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識講座

時間: 2011-08-02
 一、什麼是血糖?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稱爲血糖。正常人血糖濃度相對穩定,飯後血糖可以暫時升高,但不超過180mg/dl,空腹血液濃度比較恆定,正常爲70-110mg/dl(3.9-6.1mmol/L),兩種單位的換算方法爲:1mg/dL=0.0655mmol/L。  血糖主要來源於1食物,米、面、玉米、薯類、砂糖(蔗糖)、水果(果糖)、乳類(乳糖)等,經胃腸道的消化作用轉變成葡萄糖,經腸道吸收入血液成爲血糖。(2)儲存於肝臟中的肝糖原和儲存於肌肉的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3)非糖物質即飲食中蛋白質、脂肪分解氨基酸、乳酸、甘油等通過糖異生作用而轉化成葡萄糖。  血糖的去路主要有四條途徑:①葡萄糖在組織器官中氧化分解供應能量;②在劇烈活動時或機體缺氧時,葡萄糖進行無氧酵解,產生乳酸及少量能量以補充身體的急需;③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儲存起來;多餘的葡萄糖可以在肝糖轉變爲脂肪等。

二、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複雜,但歸根到底則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胰島素抵抗。因此,在B細胞產生胰島素、血液循環系統運送胰島素以及靶細胞接受胰島素併發揮生理作用這三個步驟中任何一個發生問題,均可引起糖尿病。  1.胰島B細胞水平  由於胰島素基因突變,B細胞合成變異胰島素,或B細胞合成的胰島素原結構發生變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而如果B細胞遭到自身免疫反應或化學物質的破壞,細胞數顯著減少,合成胰島素很少或根本不能合成胰島素,則會出現2型糖尿病。  2.血液運送水平  血液中抗胰島素的物質增加,可引起糖尿病。這些對抗性物質可以是胰島素受體抗體,受體與其結合後,不能再與胰島素結合,因而胰島素不能發揮生理性作用。激素類物質也可對抗胰島素的作用,如兒茶酚胺。皮質醇在血液中的濃度異常升高時,可致血糖升高。  3.靶細胞水平  受體數量減少或受體與胰島素親和力降低以及受體的缺陷,均可引起胰島素抵抗、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癥。最終使B細胞逐漸衰竭,血漿胰島素水平下降。胰島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中佔有重要地位。
三、糖尿病誘發的因素

糖尿病的誘發因素有:感染、肥胖、體力活動減少、妊娠和環境因素。  1、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發病誘因中佔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別是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誘發因素。在動物研究中發現許多病毒可引起胰島炎而致病,包括腦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薩奇B4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島炎,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產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後還可使潛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爲顯性糖尿病。  2、肥胖 大多數Ⅰ型糖尿病患者體型肥胖。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時脂肪細胞膜和肌肉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對胰島素的親和能力降低、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糖的利用障礙,使血糖升高而出現糖尿
病。
  3、體力活動 我國農民和礦工的糖尿病發病率明顯低於城市居民,推測可能與城市人口參與體力活動較少有關。體力活動增加可以減輕或防止肥胖,從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現糖尿病。相反,若體力活動減少,就容易導致肥胖,而降低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導致糖尿病。  4、妊娠 妊娠期間,雌激素增多,雌激素一方面可以誘發自身免疫,導致胰島β細胞破壞,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對抗胰島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誘發糖尿病。  5、環境因素 在遺傳的基礎上,環境因素作爲誘因在糖尿病發病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環境因素包括:空氣污染、噪音、社會的竟爭等,這些因素誘發基因突變,突變基因隨着上述因素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的增長而越來越多,突變基因達到一定程度(即醫學上稱之爲“閾值”)即發生糖尿病。

四、糖尿病各常見分型特徵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稱爲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約佔糖尿病病人總數的10,常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但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甚至80~90歲時也可患病。病因是由於胰島B細胞受到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破壞,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島素。起病時血清中可存在多種自身抗體。1型糖尿病發病時糖尿病⒆脣廈饗裕容易發生酮症,即有酮症傾向,需?外源胰島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島素治療則威脅生命。在接受胰島素治療後,胰島B細胞功能改善,B細胞數量也有所增加,臨牀症狀好轉,可以減少胰島素的用量,這就是所謂的"蜜月期",可持續數月。過後,病情進展,仍然要外援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和遏制酮體生成。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稱爲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約佔糖尿病病人總數的90,發病年齡多數在35歲以後。起病緩慢、隱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檢查或檢查其他疾病時發現的。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峯後移。胰島素靶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或受體後缺陷在發病中佔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約60是體重超重或肥胖。長期的過量飲食,攝取高熱量,體重逐漸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後導致胰島素抵抗,血糖升高,無明顯酮症傾向。多數病人在飲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藥治療後可穩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病人需要外源胰島素控制血糖。因此,外源胰島素治療不能作爲1型與2型糖尿病的鑑別指標。2型糖尿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與HLA抗原頻率無關聯。與自身免疫反應無關聯,血清中不存在胰島細胞抗體及胰島素自身抗體。  妊娠糖尿病  妊娠婦女原來未發現糖尿病,在妊娠期,通常在妊娠中期或後期才發現的糖尿病,稱爲妊娠糖尿病。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是糖尿病病人妊娠期,稱爲糖尿病妊娠。在妊娠中期以後,尤其是在妊娠後期,胎盤分泌多種對抗胰島素的激素,如胎盤泌乳素等,並且靶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量減少。糖尿病易出現在妊娠後期。若對100名孕婦進行血糖檢查,大約可以發現3名妊娠糖尿病患者。爲及早檢出妊娠糖尿病,一般在妊娠24~28周時,口服葡萄糖50克,服糖後半小時取血糖測血糖,若血糖值小於7.8毫摩爾/升,則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需再做100克葡萄糖耐量試驗進行診斷。對於妊娠糖尿病,應積極控制血糖,以避免高血糖對胎兒造成的不良影響。分娩3個月以後,根據其血糖水平再做糖尿病臨牀分型,50~70的妊娠糖尿病在分娩後表現爲2型糖尿病,一部分病人糖耐量恢復正常,僅個別病人轉變爲1型糖尿病。

五、糖尿病的飲食禁忌

糖尿病病人的飲食禁忌  忌食:白糖、紅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果糖、糕點、果醬、蜂蜜、蜜餞、冰激凌等。  少食:土豆、山藥、芋頭、藕、洋蔥、胡蘿蔔、豬油、羊油、奶油、黃油、花生、核桃、葵花子、蛋黃、肝腎、腦。  宜食:粗雜糧如蕎麥、燕麥片、玉米麪、大豆及豆製品、蔬菜。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當血糖降低的太快便發生了低血糖症。成人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因省略正餐或延遲用餐時間或激烈運動而引發低血糖症。輕微低血糖症的症狀包括嘴巴麻痹、皮膚溼冷、胸部有顫動的感覺和飢餓。如何治療?你只須服用現成的糖類。喝甜的飲料,例如,澄汁或汽水,或吃一塊糖,並隨身攜帶糖果,以防萬一。
        捕捉糖尿病信號!
        糖尿病有現代文明病之稱。其典型症狀爲“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相當一部分患者的症狀並不明顯,因而身患糖尿病多時卻渾然不知,直到體檢或其他疾病就診時才被發現,耽誤了治療時間. 因此,爲了早期發現糖尿病,大家有必要留意其發出的信號:  (1)有糖尿病家族史;  (2)分娩過巨大胎兒(體重超過4.5公斤);  (3)多次流產或死胎,但原因不清楚;  (4)明顯肥胖;  (5)皮膚瘙癢,特別是婦女的的外陰瘙癢;  (6)反覆發生皮膚化濃染;  (7)感染了肺結核,且病情發展迅速;  (8)肢端麻木或感覺過敏;  (9)年齡較輕既具有白內障,或視力減退;  (10)原因不明的浮腫;  (11)下肢潰爛或壞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