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手口足病症狀及預防

時間: 2011-06-15
急!必看!,繁峙不可忽視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小兒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 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爲常 見。 
該病發病前一般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多數患兒突然起病,發熱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 症狀。在患兒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現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由於口腔潰瘍會伴有疼痛,患兒往往會流涎、拒食,皮疹通常會在一週 內自行消退,同時體溫也會下降。 
多數預後良好,不留後遺症。極少數患兒患手足口病後會伴有較爲嚴重的合併症。人羣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於自身免疫 機能的完善,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爲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它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 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 振、噁心、嘔吐、頭疼等症狀。該病爲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後良好,不留後遺症。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麻痹、肺水腫等嚴重併發症。  傳染源:  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性感染者,該病的潛伏期爲2~7天。流行期間,患者爲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 潰時病毒溢出;病後數週,患者仍可自從糞便中排出病毒。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羣密切接觸傳播爲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 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牀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 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人羣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由於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後抗體 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羣可反覆感染髮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爲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 高。  中醫治療:  中醫理論認爲,本病的病因爲外感溼熱疫毒。當疫苗溼熱之邪傷及肺脾兩髒時,造成肺衛失和或毒邪蘊積於脾,使脾主四肢及開竅於口的功能失調,出現上 述的臨牀特徵,同時可伴有發熱、流涕、微咳等類似夏季感冒的症狀或流涎、拒食、煩躁等症。   中藥治療本病療效頗佳,既能消除、緩解症狀,又可縮短病程。在發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熱解毒、化溼涼血療法,常用的藥物有銀花、連翹、黃 芩、梔子、生苡仁、牛蒡子、蟬衣、紫草、蘆根、竹葉、生石膏、黃連、燈芯草、六一散等;在發病的後期,若見手足心熱、食少、煩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 地、麥冬、白薇、玉竹等養陰清熱之品。  預防措施:  1. 注意孩子個人衛生,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  2.注意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造宜。  2. 多讓孩子飲水、多吃蔬菜和瓜果。  3. 對兒童玩具要經常消毒,儘量避免孩子到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機會。  4. 讓孩子注意休息,適當鍛鍊身體,增強抵抗能力等。  5. 一旦有發病兒童,要及時就醫和隔離,並等孩子痊癒後由醫生批准再回到幼兒園,避免孩子交叉傳染。  6.疾病流行期間幼兒園應加強消毒,建議每天進行空氣及日用品(玩具、毛巾)消毒,加強室內開窗通風,衣服、被褥陽光下暴曬。孩子的圖書每天用紫 外線消毒;玩教具、所有坐椅、樓道扶手及戶外大型玩具等孩子們可接觸到的地方,每天孩子離園後用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劑消毒。  7. 在手足口病流行時,應做好幼兒園的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強調使用肥皂流水洗手,防止病從口入。  8. 教育家長儘量少帶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傳染的機會。要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過度疲勞。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5-04-18
防控措施 (一)加強醫療機構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做好傳染病預檢分診和診治。 1.根據病例臨牀特徵,結合流行病學史,對手足口病病例進行臨牀診斷。 臨牀特徵: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症狀。該病爲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後良好,不留後遺症。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麻痹、肺水腫等嚴重併發症。 瞭解流行病學接觸史有助於病例診斷,包括:當地幼托機構或學校有類似疫情,或病例與類似患者有接觸史等。發病對象以學齡前兒童爲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