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癌瘤有哪些早期信號?

時間: 2012-08-29
任何一種病,在發病前夕總會表現某些信號。如果瞭解這些信號,就可掌握疾病發生的規律、特徵,就有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而提高治癒率。癌症常見的信號是什麼呢?
  (1)吞嚥食物時有哽噎感、疼痛、胸骨後悶脹不適、食管內有異物感或上腹部疼痛,是食管癌的首發信號。
  (2)上腹部疼痛 人們習慣叫它心口疼。平時一向很好,逐漸發現胃部(相當於上腹部)不適或有疼痛,服止痛、止酸藥物不能緩解,持續消化不好,此時應警惕胃癌的發生。
  (3)刺激性咳嗽,且久咳不愈或血痰 肺癌多生長在支氣管壁,由於癌細胞的生長,破壞了正常組織結構,強烈刺激支氣管,引起咳嗽。經抗生素、止咳藥不能很好緩解,且逐漸加重,偶有血痰和胸痛發生。此種咳嗽常被認爲是肺癌的早期信號。
  (4)乳房腫塊 正常女性乳房,質柔軟。如果觸摸到腫塊,且年齡是40歲以上的女性,應考慮有乳腺癌的可能。
  (5)YIN-DAO異常出血 正常婦女的月經每月一次,平時不會出現YIN-DAO出血。如在性交後出血,可能是患宮頸癌的信號。性交後出血一般量不多,如果能引起注意,有可能發現早期宮頸癌。
  (6)鼻涕帶血 鼻涕帶血主要表現爲鼻涕中帶有少量血絲,特別是晨起鼻涕帶血,往往是鼻咽癌的重要信號,鼻咽癌除鼻涕帶血外,還常有鼻塞,這是由於鼻咽癌症塊壓迫所致。如果癌症壓迫耳咽管,還會出現耳鳴,所以,鼻涕帶血、鼻塞、耳鳴、頭痛特別是一側性偏頭痛,均是鼻咽癌發生的危險信號。
  (7)腹痛、下墜、便血 凡是30歲以上的人出現腹部不適、隱痛、腹脹,大便習慣發生改變,有下墜感且大便帶血,繼而出現貧血、乏力、腹部摸到腫塊,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其中沿腸部位呈侷限性、間歇性隱痛是大腸癌的第一個報警信號。下墜感明顯伴大便帶血,則常是直腸癌的信號。
  (8)右肋下痛 右肋下痛常被稱爲肝區痛,此部位痛常見於肝炎、膽囊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癌起病隱匿,發展迅速,有些患者右肋下痛痛持續幾個月後才被確診爲肝癌。所以右肋下疼應視爲肝癌的信號。
  (9)頭痛、嘔吐 頭痛等多發生在早晨或晚上,常以前額、後枕部及兩側明顯。嘔吐與進食無關,往往隨頭痛的加劇而出現。頭痛、嘔吐是腦瘤的常見臨牀症狀,應視爲顱內腫瘤危險信號。CT檢查有助於確診。
  (10)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 造血系統的癌症,如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常有發熱現象。惡性淋巴瘤臨牀表現爲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在淋巴結腫大的同時,病人可出現發熱、消瘦、貧血等症狀。因此,長期原因不明的發熱應疑是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信號。
  出現以上種種可疑信號,既不能草木皆兵,也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並進行必要的檢查,以免貽誤病情,造成終生遺憾。   4.診斷癌症常用的檢查手段有哪些?
  診斷癌症主要通過以下途徑:①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各種常規檢驗及具有一定特異性的化驗。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②體格檢查:由於約有75%的癌症發生在身體容易發現的部位。因此全面的體格檢查,包括望診、觸診、叩診、聽診等十分重要,常常能發現相當一部分腫瘤,並能對其性質做出初步的判斷。③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常規透視、拍片、各種造影、各種體層檢查;CT、ECT、核磁共振檢查;B型超聲檢查,核醫學檢查等。④病理學檢查:脫落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⑤內窺鏡檢查:食管鏡、纖維胃鏡及纖維結腸鏡、支氣管鏡、膀胱鏡等。⑥放射免疫學檢查:如胎甲蛋白測定、癌胚抗原檢測,EB病毒抗體檢測等。⑦醫用激光診斷。
  另外,開展區域性防癌普查,也是有較大價值的早期發現途徑。通過普查,能夠發現早期癌症病人,對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非常重要的。   5.B超檢查適用於協助診斷哪些惡性腫瘤?
  近年來,B超檢查在臨牀應用日益廣泛,已成爲診斷技術中不可缺少的常規診斷方法,甚至已成爲某些惡性腫瘤首選的影像協助診斷方法。
  由於B超比X線、核素、CT等查方法方便、經濟、不依賴放射線,檢查時不必擔心受放射線的照射和損害。所以在腫瘤診斷中,應用非常普遍。B超切面聲像圖能從角度、多方位對病竈進行連續顯示觀察,有助於瞭解腫瘤的部位,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係,對癌症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幫助。
  目前常用B超協助診斷的惡性腫瘤有:肝癌、胰腺癌、膽囊炎、胃癌、惡性淋巴瘤、子宮癌、卵巢癌、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腫瘤、甲狀腺癌等。通常對2cm的腫物即能探測出來。還可以通過B超檢查,瞭解腹腔、盆腔、腹膜後等部位的其他疾患以及檢查胸、腹腔積液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