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防、養、治

時間: 2011-09-25

1、慢性胃炎的症狀

時常感到胃悶、噁心、打酸嗝、沒有食慾,早上刷牙時感到欲嘔,飯後胃痛……這些都是現代人胃異常的症狀。這些症狀有慢性化趨勢,由於病情不重,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因此許多人都不當一回事。慢性胃炎形成胃潰瘍和癌的機率很高,嗜酒者、愛抽菸者、亂吃食物者、喜愛刺激性食物者、運動不足者、亂服藥物者,都易患慢性胃炎。

2、日常保養:慢性胃炎患者會由身體不舒服轉爲焦躁,對工作沒幹勁,每天生活不愉快。“保養重於治療”,要切記三個原則

  一是自覺地吃

  二是吃溫熱食物

  三是隻吃八分飽

  如果是按上述原則進餐,胃痛在一週左右就會消失。

  多吃薏米小豆粥等潮溼健脾,可防暑溼;

3、胃病的穴位與指壓治療法

  “中脘”是治療胃腸病不可缺少的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央。指壓時仰臥,放鬆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使勁地壓,6秒鐘時將手離開,重複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中脘指壓法如果在胃痛時採用的話,效果更佳,它與過酸性和減酸性無關。

 1)過酸性的話,指壓“陽陵泉”(位於膝蓋呈直角時外側腓骨小頭之下),刺激時一面吐氣一面壓6秒鐘,如此重複10次,會使制酸作用活潑,不會打酸嗝。

2)減酸性的話,只要指壓“足三裏”。指壓要領同前,重複10次就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如果弄錯過酸性和減酸性,會產生反效果,須多加註意。

4、按摩胃經

    胃經圖見上。胃經起於鼻翼兩側(迎香),上行到鼻根部;與旁側的足太陽經交會;向下沿着鼻的外側(承泣);進入上齒齦內;回出環繞口脣;向下交會於頦脣溝承漿(任脈)處;再向後沿着口腮後下方,出於下頜大迎處;沿着下頜角頰車;上行耳前,經過上關(足少陽經);沿着髮際;到達前額(神庭);面部支脈:從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嚨;進入缺盆部;向下通過橫膈;屬於胄,聯絡脾臟;缺盆部直行的脈:從缺盆向下,經過乳房裏邊;向下挾臍旁,進入少腹兩側“氣街”中;胃口部的支脈:沿着腹的裏面,向下到“氣街中”與前支會合;再由此下行至髀關;直抵伏兔部;下至膝蓋中;向下沿着脛骨外側前緣;下經足跗;進人第二足趾外側端(厲兌);脛部的支脈:從膝下3寸(足三裏)處分出;向下進入足中趾外側;足跗部的支脈:從跗上(衝陽)分出,進入足大趾內側端(隱白),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5、胃、十二脂腸潰瘍:雞蛋殼30個炒焦研成粉,麥麪粉半斤炒焦,一起抖勻,早晚飯前用。開水沖服,一次2錢(約半調羹),一日二次,一般一付藥可愈,重病需二付。

6、腸胃炎、腹瀉:每次用麥麪粉半兩炒焦,加適量白糖用開水調勻,飯前服,一日二次,2-3天有特效。忌吃柿子、香蕉、油膩。

7、白菜露:白菜搗爛絞汁200毫升,飯前加熱,溫服,每天2次。可治療胃潰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