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的常識性總結

時間: 2011-09-03
 

什麼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亦稱爲髓核突出(或脫出),或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是臨牀上較爲常見的一種腰腿痛。最早有記載的是Kocher在1886年解剖一個從30m高跌下的患者,看到了椎間盤突出。本病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牀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與年齡、性別、職業有關係嗎?
腰椎間盤突出症好發於青壯年,其中約有80%發生在20~40歲之間,因爲椎間盤的退化,特別是纖維環的退變此時已經開始,加之青壯年的運動量相對大,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機會也多。另外腰椎間盤突出症也可發生在20歲以下及60歲以上者。
腰椎間盤突出症多見於男性,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一般認爲男性與女性之比爲4~12∶1,這主要是因爲男性勞動強度大,腰部活動範圍較大,腰椎勞損重、退變重等原因。女性產前、產後及更年期爲腰椎間盤突出的危險期,特別是懷孕後期,由於腹內胎兒不斷長大,造成孕婦腰椎過度前凸的姿勢,而增加了腰部的負擔。產後由於內分泌的改變尚未恢復,骨關節及韌帶都較鬆弛,也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更年期婦女,因爲內分泌的改變,骨質疏鬆及骨關節、韌帶退化等,也可導致發病率增高。
從職業上來看,以往認爲工人發病者居多,但目前各人體力勞動不能完全以工、農、幹部區別,經常從事彎腰勞動,駕駛員的腰部顛簸和右側手足勞累重,皆易導致腰椎間盤受損。一般認爲從事重體力勞動者椎間盤退變重。但是,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也並不很低,這可能與腦力勞動者長期處於坐位和活動量相對少有一定關係。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牀表現是什麼??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典型症狀是腰痛及腿部放射性疼痛。但由於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管徑、病理特點、機體狀態及個體敏感性等不同,臨牀表現也有一定差異。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有此症狀。患者自覺腰部持續性鈍痛,平臥位減輕,站立則加劇,一般情況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另一種爲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臥牀位息,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2)下肢放射痛:80%患者出現此症,常在腰痛減輕或消失後出現。表現爲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後側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重者可爲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可行走,呈跛行狀態;重者需臥牀休息,喜歡屈腰、屈髖、屈膝位。
(3)下肢麻木、冷感及間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多與疼痛伴發,少數患者可表現爲單純麻木,有少數患者自覺下肢發冷、發涼。主要是因爲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至。間歇性跛行的產生機理及臨牀表現與腰椎管狹窄相似,主要是由於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學症狀。
(4)馬尾神經症狀:主要見於中央型髓核脫出症,臨牀上較少見。可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礙。女性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萎。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全性癱瘓。
腰椎間盤突出症好發於哪些位置??
腰椎間盤突出症,90%以上涉及最下兩個椎間隙。國內外都以下位兩個椎間隙多見,這一方面是因下位兩個間隙勞損重,退變多,易突出,另一方面是腰5及骶1神經在椎管內分別跨越下位兩個椎間盤,當椎間盤突出時,壓迫牽拉神經根產生典型的臨牀症狀,易於被臨牀發現。
有人通過研究髂嵴間線高低與下腰椎間盤退變的臨牀相關問題,證明腰5骶1或腰4~5椎間盤退變率與髂嵴間線的位置高低有關。髂嵴間線高者,腰5骶1退變差,而腰4~5退變重;髂嵴間淺低者,腰5骶1退變重。
另外,多數統計資料顯示,腰椎間盤突出容易發生在左側,主要原因可能是多數人在運動和勞動時,右手用力,右側腰背肌肉緊張力較強,椎間盤相應在右側所受的壓力較大,擠壓的力量傳導至左側,可使左側纖維環撕裂,並將髓核擠至左側而造成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可出現哪些體徵??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體徵有兩組,一組是腰部及脊柱體徵,另一組是神經根體徵。
(1)腰部及脊柱體徵
①脊柱側彎:患者脊柱多有側彎,側彎是使神經遠離突出物,使壓迫緩解,減輕疼痛的保護性措施。
② 腰椎曲度改變: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可向後凸,這也是爲減輕疼痛的一種保護性措施。
③脊柱活動受限:脊柱各方向活動,如後伸、前屈、側彎及旋轉,均有不同程度限制。
④壓痛點:腰椎間盤突出症棘旁可有壓痛並向下肢放射,壓痛明顯處在患側相應棘旁。有人統計:壓痛有放射痛的出現率爲61.5%,只有壓痛而無放射痛的爲38.5%。
(2)神經根體徵
①直腿擡高試驗:其陽性率爲90%以上,且都在15 ~65 之間即出現放射痛,對本症是一個有用的體徵。
②擡頭屈頸試驗:患者仰臥,雙下肢伸直平放,慢慢擡頭屈頸,此時出現下肢放射性痛即爲陽性。
③感覺障礙:被擠壓的神經根支配區有感覺(包括痛覺、觸覺及溫度覺)障礙。椎間盤突出主要侵及下位兩條腰神經及骶1神經根,確定感覺改變區,有利於定位。
④運動障礙:受侵神經根所支配的肌肉功能常減低。腰4~5椎間盤突出壓迫腰5神經根,使所支配的趾背伸力減弱,佔病例總數的71.5%。骶1神經根受損時,趾及足跖屈力減弱,常不能單用患側足尖着地站立。
⑤反射改變:膝反射在腰3、4椎間盤突出症時可降低,在腰4、5椎間盤突出時可無改變,但也可出現亢進或減退。腰5骶1突出時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者可達85%。
腰椎間盤突出症爲什麼會發生脊柱側彎?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側彎,多數患者彎向患側,少數彎向健側。這主要是因爲髓核突出的位置不同,神經根爲躲避髓核的壓迫,以減輕疼痛症狀,保護性地使腰部脊柱發生不同方向的側彎。
椎間盤和椎體的關節突是脊柱運動的基礎,椎間盤髓核的張力和關節突關節的壓力及周圍韌帶的張力,在脊柱處於任何狀態體位時都是互相平穩地保持椎體之間關節的穩定,構成脊柱的內在平衡。脊柱前、後、側方的肌肉羣是控制脊柱活動的主要力量,可使脊柱在各個姿勢維持協調和穩定,稱之爲外在平衡。人直立時,從前後方位看脊柱應正直無側彎,一旦髓核突出,破壞了脊柱的內在平衡,會使內、外平衡失去協調,導致兩個椎體相對位置改變。椎體位置改變導致棘突和關節突的相對位置改變,表現爲棘突偏歪和關節突錯縫,使脊柱在外觀上發生側彎。此外,髓核突出後,腰肌都有不同程度的痙攣,腰肌痙攣若是單側的,則對側腰肌相對鬆弛,故發生側彎,如雙側腰肌痙攣,可使腰部生理性前凸加深或變直,或向後弓腰。所以腰肌痙攣不僅可改變腰部的生理彎曲,還可造成側彎。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可有哪些壓痛點??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常在腰部和腿部有壓痛點,腰部壓痛點常在患椎旁和椎間盤所在間隙,腿部壓痛點沿坐骨神經走向,可在下列穴位上找到:
居:在髖部,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
環跳: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委中:在?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承山,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飛揚:右小腿後面,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直上7寸處。
臨牀上常取這些穴位進行鍼灸、按摩、理療等治療,以緩解病情。
什麼是直腿擡高試驗??
患者雙下肢伸直仰臥,檢查者一手託於一側腿踝部的後方,另一手壓於膝前方,在保持膝關節伸直的同時,用託於踝部的手將下肢徐徐擡高,直至患者感到下肢有放射性疼痛及檢查者感到有明顯阻力,此時下肢與牀間所形成的角度,即爲直腿擡高度。
一般正常人直腿擡高可達90 左右,並且不發生疼痛,直腿擡高的程度在個體間可有較大差異,舞蹈演員、練武功者、雜技演員等直腿擡高往往可超過90 ,幼年人、青年人直腿擡高也常大於中、老年人。如擡不到70 ,患者即有電擊樣疼痛或腰痛,即爲試驗陽性。
直腿擡高試驗有何臨牀意義??
直腿擡高試驗多用於腰椎間盤突出、腰椎側隱窩狹窄、腰椎後小關節增生、腰椎神經根管狹窄及黃韌帶肥厚等刺激或壓迫腰神經根疾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其原理是當直腿擡高時,坐骨神經受牽拉而緊張,加重了突出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壓迫和刺激。坐骨神經來源於第4、5腰部神經根及第1、2、3骶神經根,臨牀最多見的腰4、5之間的椎間盤突出壓迫的是第5腰神經根,引起的疼痛和麻木感主要在小腿外側,而腰5 骶1間的椎間盤突出壓迫的是第骶1神經根,引起的疼痛和麻木感常以小腿後側爲主。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腰椎間盤突出症都呈陽性,如上腰椎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此試驗可能是陰性。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X線表現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症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就是拍腰椎正側位X線片。它除了可幫助診斷,還特別有助於與其他疾患的鑑別診斷。例如:腰椎結核、腫瘤、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退變性骨關節病等,均可通過X線片與腰椎間盤突出症大致區分。因爲椎間盤纖維環及髓核均屬軟組織,所以,X線片上是不顯像的,看不出髓核是否突出,因而有的醫生認爲腰椎間盤拍X線片主要用於排除腰椎腫瘤、結核、畸形等,其實不然,雖然纖維環、髓核不顯像,但由於椎間盤突出,引出腰椎部位許多改變。根據這些,通過X線片,再結合查體,可以幫助推斷是否有椎間盤突出,常見的改變是:
(1)序列的改變:最常見的是腰椎側彎畸形,有時X線片表現生理彎曲消失而無側彎。
(2)椎間隙的改變:隨着腰椎側彎的出現,椎間隙也出現不等寬,凹側窄、凸側寬,前方窄、後方寬。突出的椎間盤不一定是椎間隙變化最明顯的部位,而常是在變化最明顯間隙的下一個間隙是突出間隙。椎間隙絕對變窄是椎間盤退化所引起的,病史較長的椎間盤突出症,可有此變化,但結核也可使椎間隙變窄,且結核的椎間隙變窄更爲多見。
(3)椎體後翹和骨質增生脣樣變:這種徵象對診斷有重要意義,後翹與脣樣變不同,它是椎體後緣稍稍突出而無骨質增生硬化。脣樣變是椎間盤退行性變或突出後引起椎體緣軟骨增生和韌帶附着處骨化而形成骨性突起。
(4)“遊離”骨塊:椎體後緣遊離骨塊比較少見,骨塊向後突出或遊離在椎管內。
(5)脊柱不穩:在側位片上若發現椎體後緣的序列在兩個椎體間有輕微的前後移位時,應高度懷疑腰椎不穩,椎間盤突出時有時發生椎體不穩。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常用影像檢查有哪些?
X線檢查是最老的影像檢查法,目前仍是一種不能取代的方法。
特種造影檢查也是較老的技術,但診斷準確率較高,即使有了CT等檢查方法的出現,它的確診率也不比CT差,目前仍是不能廢除的一種檢查方法。常用的有脊髓造影、髓核造影、靜脈造影、硬膜外造影、神經根造影等。但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帶有危險性、診斷符合率較低的方法已極少使用。
B型超聲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是近10年來的事,目前尚處於探索階段。B超在各醫院普及率高,操作簡便,無痛苦,無創傷,可反覆檢查。有報道B超的準確性可達80%左右,B超還可和椎管造影相結合而提高診斷率。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簡稱CT),主要是通過多個或單個X線束對腰椎部位進行斷層掃描,根據穿透各種不同組織後的 X線強度不同,再通過轉換裝置和電子計算機處理而呈現特殊的斷層圖像。CT爲非侵入性檢查,患者無痛苦,可較明確地反映突出的部位,但因檢查節段不能過多,需先準確選定檢查節段,而且由於CT掃描僅代表幾個斷層的斷面,所以,有時會將幾個斷層間的病變遺漏。
磁共振主要是通過測定各組織中運動質子的密度差來判定病變部位,診斷範圍較其他檢查更爲廣泛,對病人無危害,診斷準確率也高,但它對含水少的組織顯影還不如CT清楚,故應與 CT配合使用,診斷更準確。

下一篇:性冷淡食療法
相關文章
評論