追究其原因。

●診斷要點

1、臨牀表現:

1)左半結腸癌:症狀一般出現較早,較多表現爲大便習慣改變,常有腹瀉。腹瀉特點爲:鮮血便,血液不與糞便相混淆;膿血便;腹瀉、便祕交替出現;同時伴有腹脹、腹痛等腸梗阻的症狀。

2)右半結腸癌:臨牀症狀較隱蔽,常僅表現爲消化不良和腹部不適,腹脹、腹瀉。腹瀉特點爲:黑便或果醬樣便,血與便相混淆;便隱血試驗陽性;輕度腹瀉,變量較大。

2、輔助檢查:

1)X線檢查:鋇劑灌腸,特別是氣鋇雙重造影對絕大多數結腸癌均能發現。對判斷腫瘤的存在、形態及其腸壁的解剖關係較爲準確。

2)內窺鏡檢查: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到病變的大小、形態、是否潰瘍及潰瘍邊緣情況,並可通過取活組織作病理檢查確診,準確性比X線高。

3)B超檢查:對結腸癌的診斷有一定的價值,能發現腹部未能觸及的腫塊,尤其是類下緣肝脾曲部。瞭解腫塊與臟器的關係,以及其大小、性質。有助於發現孤立性腸管壁增厚及腸腔擴大等病變,對疑有肝轉移病更具確切的診斷價值。

4)CT檢查:對了解腫瘤腸外侵犯程度以及有無局部淋巴結轉移及肝轉移有着重要意義。

5)癌胚抗原(CEA)測定對結腸癌可疑病人做CEA測定以供參考。

3、病理學診斷:

1)結腸癌組織學分型:腺癌、粘液腺癌、未分化癌、鱗狀上皮癌少見。

2)結腸癌大體分型:腫塊型、潰瘍型、浸潤型。

【結腸癌的治療措施】

(一)手術治療

1.根除性手術 結腸癌的最佳治療方法,仍然是早期確診後徹底手術切除。

結腸癌伴有明顯梗阻時,一般需分期手術,先在癌腫梗阻上方的腸段作造瘻減壓,如橫結腸造瘻、乙狀結腸造瘻;待病員情況好轉,腸壁炎症和水腫消退,一般在造瘻手術後2~3周再行二期腫瘤根治性切除。

2.姑息性手術 凡結腸癌已有肝臟或遠處轉移,或癌腫局部廣泛浸潤而無法根治時,可按下列原則進行處理:

如結腸癌的局部病變尚可切除,應爭取作姑息性切除,以緩解症狀。術後輔以其他抗癌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如病變廣泛浸潤和固定而不能切除,可以癌腫部位的遠近端腸段作捷徑吻合手術,如在右半結腸癌作未端迴腸橫結腸側側吻合術。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5-29
http://baike.baidu.com/view/88566.html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5-29
一、病理 (一)大體形態分型1.腫塊型結腸癌 2.浸潤型結腸癌 3.潰瘍型結腸癌 圖2-87 結腸腫瘤大體型態分型 1.腫塊型(菜花型、軟癌) 腫瘤向腸腔內生長、瘤體較大,呈半球狀或球狀隆起,易潰爛出血並繼發感染、壞死。該型多數分化較高,侵潤性小,生長較慢,好發於右半結腸。 2.侵潤型(縮窄型、硬癌) 腫瘤環繞腸壁侵潤,有顯著的纖維組織反應,沿粘膜下生長,質地較硬,易引起腸腔狹窄和梗阻。該型細胞分化程度較低,惡性程度高,出現轉移早。好發右半結腸以遠的大腸。 3.潰瘍型 腫瘤向腸壁深層生長並向腸壁外侵潤,早期即可出現潰瘍,邊緣隆起,底部深陷,易發生出血、感染,並易穿透腸壁。細胞分化程度低,轉移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